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葡萄酒还会再次火爆吗?

2020-09-11 15:01 来源 :  飞酒营 作者 :  王德惠

好长时间没有写文章了。最近,很多媒体和企业不断的问我有关下一步市场情况和澳洲酒反倾销、反补贴这事。今天写篇文章,总体为大家分析一下。

先来说说澳洲酒这件事。

这事不必大惊小怪,其实早有预兆。今年5月12日,中国正式宣布,自当日起禁止澳洲4家牛肉厂对华出口牛肉,占澳洲对华牛肉出口35%。我们要知道,中国是澳洲最大的牛肉出口目的地。

今年5月18日,商务部公布了对原产于澳大利亚的进口大麦的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的最终裁定结果:决定自2020年5月19日起,对上述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反倾销税率为73.6%,反补贴税率为6.9%,征收期限为5年。

5月19日,美国彭博社的报道称:“继大麦和牛肉之后,澳大利亚葡萄酒、海鲜、燕麦、水果和奶制品的出口,被列入中国草拟的“清单”,这些商品可能面临更严格的质量检查和反倾销调查。”

澳洲酒近几年很火,上升势头也很猛。根据中国酒业协会提交的申请书,2015至2019年期间,澳大利亚向中国出口的装入2升及以下容器的葡萄酒由5.67万千升增至12.08万千升,大幅增长113%;而同期出口价格则由2015年的7,759美元/千升下降至2019年的6,723美元/千升,累计下降13.36%。

澳洲酒抓住了中国发展的历史性机遇,而且和中国又签订了自贸协定,中国市场对澳洲酒也都是正面的口碑,形势原本非常好。然而,市场的发展从来都不是孤立的事件,接下来澳洲酒的形势很微妙,很可能会失去中国市场的高速增长势头。这一点,所有做澳洲酒的酒商要注意了。

这件事必须首先放到当前国际形势的大背景下来看。澳大利亚作为五眼联盟的核心国家代表,对中国的态度大家有目共睹。本来中国已经是它最大的贸易伙伴了,按理说应该对中国更友好才对,但澳大利亚却偏偏不是。一边把中国作为重要的市场,出口各种农产品和矿产等,一边跟着美国不遗余力地抹黑中国,不仅是打压华为、疫情栽赃这些事,几乎美国所倡导的,澳大利亚是全盘附和,甚至充当马前卒。

这个国家的政治虽有自己的渊源和独特的考量,但总体上看是比较低能的。中国多次警告都无效后,开始采取措施,例如前文提到的禁止部分牛肉公司出口中国以及提高了部分农产品的进口关税等等。然而,澳大利亚认为这是中国的报复行为,所以继续给中国威胁。按照澳大利亚的逻辑,我可以不断在国际上搞你,但你不能搞我,你搞我就是报复。就像美国优先一样,我的日子要是不好过,全世界谁也别想过好。顺便说下,西方很多国家在这几年随着中美关系的恶化特别是疫情的影响下,很多东西完全暴露出来了,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简直都不知道什么是羞耻,撒谎、抹黑、欺骗。真的是:我是流氓我怕谁?

另外就是,据媒体报道,澳大利亚葡萄酒管理局在《2015-2020年战略规划》和《2020-2025年战略规划》中为葡萄酒行业设定了发展战略规划和策略,提供了非常高的资金分配方案。其实,早在2017年,澳大利亚政府便出台了一项高达5000万澳元的一揽子扶持计划,致力于提升葡萄酒对外出口。可以看到,澳大利亚政府对葡萄酒还是很重视的,特别是对中国市场。

与此同时,中国葡萄酒这些年的消费量其实下滑的,而且幅度还不小。2016年葡萄酒的消费量达到重要高点后便开始下滑。也就是说,这几年,中国消费者喝葡萄酒的数量不是增多了,而是减少了,而且还少了很多。在这个过程中,包括法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出口中国的量也在下滑。当然,下滑最厉害的就是国产葡萄酒,已经连续七年下滑。2019年产量也才仅45万千升。2020年1-7月产量为14.7万千升,累计下降29%。当然,进口酒也在大幅下滑,2020年1-7月进口量为26922万升,同比下降31.9%。

