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惠:中国市场葡萄酒品牌现状与突围策略

2018-05-28 11:00 来源 :  红兔书院 作者 :  王德惠

  本文节选自《中国葡萄酒市场年度发展报告(2017-2018)》,如有需要可以点击下方二维码了解详情。

QQ截图20180528104529.jpg

  葡萄酒近些年蓬勃发展,正逐渐改变着中国人的消费习惯。作为一种有着深厚文化基础的商品,从竞争的角度看,品牌是最重要的竞争力体现。然而,品牌运作又是难度最高的。纵观这些年中国市场的葡萄酒品牌之争,正处于品牌混战的阶段,但是,乱战之中已经初现未来的端倪。

  一、葡萄酒迎来黄金十年,进入加速增长期

  市场的演变不是孤立的,和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程度密切相关。作为盛世文化的产物,葡萄酒一直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中国的经济增长已由投资主导转变为消费主导。2017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60%,这种态势仍将继续。2017年中国人均GDP已经达到8500美元,按国际经验,已进入消费升级的加速期。

  与此同时,由于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主流人群的换挡,导致市场出现了很多新的变化。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城镇化的推进,让中产阶层增长迅猛,根据BCG的《中国私人银行2017》报告,家庭可投资资产值在100万美元到500万美元,以及500万美元到2000万美元这两个区间内的家庭数量增长最快,2017年已达到210万户和30万户,预计从2017到2021年,这两个群体的财富值将以13.6%的平均速度增长。

  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消费者的消费动机、消费习惯发生了变化。特别是消费升级的影响,使得消费结构正在向更高层次转化,从生存型向发展型、享受型消费升级的趋势十分明显。具体表现在品牌消费上“从大众到自我价值体现、从需要到我要、从品质到精致、从炫耀性消费到理性消费”的转变,对企业的经营也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

  目前,中国有近4000万葡萄酒的习惯饮用者,而且正在快速增加。预计未来5年,结合中产阶层的人口增长和人均GDP的增长,这一数字的人口数量将会突破6000万。而葡萄酒的市场容量也将从现在的800亿突破1500亿人民币。

  二、中国市场葡萄酒品牌的发展现状

  1、品牌意识在普遍提高    

  从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葡萄酒市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也迎来了明显的提速。在之后的近10多年时间里,葡萄酒产业在消费者的普及中逐渐发展起来。这个过程也是中国葡萄酒市场的品牌建设期,形成了国产酒的初步的品牌格局。但是,市场上模仿抄袭、假冒伪劣层出不穷,品牌建设处于混乱的状态。这和消费者的品牌观密切相关。

  中产阶级和富裕阶层不断增加,促使消费增长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在多重促进消费增长的因素共同作用下,我国消费市场将呈现规模稳定增长、结构升级进一步显现的局面,注重健康消费、注重消费仪式感的群体不断增长,消费者成熟度的增强,导致消费者对品牌的消费意识明显增强。

  截至目前,中国消费者正在快速走向成熟,对葡萄酒已经不陌生,品牌意识也随之提高。企业的品牌意识也在同步提高。同时,由于葡萄酒这种商品的特性,普通消费者不容易辨别质量,因此,品牌也会成为选择的重要理由。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的品牌观念在改变。在内部采访调查的企业中,有超过90%的企业都会认为品牌对企业最为重要。

  2、品牌乱战,向头部品牌集中

  从现在市场的品牌格局来看,正处于混乱时期。国产和进口葡萄酒的品牌多、杂、乱。保守估计,至少有超过上万个品牌在市场流通。平均每个企业拥有至少超过2个以上的品牌。中国有近4000家左右的进出口贸易企业在运作葡萄酒。每年这些企业都有30%以上的更换率。中国规模以上葡萄酒企业240家,但加上规模以下以及部分在建的酒庄,以及各类经销企业,在市场流通的品牌数量肯定远不止上述数字。

