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月活用户数达到6.28亿的百度数据库中,与“葡萄酒”相关的词条热度最高的是“葡萄酒的功效与作用”、“葡萄酒功效”“干红葡萄酒功效”等,在历经影响健康的疫情后,消费者基本盘的主要关注点仍停留在葡萄酒的“养生”功能上。
看来葡萄酒还未充分展现出作为酒精饮料在感官上的吸引力。
但这也不能怪消费者的关注有偏差,一方面过去的广告营销将葡萄酒带上了这条“美容养颜”的不归路,另一方面1979年首次报道了葡萄酒对心血管疾病的积极作用,此后对葡萄酒和健康的学术研究从未止步。
从积极角度来看,在养生逐渐年轻化的今天,若是能够正确引导对葡萄酒功效的认识,或将吸引新的消费受众。
醉新研究:跟踪144+万人
葡萄酒与心血管病存在负相关
国际SCI期刊《nutrients》最近发表的一项研究中,对葡萄酒消费与心血管死亡率、心血管疾病(CVD)和冠心病(CHD)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论表明葡萄酒消费与冠心病、心血管疾病和心血管死亡的风险呈负相关。
研究人员检索了来自9个国家7042篇文章,其中涉及超144万名受试者,累计随访期在4到25年之间。这种负相关同时适用于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同时结论不受参与者的平均年龄、女性比例、随访持续时间以及吸烟状况的影响。
此外,该项研究还表明,脱醇葡萄酒(不含乙醇)可以防止血栓形成,因为它们保留了抗氧化作用。同样,研究呈现出饮用葡萄酒对非致命性冠心病有积极作用,而饮用啤酒会增加非致命性中风的风险。
但这些积极作用的前提都是适量的情况下,因为过度饮酒已经成为全球主要的死亡原因,会导致200多种疾病,即每年多达300万人因酒精死亡。精神科医生还表示,大量饮酒也会增加自杀的风险。
此前的一项研究报告称,健康风险最低的酒精剂量为每周0-7.5杯或每天12.5克,健康风险最高的是每天饮用约38 克酒精或相当于每天23杯。
适量饮酒有益健康 完全不对?
中国的葡萄酒“黄埔军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李华、王华教授曾在一篇关于《葡萄酒与健康》的论文中论证了“最大限度地降低整体健康风险的饮酒量为每天0份”。
在综合所有风险整体评估时,由于饮酒与癌症、伤害和传染病风险之间存在很强的关联,微小的有益影响会被抵消。因此,随着日饮酒量的增加,风险单调上升。这一观点完全否定了“适量饮酒有益健康”的说法。
根据2020年全球癌症新病例数据,约有74万例与饮酒有关,其中与重度饮酒(>60 g/d)、过度饮酒(20~60 g/d)和中度饮酒(<20 g/d)相关的癌症病例数分别占总癌症病例数的46.7%、39.4%、13.9%。
酒精在体内会被变成乙醛,造成干细胞DNA双链断裂,还能导致染色体重组,进而增加诱发癌症的几率。虽然是偶然发生的,但喝酒能够增加这个偶然性,尤其对于中国和其他东亚人群。
葡萄酒里除了酒精都是宝?
葡萄酒中“最大的反派”就是酒精,除此之外确实存在许多对健康有益处的成分。
目前的研究表明,多酚同时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和众所周知的抗氧化作用。剑桥大学出版的《Nutrition Research Reviews》最近刊登了一篇文章提到葡萄酒可作为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的多靶点药物的来源。临床前和临床工作都表明,多酚可以治疗,预防或阻止这种破坏性疾病的发作。但尚未描述有害剂量。
多酚还具有抗炎和抗突变作用。还可以促进骨形成,防止骨量流失,从而降低骨折风险。还能够调节肠道微生物群,产生类似于益生元的效应。
红葡萄酒中还有一种名为花青素的类黄酮亚群,天然存在于红色、紫色或蓝色的水果蔬菜中。红葡萄酒中典型的花青素含量在500 mg/L左右,某些品种可达2000 mg/L以上。花青素也是公认的抗氧化剂,对炎症、动脉硬化、高胆固醇血症具有保护作用。
尽管葡萄酒中有许多有益健康的物质,但必须切记葡萄酒的根本仍是是酒精类饮品,无论葡萄酒还是啤酒、白酒等其他酒种,从分子层面来看都含有大量对人体有益的物质,一旦综合酒精浓度整体评估,对健康的帮助微乎其微。
“小酌怡情大酌伤身”,曾连续多年被评为醉佳饮食方案的“地中海饮食”(泛指地中周围国家的饮食结构)中也强调,不得不喝酒的情况下选择葡萄酒是更加健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