我们要知道,葡萄酒是全产业链的商品,一个产区葡萄酒做得好,能够带动产区整体的产业发展。特别是一些仰仗葡萄酒的产区,如果葡萄酒销售受阻,种植农的收入就会减少,对整个产区的经济影响都会很大。

从目前国际形势看,中国下一步一定是要大力推动内部的需求供给,推动内生循环的经济成长,这才是稳住经济的最佳防御措施。国际局势的动荡和疫情的影响,也进一步加强了这方面的力度。

啥时生意?有情有义才有生意。生意和政治能够完全分开吗?如果能的话,全世界都来打压华为,为啥?大家心知肚明。有些国家即便本质上不想,但在美国的淫威之下,也只能一起上船。从TikTok到微信,还有好多企业,大家每天都能看到相关的新闻报道。像印度这样的国家,由于国内政治需要和其他原因,把大量的中国APP都禁止了,是不是很有意思?

疫情这么严重,中国的强力抗疫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也给世界做出了榜样,也极大增强了民族自信和民族团结。如果没有呢?大家可以想象后果会有多严重。

中国为了进入WTO,谈了15年,处处受到某些国家的刁难。最后虽然进入了,我们同时也做了很多承诺,也牺牲了很多。很多国家也从中国身上赚了钱。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国家动不动就对中国进行指手画脚,包括各种反倾销例如欧盟、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反倾销等等。

其实说到这里,大家应该很清楚了。你可以试想一下,假如中美之间真的发生了擦枪走火甚至局部战争,生意还是生意吗?不会受影响吗?然而,更严重的是,5月初,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发表声明,游说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联合调查中国的新冠病毒来源,并强调,澳大利亚在此次调查中应发挥领导作用。同时还喊话中国,如果不“配合调查”就要断供中国的铁矿石来源。看看,有多牛!看这架势,对澳大利亚来说,中国市场根本无所谓。

这一次只不过是一个信号。那么,澳大利亚的反倾销和反补贴到底成不成立呢?如果成立中国会增加多少税收呢?这取决于两点:一是在未来一年多里,澳大利亚和中国的关系会怎样演变,这是关键;二是澳大利亚政府对葡萄酒的相关政策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其实,答案已经摆在桌面上了。

大家一定要重视这事。对于酒商来说,短期虽不必担心,还没有影响到消费端,而且,离最终的调查结果出来还有一年多时间,中间的变数很多,但你必须要知道,这个东西的背后是什么。所以,做澳洲酒的必须注意了,必须要采取“更加灵活的政策”,要时刻关注国际局势的变化,同时,必须做好下一步的应对措施。中美贸易战,把做美国酒的酒商搞的非常难受,政客们根本不管这些。

中国的要求其实很简单也很明确,中国需要的是一个公平的国际合作环境。也就是说,你不能一边赚我的钱,还一边搞事情。鱼和熊掌总想兼得是不行的。认同中国理念,和中国和平共处的国家,我相信都没有事情,但是,不是这样的国家,你就必须悠着点了。

好了,有关国际背景就不多说了。其实,中国政府或者相关政府机构和组织,从没有说限制其他国家的葡萄酒进口。中国市场还是非常开放的,我们也需要更加开放共融的环境。葡萄酒是一种消费品,消费者喜欢喝谁的就喝谁的,这个要市场自己去调节,政府是不会轻易干预的。

再说说下一步市场的变化,很重要。

从目前来看,我判断,进口葡萄酒在中国市场的高速增长势头已经提前结束了。即便是澳洲酒的反倾销反补贴没有实施,澳洲酒的快速增长势头也基本宣告结束了。这是多因素共振的结果。与此同时,未来几年,进口酒也不会再次迎来火爆局面,主要原因有五点:

第一、经济增速放缓,酒水消费回落

中国经济这些年一直高速增长,2011年中国GDP增速是9.55%,但是2012年是7.86%,然后总体是一路回落,2019年是6.11%。估计2020年以后,从速度上看,基本就是5%到6%之间,而且,前提还要保持比较稳定的市场环境。

作为增长最重要的两个动力:基建和房地产,还会有一定幅度的回落。当然,没有疫情影响和国际局势的动荡,只要中国经济增速能保持6%以上,就可以基本实现两个翻番的目标。目前看,叠加了疫情影响和国际局势的动荡,存在很多变数。