  在混战之中,大格局已经初露端倪。国产葡萄酒品牌中,原有的三巨头格局早已被打破,一线品牌只有两个:张裕和长城。其中,张裕作为超级品牌,一枝独秀,长城紧紧追赶,但销量上尚存比较大的差距。张裕2016年营收47.18亿,2017年预计会在50亿左右。相比之下,长城葡萄酒20多亿的销售显然还有很大的差距。作为一线和二线品牌之间的威龙,2016年7.8亿的销售额,差距和张裕、长城相比更大,但已经将其他品牌远远甩在身后。王朝存在的不确定因素很多,无法做出判断。莫高、紫轩、通化、通天、汉森、乡都、楼兰、茅台等等一些品牌作为二线阵营的代表,其实销量也是参差不齐。如果单独看酒庄,楼兰、怡园等从品牌角度看算是做的不错的代表。还有一些采用独特的商业模式例如山东台依湖等,但无法用常规方式计算销量。

  进口葡萄酒中,卡思黛乐和奔富作为一线核心品牌,占有最大的市场份额和影响力,也可以说是“两枝独秀”。2014年,卡思黛乐原瓶进口葡萄酒在中国市场的总销量突破1亿瓶,成为首家进入中国市场“亿瓶俱乐部”的外国酒企。二线的品牌非常多,杰卡斯、黄尾袋鼠、加州乐事、桃乐丝、天鹅庄、星得斯、丁戈树等等,还有很多。但这些品牌的销量也是参差不齐,但真正单品牌销量过亿的其实并不多。还有一些是隐性的品牌,例如像美国的马克斯威,不做宣传,但已经悄悄运作了几年,上升势头很好。总体来说,竞争很激烈,个别品牌比较活跃,未来几年时间,将会出现更加明显的分化。

  未来几年,从销量和市场份额两个维度来看,排名前十位品牌将占整体市场的份额比例的60%以上,通过近几年的数据已经可以发现,葡萄酒已经开始逐年向头部品牌企业集中。

  3、已成为世界品牌汇聚地    

  虽然中国市场葡萄酒并不是主流酒种,和白酒相比,销售额也并不大,但前景非常好,而且发展速度很快。例如对进口瓶装葡萄酒来说,在2011年到2017年间,从进口量看,平均每年以24%左右的速度在递增。但目前从人均饮用量也不过才1.4L左右。

  鉴于中国未来发展的广阔增量空间,各个主要的葡萄酒国家,纷纷把中国市场作为未来发展的最大的增长点。因为很多国家的市场存量空间已经基本饱和。所以,世界知名的葡萄酒品牌基本上都已进口到中国市场。有的处于观望期,试探性进入;有的则是大力拓展。中国市场俨然成为了世界品牌的汇聚地。未来几年,这种情况还会更加严重。

  4、企业在品牌上投入的资金较少

  虽然企业都知道品牌很重要,但整体在品牌建设上的投资比例并不大。从市场表现上来看,葡萄酒企业绝大部分是没有全年比较明确的品牌投入计划。在行业内部的调查中显示,葡萄酒企业有全年品牌投入计划的只占到调查总数的30%不到。甚至很多企业不知道什么是品牌投入。

  当然,这也和中国市场的状况有关。很多中小企业面临着生存问题,要想上量,首要的是做渠道。所以,很多企业把有限的资金都投入到了渠道上。因此,如果进行品牌的长期建设,是难以获得短期销量增长的,可能还没等品牌建起来,企业已经不在了。

  另外,很多企业在品牌建设过程中,并不是很懂,也不专业,这也导致了对品牌建设的不同做法。

  5、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在提升,但重视度不够。

  首先来看,假冒伪劣产品相比过去少了。例如以往很多企业专门模仿市场上的畅销品牌,虽然现在也有,例如2017年出现的造假奔富、拉菲等,但总体来讲,已经比过去少了很多。在90年代末和2005年之前,造假和模仿国内知名品牌的非常猖獗。2005年之后,开始模仿进口葡萄酒的知名品牌,例如拉菲。一直到到2011年,这一现象才逐渐减缓。这其中,光中央电视台就曝光了5次。最近这几年,已经明显减少。

  很多企业知道知识产权的重要,意识也在提高,但重视程度还不够。无论国产还是进口葡萄酒品牌,依然不断出现商标侵权事件,例如卡斯特、奔富的品牌知识产权保护问题,这都会影响品牌市场的拓展,这和当事方的意识和相关方不够重视都密切相关。   

