北纬37度至39度,是世界公认的酿酒葡萄种植“黄金地带”。
这是宁夏葡萄酒产业的地理优势。借助优势、酿酒人创业精神及独特品质,宁夏葡萄酒实现从冷门到热销的华丽转身。
俞惠明,这位宁夏葡萄酒产业的传奇人物,便是这“华丽转身”背后的推手之一。
近日,记者走进宁夏西夏王葡萄酒业有限公司的酿造车间,只见发酵桶整齐排列,空气中弥漫着果香与酒香。“这是我们公司建厂初期的一些酿酒设备,见证了宁夏葡萄酒发展的历程……”俞惠明向前来参观的客户介绍。
在这里,俞惠明既是首席技术顾问,又是俞惠明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的领头人。他身兼数职,是国家级评酒委员、国家一级品酒师、国家一级酿酒师以及中国葡萄酒技术委员会委员。每一个头衔背后,都是他数十年如一日对葡萄酒事业的执着与坚守的见证。
1983年,酒厂建设初期,俞惠明与7名农场职工子弟一起被招进厂,赴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葡萄酒厂进行为期一年的葡萄酒技术学习。“那一年,我熟悉掌握葡萄酒酿造的全套流程,全程参与了‘中国第一瓶干红葡萄酒’的试制、研发、生产工作,并从中学到很多。”俞惠明从酿酒的“门外汉”成为宁夏第一批葡萄酒的生产技术人员。
回到宁夏后,俞惠明等8人在玉泉营农场一个晒场的库房里找了3间平房,买了100多个水缸,开始了葡萄酒酿制试验工作。
“当时条件艰苦,没有自来水,葡萄品种混杂,辅料难买。”俞惠明说,1985年对宁夏葡萄酒产业而言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他和团队突破重重困难,酿制出宁夏第一瓶葡萄酒。
此后的40年,俞惠明将全部心血倾注在了葡萄园和酿造车间里。在他和团队的精心努力下,西夏王葡萄酒在国际和国内舞台上绽放耀眼光芒,累计斩获500多项大奖。
2000年,在法国世界名酒博览会上,由他主持酿造的西夏王干红葡萄酒脱颖而出,荣获金奖。
2012年,“外交使节”葡萄酒在俞惠明的精心酿造下诞生。2013年,宁夏西夏王葡萄酒业有限公司被外交部授予中国唯一的“外交使节”葡萄酒生产基地。
此后几年间,西夏王葡萄酒在贺兰山东麓葡萄酒质量大赛、亚洲葡萄酒质量大赛、法国波尔多国际葡萄酒挑战赛以及德国柏林葡萄酒质量大赛等众多权威赛事中屡获金奖和银奖。
俞惠明的贡献不仅是酿酒。2003年,作为宁夏贺兰山东麓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委员会委员,他参与并精心起草了近10万字的申报材料,又以专家评委的身份参加国家质检总局组织的评审会,助力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成功通过鉴定,同年还参与了相关国家标准和区级标准的制定与评审工作,为宁夏葡萄酒产业的规范化发展立下汗马功劳。同时,他作为国家三级品酒师的培训教师,相继获批自治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后,为宁夏葡萄酒产业培育了500多名专业人才,为产业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现在宁夏许多家葡萄酒企业中大部分的酿酒师都是从我们公司走出去的,有我的同事、部下、徒弟和学生。”俞惠明说。
在技术创新方面,俞惠明成果卓著。他常常在实验室里一待就是一天,钻研葡萄酒酿造的各个环节。在酒精发酵与苹果酸乳酸发酵结合应用、果胶酶合理添加、发酵后期浸渍技术以及橡木桶配比使用等工序上大胆创新。
“我仔细记录每次实验数据,对比不同配方和工艺下葡萄酒的品质变化,不断优化改进。近几年,创新成果使得产品优级品率提高近25%,年产品附加值增加约1.3亿元。”俞惠明说。他的多项创新技术不仅在国内首次应用,还在区内乃至全国得到广泛推广,并被列入葡萄酒工艺操作指导书。在他的主持下,30余项传统工艺得到改进,50多个新产品成功研制开发,7项国家专利成功申报,他还参与或主持了多项国家及自治区级科研项目,其中“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技术体系创新与应用”科技项目于2020年荣获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谈及40余年历程,俞惠明眼中闪过一丝泪光,他说:“一路走来非常不易,但我从未有过一丝放弃的念头,因为这是我一生为之奋斗的事业。我见证了宁夏葡萄酒产业从弱到强的蜕变,我坚信,只要坚守初心,执着追求,梦想就一定会照进现实。”
如今,年过六旬的俞惠明依旧忙碌在葡萄酒酿造第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