酒水消费的兴旺发达,主要靠两个因素:一是人口结构;二是商业氛围。从2000年左右开始,中国市场创造了非常好的饮酒氛围,中国酒水消费也高速增长。虽然不是葡萄酒的天下,但葡萄酒消费也水涨船高。同时,中国的成长伴随着与国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国外的投资非常关键。进口酒在这样的背景下,获得了快速增长,也是进口酒在中国市场的最好的历史时期。

法国酒首先获得了增长空间,拉菲成为名庄的代表,卡思黛乐成为流行品牌的代表;然后是智利酒。智利也是抢占了先机,走了一条低价和原酒的道路;再之后是澳洲酒。如果没有中美贸易战,没有这样的中美关系,美国酒很可能会成为第四个在中国市场成长起来的国家。

然而,市场发生了很多变化。从2016年左右开始,中国酒水市场的消费量开始下降。当然,葡萄酒进入普及阶段,处于扩容发展期,这个观点我是没变的,这是从大周期上看。这和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到调整、放缓有关。

在中国整体经济发展放缓的背景下,在经济结构调整的背景下,在消费出现多元和个性的背景下,指望酒水消费再次快速增长,指望葡萄酒出现快速增长是不现实的。

第二、经济重点发生变化,内生循环经济为主

中国早就预见到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所以提前也做了很多准备。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对内生力量的推动力度。这个世界,谁能靠得住呢?当中国逐渐强大的时候,很多国家是从不相信到恐惧,由恐惧产生打压,至少很多是不配合,不断卡你。为什么卡你呢?因为他们发现,中国虽然发展起来的,但并没有按照他们的设想发展,走的是中国特色的道路。而对未来的中国成长,西方国家充满恐惧,虽然从中国也赚到了钱,但还是不能从内心接受中国的崛起。中国一方面不能被动应对,不能被牵着鼻子走,不能掉入某些国家的陷阱,另一方面还要处理好相关事情,还要继续发展经济,还要保护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

鉴于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及现阶段的国际形势,我们的整体战略依然是防御性战略。依然是敞开大门,互利互惠。但是,我们也绝不允许一边在中国发展,赚中国的钱,一边不断搞事情。以前的东西我们可以忍忍,但目前的世界局势太过微妙,中国的压力也非常大,从中国最近这几个月的各种动作就可以看出,中国已经有了很多改变。当年的苏联和今天的中国是完全两个概念。中国在继续推进开放与合作的基础上,重点要搞好内部的市场循环。如果不是强大的内生力量,中国将受到更大的冲击。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急需外部力量,我们需要的是投资。当时三驾马车是投资、出口和消费。投资主要是吸引外资,出口是为了创汇,创汇能够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为此,我们付出了很多代价,但也受益于此,我们建立了全球最牛的制造业链条。现在来看,制造业是中国最强大的竞争力表现。西方很多国家对中国是有误判的。其中的原因很多,中国也一直比较低调。当然,更关键的是,中国没有犯大错误,非常稳健,定力很强。

之前中国经济主要依靠外循环为主。但鉴于复杂恶劣的国际局势,接下来中国必须以内生循环经济为主,外生循环经济为辅。外生循环经济重点是一带一路的合作伙伴。

内生循环的重点要做好两个升级:一是产业升级;二是消费升级。产业升级的核心是科技创新,这是第一位的。所以,科创板推出,创业板注册制推出等。为啥?就是让资金能够流入科技企业、创业企业,有了钱才能搞科技研发,如果钱不是流入这类企业,很多东西就落不了地。所以,国家政策推动,实现盘活科研资金,落地实验,从而实现科技创新,提高国际竞争力。

消费升级更多的表现为需求释放。这得益于互联网和智能科技的应用。例如互联网让偏僻的山村可以迅速对接世界,也为特产销售打开出路。例如直播带货,改变了销售形态。要做好消费升级,必须把影响消费的一些关键性因素消除:例如住房政策、金融改革、脱贫政策、经济格局的重塑等等。例如脱贫政策,怎么搞呢?真正的贫穷人民主要分布在哪里?中西部。所以,中西部的纵深开发必然是重点。当然,不同地域历史使命不同,北上广深都有新的历史使命。