  6、对品牌的理解和运作能力比较弱。

  这主要体现在市场的品牌操作上。很多企业认为有了产品名字就是品牌了。还有很多企业认为品牌是原因,有了品牌就能带来销量等等。

  产品属于工厂,品牌属于消费者。消费者消费的是产品,记住的是品牌。品牌不是原因,而是结果。

  正是由于企业对品牌长期不懈的坚持,在市场上专业化的建设,才不断进行品牌资产的积累,并逐渐形成了自身品牌的影响力,从而带动了企业更好的成长。品牌是在长期的市场操作中,逐渐树立起来的。

  从品牌的定位角度看,很多企业的品牌没有明确的定位和销售主张。企业更注重的是品牌的包装形象。这是一种对品牌认识上的片面。很多企业还处于产品销售阶段。

  另外,品牌在落地执行中,在和消费者的接触中,大部分企业做的都不够好。所以,很多企业的品牌已经在市场做了很多年,但依然没有构建起良好的品牌形象。

  7、多元化品牌战略成为主导    

  由于葡萄酒商品属性的独特性,例如国家多、产区多、品种多、酒种多,导致很多企业在品牌战略上以“多品牌战略”为主。同时,由于渠道的原因,很多企业也采用了不同品牌做不同渠道的做法,从而导致大部分企业的品牌很多。而很多以贸易为主的企业中,品牌更多。排除做贸易的企业,很多想做品牌的企业,由于品牌多,分散了企业的精力,也分散了消费者的注意力,也导致了很多品牌无法聚焦。在品牌延伸上,又比较乱,主副品牌没有开发节奏,没有章法,一品多牌的现象都比较普遍。

  8、不具备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地位    

  预计未来几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二大葡萄酒消费国。但是,从品牌竞争角度看,中国葡萄酒还是处于“弱势”的,缺乏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品牌。这主要有两个原因导致:一是中国葡萄酒市场发展时间还是比较短,虽然蓬勃发展,但毕竟刚刚起步;二是企业在品牌方面的投入力度和专业度不够,需要在市场的竞争中洗礼和磨练。

  当然,这也和中国市场的现实情况有关,例如要想上量,首要的是做好终端和动销,所以,企业的很多资金、精力都会放到这些方面。虽然终端和动销本身是需要和做品牌融于一体的,但鉴于很多企业对品牌的运作能力弱,所以,整体来讲,品牌建设工作是滞后的。

QQ截图20180528104548.jpg

  二、品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少长期的品牌战略规划

  很多企业虽然有品牌意识,也知道品牌的重要,但一方面是重视程度不够,另一方面是品牌操作水平不够,导致有名牌无规划、有品牌无定位、有品牌无形象。特别是品牌的长期规划问题,很多企业是没有的。个别有规划的,很多也是应景规划。

  2、缺乏落地执行的策略和方法    

  部分有品牌意识和长期规划的企业,往往也都没有很好的进行品牌落地执行。往往规划是一回事,操作是另一回事。绝大部分的企业在品牌操作中,依然是以销量为基本的衡量指标,造成所有的工作都是“销售导向”和“财务导向”,而不是“品牌导向”。

  还有部分企业也想快速打造品牌,希望高举高打。在过去的20年间,有部分品牌投了很多资金进行品牌知名度的轰炸,但效果都不好。近年来在减少,更加理性了一些。

  3、缺乏专业方面的人才    

  葡萄酒是一个有深厚底蕴的产业。当前我国专业葡萄酒品牌人才非常匮乏。目前有24所大学开设了葡萄酒相关的专业,但大多是种植、酿造和品鉴方面的专业,营销方面的专业少之又少。

  另外很多企业虽然设立了品牌部,但往往是做样子的多,壮壮门面。或者说,品牌部门往往干的不是品牌部的事。还有些企业,连品牌部的经理也成了为企业的文秘,在品牌战略和发展上没有发言权,企业品牌经理也有名无实。

  4、养猪的多,养孩子的少。

  对于很多酒商来说,主要是代理厂家的品牌为主。所以,很多酒商没有把品牌当做自己的孩子养,主要还是做销量,甚至不惜牺牲品牌的长期发展。品牌的建设工作往往都是厂家去做,厂家一旦没有更多的推动,基本上品牌建设工作就没有更多进展。这和现行的运作体制有关。对酒商来说,品牌不是自己的,是厂家的,而且,合同大多是一年一签,导致酒商不会去为了品牌的长远发展而去努力的。厂家又不太重视的话,基本上大家都在做渠道,做产品。 

