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罗洛”是如何成为“酒王”的?

2020-12-09 14:26 来源 :  Decanter醇鉴 作者 :  Oz Clarke 编译:Leo / 孔祥鑫

分享

20201209_142359_004.jpg
图片版权: Zoonar GmbH / Alamy

在过去的一百年中,巴罗洛(Barolo)始终被视为意大利的“王者之酒”。虽然蒙塔尔奇诺布鲁诺(Brunello di Montalcino)也风头正盛,但它却不及巴罗洛那般的独一无二,巴罗洛所能带给你的,是一种其他葡萄酒无法带来的别样感受。

从视觉上,也许你会觉得巴罗洛有点像勃艮第(Burgundy)红葡萄酒。不过细细嗅闻品味一番,你就会改变主意了。

虽说它们颜色都很浅淡,而且都是寸土寸金的葡萄园里的奢华产物,但它们给人的感受却是完全不同的。不仅闻起来不一样,尝起来更是区别明显,在勃艮第红葡萄酒中,你很难感受那种紧致浓密的单宁质感,但这一点却是巴罗洛葡萄酒的典型特征。

巴罗洛的演变

那么,巴罗洛算是一款历史悠久的葡萄酒吗?严格来讲,并不算。虽然用来酿造巴罗洛的内比奥罗(Nebbiolo)葡萄早在13世纪就已存在——有人认为古罗马时代的作家老普林尼曾经写到过这种葡萄,也有人认为格鲁吉亚人早在几千年前就培育了这一品种。但我们如今所推崇的巴罗洛葡萄酒,其实是一个相对现代的产物。

20201209_142359_005.jpg
图片版权:Decanter

19世纪之前,内比奥罗葡萄酒并不怎么引人瞩目,直到遇到了一个重要转折点。掀开这一历史篇章的是意大利统一运动领导人——加富尔(Cavour),有趣的是,加富尔一开始对内比奥罗葡萄并不感冒。他当时颇为钟爱勃艮第红葡萄酒,所以就在都灵的萨沃耶(Savoy)种下了五公顷的黑比诺(Pinot Noir)葡萄藤,但事与愿违,所酿之酒并不理想。

不过,这个失败却铸就了日后巴罗洛的成功。不同于大多数的意大利人,加富尔品尝过许多高品质的法国美酒,在比对中,他能看到意大利葡萄酒的不足,知道意大利葡萄酒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这一点也获得了另一位重要人物的认可,她就是巴罗洛女爵(Marchesa di Barolo)。巴罗洛女爵年轻时曾居住在法国,也感受过法国葡萄酒的无穷魅力,当她返回意大利后,发觉那时的巴罗洛葡萄酒还只是带点甜味、还常带点气泡的“四不像”。既不像勃艮第葡萄酒,也不像波尔多葡萄酒,更没有当今巴罗洛葡萄酒的影子。对于这种“古怪” 风格的巴罗洛,加富尔和巴罗洛女爵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太差劲了,我要改变它!”

加富尔率先将这一愿景付诸于实践,他雇佣了一名法国酿酒师来改变现状——这个人叫做路易·乌达(Louis Oudart),他虽然来自香槟,却热衷于酿造波尔多红葡萄酒。在1843年,巴罗洛女爵也聘请他来酿酒。

Oudart注意到,内比奥罗葡萄不仅产量巨大,而且一般要在十月末甚至是十一月才能完全成熟。当地人在采收后,会把它们胡乱地塞进肮脏不堪的酒窖里,就是在这种不良的卫生条件下,内比奥罗开始了极不稳定的发酵过程。由于天气已经入冬,低温会终止发酵,从而留下一部分没有分解掉的糖,最终得到的就是发酸、发甜、带有气泡、风味寡淡的红葡萄酒。

20201209_142359_006.jpg
图片版权:beppeverge / Getty Images

于是,Oudart大刀阔斧地做出了改变,他首先降低了内比奥罗的产量,以确保每颗葡萄在采收时都能达到理想的成熟度。接着他让人把酒窖认认真真地清理了一遍,重新购置了全新的酿酒器具,并在发酵室内安装了加热工具,如此一来,他就可以酿造出结构大气、酒体饱满、风味平衡的干型红葡萄酒。

虽然在Oudart的构想中,他一直把顶级品质的波尔多红葡萄酒当作是内比奥罗的酿造模板。不过在我看来,巴罗洛葡萄酒中却并没有出现波尔多葡萄酒的身影。但正是他对于风味的独到见解,对于酿酒技术的深入钻研,才为全新风格巴罗洛葡萄酒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酒王之路

“酒中之王,王者之酒”,磅礴大气的风味,令巴罗洛给人留下不凡的印象。卡洛·阿尔贝托(Carlo Alberto)是当时的萨沃耶领主,他非常喜爱巴罗洛女爵打造的全新风格巴罗洛葡萄酒,基本上每天都要感受一下这美酒的滋润,哪怕是戒斋节也不例外。

而意大利统一后的第一任国王维托里奥·埃马努艾迪(Victor Emmanuel)也难挡巴罗洛美酒的“魅惑”,他和阿尔贝托一样,都开辟了属于自己的巴罗洛葡萄园——至此,巴罗洛葡萄酒也算正式地开启了自己的意大利酒王之路。

本摘要摘选自Oz Clarke的著作《100款葡萄酒中的历史》(The History of Wine in 100 Bottles)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