释放消费需求的关键是什么?不再依赖进口货,而是内部供给,因此国货发展是必然。中国目前的消费是属于混合消费时代,一二线城市处于从第三消费时代向第四消费时代过度的过度中。但大量的三四五线城市还处于第三消费时代。分别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但是国货崛起是必然。这一点,无需研究。只不过,国产葡萄酒需要一次品质升级来完成蜕变。

今年6月,习总书记视察宁夏,也考察了宁夏葡萄酒。他强调: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葡萄酒产业大有前景。宁夏要把发展葡萄酒产业同加强黄河滩区治理、加强生态恢复结合起来,提高技术水平,增加文化内涵,加强宣传推介,打造自己的知名品牌,提高附加值和综合效益。

宁夏是中国西部省份,也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地方,相比于山东,宁夏更需要大力发展经济。葡萄酒作为全产业链的产品,虽然现在是工业品,但未来是否会纳入到农产品范畴?我看这个可能性是很大的。

葡萄酒不仅和葡萄种植农有关,和葡萄酒酿造企业有关,还可以和当地的其他农产品形成互动,更要和旅游产业互动。因此,葡萄酒的产旅农融合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宁夏还是新疆、东北、怀来、山东等产区,当地政府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是必然的。

经过最近2年多的时间,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心在提高,对某些国家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有一点已经很明确:丢掉幻想,壮大自己。最近这几年,国货潮日益强劲,中国品牌崛起速度也非常之快。可以预见,未来几年,如果不发生极端的情况例如战争的情况下,中国将会继续发展、继续崛起,而这股力量一定是中国的内生力量。从消费的角度看,国家一定会推动中国货的成长。国产葡萄酒在政策层面,必然会被更大力度来推动。

第三、进口葡萄酒的大格局已基本确定

葡萄酒能够风靡全球,主要就是靠贸易起家的。全球贸易成就了葡萄酒的全球化。因此,葡萄酒是殖民和全球贸易的产物。有了殖民才有了全球贸易,贸易决定了葡萄酒的兴旺发达。这是第一核心的底层逻辑,也是它的本质。

法国酒在中国市场的基本格局暂时也就这样了。法国和中国的关系很微妙。法国酒在中国早已家喻户晓,不缺少知名度,但也难以掀起新的波澜。智利在全球的葡萄酒地位也基本上确立了,想要再上位也很难。智利也有很多好酒,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也都有,但想要在名庄上上位,也是非常难的。从二元法则上看,中国市场允许进口酒两个老大并存,一个新世界,一个旧世界。旧世界大体就是这样的格局了。新世界的澳洲、美国本来是最能代表的国家,但目前看,澳洲充满变数。而美国葡萄酒由于中美贸易战而深受影响,加上中美之间紧张的关系,基本可以肯定,除了一些热爱美国酒的爱好者之外,除了一些高端的品牌习惯饮用者之外,基本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是难有起色的。一些高端的纳帕小众酒会更好一些。什么时候两个国家关系走向正轨,才有可能有新的大发展。

很多葡萄酒的“小国”即便葡萄酒也很强大,酒也很好,但真正在中国上位的概率基本不存在,只能在多元化消费中获得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已。新西兰的酒虽然不错,但是价格比较高,量上不来,关键是新西兰也是五眼联盟的成员,虽然亦步亦趋的跟随,但毕竟和中国还不是很好。智利酒在中国还有上升空间,但是,智利的形象上基本锁定在低价和原酒上居多,这需要一些改变,需要转向中高端的品牌化。其他国家的酒不分析了。

由于中国市场大、人口多,这些年的经济发展很好,我们家底开始越来越厚了,某些方面的竞争力也开始显现。例如,我们自己有市场的消化能力,有全球最齐全的制造业,而且正在向着高精尖发展。在某些科技领域,我们已经领先。虽然地区之间发展还不平衡,但总体的消费力是很强大的,需求依然是旺盛的。酒水消费市场整体依然会下滑,白酒产量很可能会继续向下,头部趋势日益明显。未来几年,葡萄酒依然会发展,但会比较缓慢上升。而且,葡萄酒的蛋糕扩容和白酒啤酒酒种之间不是同向的,相反是此消彼长的过程。但最终会寻得一个平衡。