  三、造成当前品牌现状的原因

  消费者对葡萄酒虽然越来越了解,但依然是“雾里看花”的比较多。葡萄酒这种商品有着自己的独特特性:原产地、多酒种、多品种,造成了主观性和多样性。所以,葡萄酒从成熟市场的发展来看,是一种非常“个性化的商品”。从这一点看,葡萄酒的品牌运作的确要求比较高。

  同时,由于多年实践所形成的很多固有形态例如瓶型、容量以及传统的形象等等已经根深蒂固,加上商品本身有比较深刻的内涵,所以,葡萄酒品牌的运作难度要高于其他商品。

  越是成熟的市场,葡萄酒的品牌集中度越低;越是不成熟的市场,品牌的集中度越高。真正的葡萄酒爱好者,往往不会只喝一个品牌,而是希望喝遍天下好酒。这也造成了很多企业在品牌建设中的心理障碍和具体操作中的难度。

  很多企业知道做品牌的重要,但又碍于上述特性,单纯做品牌时间长,难度大。所以,很多企业选择了做贸易。做贸易相对简单,重点不在于单一产品品牌的建设,而在于企业品牌的建设和供应链的竞争优势。但,从长远看,如果不能拥有强势的品牌,手中没有强势的品牌,很多优势也是难以长期拥有的。

  为了上量,酒商不得不做渠道。只有做渠道,增加渠道的铺货率,增加和消费者的见面率,才会增加品牌的接触度,才会在短时间内上量。特别是对于资金实力不足的企业,才会把每一分钱都和销量挂钩。

  由于资本的流向,很多成熟葡萄酒国家的市场也会出现由几家财团控制的局面,例如法国、美国、澳大利亚都是如此。

QQ截图20180528104558.jpg

  四、葡萄酒品牌的突围思考

  第一、做好“三位一体”品牌战略规划工作

  企业首先要树立品牌发展意识。2018年是中国葡萄酒市场的重构年,也是葡萄酒品牌化阶段的重要开始节点。企业要着眼当下,放眼未来。要有自己的长期品牌发展规划,然后再面对市场制定具体的实施步骤。最后在运作中、在市场的变化中再来适时调整。

  三位一体是指“定位、占位、错位”。品牌要有自己清晰的定位规划,我们的品牌是卖给谁的?主流人群是哪些人?我们的卖点是什么?消费者的购买理由是什么?价格多少是合适的?产品结构是怎样的?主流的渠道应该在哪?等等。在当前品牌乱战的时期,很多消费者也会觉得“眼花缭乱”,不知道谁好谁更好。所以,品牌要力争在消费者心中形成自己的位置,占据一个位置。错位是指任何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有优势也有劣势,所以企业要“扬长避短”,不要用己之短攻彼之长。要把长项发挥好,从而建立自己的优势。

  第二、把品牌操作融于渠道操作中

  其实做品牌和做渠道、推动上量是不矛盾的。品牌也要有销量做基础,没有销量空喊做品牌是没用的。

  每个企业的发展都需要经历一个品牌积累的过程。品牌是怎样积累出来的呢?是通过渠道和体验。这是非常重要的两点。如果没有品牌意识,仅仅是做渠道的思路,看似短期能够产生一些销量,但从长远看,竞争力是不够的。单纯的产品上量并不能支持品牌的建设,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企业的产品做了很多年,也有一定的销量基础,但就是冲不破天花板,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就很难上量的重要原因。

  所以,比较好的方法就是要把品牌建设和渠道运作融为一体。要把品牌落地到渠道上,要能真正实现品牌文化落到渠道操作的各个方面。这要求运作者要转变渠道操作思维。

  渠道是什么?渠道不仅仅是销售管道,也是品牌和消费者接触的通道,要让消费者在渠道里可以感知品牌主张,感知品牌文化。同样,品牌也要落在产品上,落到包装形象上。

  有品牌规划思路然后落到渠道操作中,和没有这样做,你的作用力和目的是不一样的,效果自然不同。往往达到一定程度之后,结果就会显现。

  第三、要有清晰的品牌主张

  品牌代表什么?品牌主张什么?这是每一个品牌都必须解决的问题。品牌是什么很重要。五粮液是什么?茅台是什么?拉菲是什么?必须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每一个品牌都有两个名字,一个是品牌名一个是品类名,只做品类不做品牌最终是为别人做嫁衣;只做品牌不做品类,难以开创全新局面。

  品牌代表什么很重要。不要让你的品牌变得太“高雅”。曲高和寡、好高骛远是做品牌的通病。很多品牌太过追求精神层面而忽略了最重要的东西。特别是在品牌树立的第一阶段,一定不要上来就大谈精神,在品牌还没有在消费者心里形成明确的定位时,不要过于谈论精神层面。“喝XXX葡萄酒,生活更美好!”,类似这样的新产品上市时期的广告宣传,是很难让消费者知道你的品牌到底在说什么?当一个品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可以上升到一定的精神层面或说应该上升到一定的精神层面。

  经济学上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分别。例如空气有使用价值但没有价值;一副举世珍品的油画,有价值但没有多少使用价值。消费者购买一件商品,一定会很关注其价值和使用价值,并力求平衡或者物超所值。

  第四、要有清晰的品牌形象

  形象识别必须清晰明确。一方面是产品包装必须简洁明了,另一方面是传播过程中必须主张鲜明,切忌含含糊糊。人们靠什么记住你?形象!你能否写出可口可乐的英文?奔驰车的英文?卡思黛乐的英文?进口葡萄酒冗长的外文,复杂的图案,千篇一律的形象,加上有众多的产品,你怎么区分?好容易翻译了一个名字,连自己叫了多遍都记不住,消费者怎么记得住?

  世界上真正优秀的品牌往往追求的是简洁而不是复杂。在传播过程中,我们的品牌形象很多时候都是模糊的,要么曲高和寡,要么故作高雅。形象始终不能清晰地呈现给我们的消费者。运动员上场比赛必须要穿运动服,早晨跑步就不能穿旗袍,晚上睡觉也不能穿西装,形象就是这样,要符合场合符合情景,你的品牌想表达什么主张必须清晰表现出来,并适合目标消费者的审美观。

  中国的普通消费者,要想象法国、意大利等国家的人们那样认识葡萄酒、品味葡萄酒,要很多年。这种观念的转变不是一下子就可以的。由于形象识别的问题,造成了在中国消费者心中,大部分国外葡萄酒都一样,选择便成了难题。

  第五、品牌落地必须要聚焦

  聚焦策略是源于企业资源而设定的。但无论是大企业、大品牌还中小企业与品牌,都应该采用这一策略。

  一般来说,大企业例如张裕、长城等,在当前的中国葡萄酒发展阶段,要采取全面竞争的策略,从整体产业链到市场渠道,要全面介入。但在具体品牌操作上也要聚焦。

  市场开发不能遍地开花。大部分人总是认为要多点开花,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市场必须要集中,要将市场逐个做好。如果企业能将市场做深做透,单个市场的销量都不容小觑。

  很多企业把市场投向全国,认为中国市场广阔,只要每一个省找一个经销商或者做一点量,都会有可观的销售。最后可能发现,我们的市场都是“夹生饭”,没有一个成熟的。一个企业没有把产品卖好,或者做了很多年,还在以前的水平线上,根本就不是你有没有钱的问题,而是思路是否对路、策略是否正确的问题。

  其实,对葡萄酒企业来说,中国的市场是做不完的,千万不要梦想着通吃市场,做遍全国,特别是中小企业和业外投资者。

  聚焦策略,它包括了市场布局聚焦、产品聚焦、渠道聚焦、广告聚焦、推广聚焦、团队聚焦等六个方面。市场布局必须清晰,不是你的市场不要去争夺,明确自己的核心市场,要非常注意的是不要担心市场容量小,只要你把它做深、做透,在每一个小区域市场做成第一,你将收获得更多。但市场布局一定要具有战略眼光,不要仅盯着所谓的葡萄酒消费热点地区。

  产品聚焦中很重要的一点便是必须确定主导产品,不要指望每一款产品都能为你产生利润。渠道聚焦中必须注意的是快速建立渠道控制力,无论是自己操作还是找经销商,要能够下沉。广告聚焦是必须清晰地说明一个观点,表达一种主张,而不是含糊不清。团队聚焦的核心在于你的重点市场的操作团队是群羊还是一群狼?