第四、国际局势紧张,进口酒风险增加

做进口酒的风险有三点:一是国家之间的关系;二是相关的政策、税收;三是汇率。有人说,市场归市场,政治归政治,其实是分不开的。政治的目的不就是保护经济的发展吗?当然,你也可以不认为这么严重。一般来讲,对于葡萄酒这种消费品,国家之间如果不到一定程度,也不会有非常大的影响。

但目前看,国际局势和疫情的影响非常深远。例如美国一直强调的中美脱钩问题等。可以预见,未来几年,中美关系将会出现很多波折,和其他很多国家之间,也会波折不断。从2017年底开始的中美贸易战,导致美国葡萄酒在中国市场受到极大影响。由于紧张的国际局势和疫情影响,导致交流的受阻,同时,在很多方面都因此受到牵制。这种情况下,指望进口酒还能有大的增长也是不现实的。

第五、消费心理开始改变

消费心理直接会影响消费行为。中国消费者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实际。消费者培育的问题,其实根本就不是问题。一次疫情的发生,都不是我们想要的,但客观上,让中国人更加清晰地认识了我们自己,也让世界进一步认识了我们,我们也进一步认识了世界。这种攻防转换的速度,仅仅不到一年而已。有些培育需要的就是这种外力,速度会非常快。

目前,社会的消费会正在向两级方向发展:原本核心葡萄酒消费的重要市场,会从之前的高速增长时代的“暴饮暴食”走向“轻食轻饮”,所以体量上上升不会非常快。而新兴的市场,由于时代的变化,在没有走完第三消费时代的时候,便面临着第四消费时代的到来,人们的消费观也已经发生了变化。这是中国特有的现象,这一切也都是得益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让全国各地迅速变平了。

国产葡萄酒中,不好的现象有,但已经少了很多。中国地广人多,经济发展不均衡,人的素质也参差不齐,这也需要过程。而且,未来的市场对国产酒和进口酒来说,其实不是谁干掉谁,两者之间是互融发展的。在未来的几年内,中国酒水消费在酒种上不断在分化,葡萄酒消费的比例一定是不断上升的,白酒的消费比例不断下降,最终在某一个阶段,达到一个基本的平衡点。进口酒和国产酒也会寻求一个基本的平衡点。最终的结果就是:谁的东西好价格合理,谁就会更受欢迎。

对国产酒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历史性机遇。至于会怎样,取决于三点:国家及政府的政策力度;二是产区把握机遇的能力;三是企业自身努力的程度。

最后再说一下

目前的国产酒市场,阵营凌乱。从产区上看,宁夏表现最好,烟台和新疆也很有希望,怀来也不错。但是,还有很多产区还没有找到方向,力度也不够,模式也谈不上,甚至很多都掉队了。从企业来看,张裕算是一枝独秀,其他企业虽然都在努力,但格局比较乱。长城、王朝、威龙这些老牌的传统强企,就看下一步的市场怎么弄了。

这样的市场大环境下,比较微妙。从各个行业来看,国家不可能保证每家企业都能活下来,相反,这样的时期,很多企业适应不了时代,会倒闭。所以,未来几年,大家会看到很多企业上位,但也会有很多企业倒闭,不要大惊小怪。

对很多做葡萄酒的企业和酒商来说,踏准节凑,把握好时代脉搏。如果你的野心没有那么大,就踏踏实实做好现在的事,把产品品质和价格做好,做好品牌建设工作,做好消费者的沟通工作,构建自己的消费群体,把价值做足,稳当一些,前途还是很好的。野心大些的,要琢磨一下,怎样在这样的特殊历史阶段,能够快速上位?国产酒能够在阵营混乱的时候,乱世出英雄,能冲入第二阵营,也是值得好好思考的。

发表评论

      作者介绍

      王德惠

      深圳市智德营销策划有限公司总经理。北京大学毕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学院、宁夏大学葡萄酒学院客座教授,烟台产区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进口葡萄酒委员会专家顾问、逸香《CEO商业总裁班》特聘讲师,中国酒协葡萄酒协会联盟特聘顾问。专注行业18年,服务长城、张裕、威龙、台依湖及法国、澳大利亚、美国、意大利等多国世界知名品牌。是中国酒庄酒、葡萄树龄、私家葡园、3S酒庄标准等概念的提出者和实践者。

      作者其它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