  第六、两类品牌是未来的重点    

  从中国葡萄酒发展情况来看,有两类品牌是未来市场最大量也是最重要的。一是针对入门级消费者的大众化品牌;二是针对进阶级消费者的次高端品牌。

  从消费升级的角度看,消费者要的是“好东西”,好东西当然不会太便宜。我们的人均GDP不断上升,其中葡萄酒习惯饮用者的收入相对是比较高的一类人群。这些人中很多是入门级,对葡萄酒不懂。另外就是饮用场合。富裕阶层在商务场合可以选择名庄酒,但不是主流。所以,次高端品牌既有良好的品质基本,消费起来又不丢面子。这也符合中国人的消费习惯。而这两类品牌现在都没有完全在消费者心智中确立品牌格局,这就是未来的品牌机遇。

  第七、要特别注重终端和动销    

  品牌是以销量为基础的。不管怎么做品牌,不能没有终端销售。特别对实力不强的企业。所以,终端和动销至关重要的。

  要想有效终端能够覆盖广泛同时又实现动销,这需要做大量的工作。要有整体的策划,还要加强执行力,把市场做细。这是无论怎样都必须要坚持的。

  很多企业做品牌,上来就大喊口号,找形象代言人,做大广告等等。不是不行,而是,如果终端和动销没做好,广告大部分都会是无效的广告。最多赚了知名度,没有销量。甚至知名度在过了一定时间之后,也同样会被消费者遗忘。

  第八、产品开发要有“销售力”    

  产品开发工作是每个企业非常重要的内容,甚至是致命的环节。很多企业做品牌但不重视产品开发,比较随意,往往这种情况出现“库存积压”的概率也最高。产品开发和包装中,重要的思考是如何让“产品自带流量”,让产品具有销售力。

  葡萄酒这种商品比较特殊,既有约定俗成的包装形式,又有独特的文化内涵。中国市场区域广阔,而销售葡萄酒的渠道又非常多,也很分散。消费者购买产品的渠道形态很多,所以,企业的品牌推广不可能细到很多地方,因此,产品的“自销力”就更加重要了。

  第九、重视品牌人才的培育    

  重视品牌人才的培育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中国的专业培育机构、高校开设相关专业;二是企业自身构建培养机制。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还没有设立品牌专业,很多品牌人才都是从企业内部或者是半路出家的。即使是国际专业品牌公司的品牌人才,由于对中国市场环境并不是十分了解,往往是水土不服。

  建议相关高等院校要开办品牌专业课程,并同时建立完善的培训机构,引进有实效的先进教学经验和模式联合办学,推动中国品牌人才的培育工作。

  另外就是企业自己要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制定品牌人才计划。并在具体的实操中推动品牌人才的不断成长。

  第十、完善法律法规,保护知识产权    

  良好的市场环境是中国葡萄酒健康成长的基石。中国葡萄酒企业要创建名牌、甚至要创建世界级品牌,就必须要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提高品牌商标的法律保护意识。

  不仅要保护进口葡萄酒品牌商标,国产葡萄酒品牌也要注意除了在国内商标的保护外,在国外也要关注。不排除我们的商标在国外被注册掉。

  一方面产区政府要加大知识产权的普及工作,推动国家相关职能部门加大力度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行为,规范市场环境;另一方面,要培育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相关机构合作,为企业提供辅导和培训并借鉴成功经验。

  局无定局,法无定法。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市场是动态的,企业要在这种动态的变化中,在战略上大胆规划,在具体操作中谨慎认真。中国的葡萄酒品牌大有希望。

发表评论

      作者介绍

      王德惠

      深圳市智德营销策划有限公司总经理。北京大学毕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学院、宁夏大学葡萄酒学院客座教授,烟台产区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进口葡萄酒委员会专家顾问、逸香《CEO商业总裁班》特聘讲师,中国酒协葡萄酒协会联盟特聘顾问。专注行业18年,服务长城、张裕、威龙、台依湖及法国、澳大利亚、美国、意大利等多国世界知名品牌。是中国酒庄酒、葡萄树龄、私家葡园、3S酒庄标准等概念的提出者和实践者。

      作者其它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