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有机会走到顶的!Corinne跟我说……”
是的,他是中国葡萄酒圈最早登顶的华人,
亦是全球首位华人侍酒师大师。
一位真正的大师,绝不可能是一日登顶,一夜成名。在登顶的这条漫漫长路里,有多少人知道这背后的磨砺和坚持?有多少人有机会亲身体验过这个孤独的旅程?而登顶之后的这一年,他又有了什么样的变化?
2017年8月20日夜里,他通过侍酒师大师考试的消息从伦敦传来,朋友圈立即火速传开,中国时间8月21日凌晨,新媒体第一时间发布后,业内几大平台陆续跟上,一下刷爆了整个葡萄酒朋友圈,这样抢新闻的节奏简直堪比明星上热搜的热点事件,在葡萄酒这样重度垂直的媒体真是难得一见。他叫吕杨(Yang LU),想必酒圈不知道他的人很少。
我做的最正确的一个决定,就是去学葡萄酒
新疆出生长大,初中回上海,高中转往美加求学,从曾想当科学家到因迷茫而转学葡萄酒。
2005年转学葡萄酒的他,两年后就成为中国大陆有史以来考取ISG侍酒师认证的第一人,隔年又考取CMS侍酒师认证,此后一路过关斩将,回国成为一名青涩的侍酒师,更拿下多个冠军头衔。就连WSET Diploma考试也拿下3门Distinction和3门Merit的极佳成绩,简直就是“考神”一样的存在。
2012年前往香港履职,成了双城公民之后,他仍旧利用年假和周末休假,往返上海教课 ……这样的节奏,不管怎么看,都是一个大写的忙,正如朋友所说,“他好像总习惯把人忙到濒死的状态,然后在交通工具上补觉”。
从开始侍酒师考试,到摘取侍酒师大师桂冠,这一路,他走了十年,谈起当初父母并不同意他转换专业去学葡萄酒,他觉得父母除了不了解这个行业以外,更多是不希望他轻易放弃,但他却轻描淡写地感慨了一句:“我做的最正确的一个决定,就是去学葡萄酒。”
很早就看到侍酒师的天花板
他是中国最早为公众所知的侍酒师之一。从参加第一个侍酒师认证开始,他就坚定地选择了一直走向MS的路径,这样清晰的目标,至少我在圈内很少见,十年坚定不移的坚持,更是少之又少。
跟他聊起半岛酒店求职的经历,他跟我谈起当年上海的世博会前酒店行业的发展:“因为金融危机,好多酒店没开出来,半岛按时开,但要到2009年,所以我以半岛为第一目标,想申请半岛。”
对很多人来说,选择回国第一份工作就能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人很少,还能在回国之前就对当时的经济环境和前景作出这样清晰的分析,更少!然而,更让你想不到的是,他没有像一般人那样直接求职,反而很清楚自己的现状:“我不想走HR这条路线,因为当时我没有在国内工作的经验。”
于是,他独辟蹊径联系上上海半岛酒店的总经理,直接面见了餐饮总监,最后回到上海半岛,成为了一名侍酒师。
了解侍酒师工作的人都知道,常常一天12小时的高强度工作就已是个极大挑战,但他却在还一直坚持学习,并参加了国内外至少6场侍酒师比赛,拿了不下4个冠军,直到2014年10月23日在“大中华侍酒师大赛”中拔得头筹,才遂了这桩心愿。但与此同时,他似乎还干了很多不务正业的事情,比如说跑去教授WSET课程,比如说翻译。
大学时期,他就开始翻译英国著名酒评家Jancis Robinson的著作《品酒》,至今已重印了8版,此后他还跟酒友一起合作,翻译了《世界葡萄酒地图》,并在多家媒体平台上写作专栏。
即便2012年前往香港履职,成了双城公民之后,他仍旧利用年假和周末休假,往返上海教授WSET课程,飞赴各地参与或讲授各种不同主题的课程和活动……
我问他为什么这么忙还一直坚持教课,他说:“教课对我很重要。我很早就看到侍酒师有瓶颈。”他认为当一个不错的侍酒师,好处是想转行很容易。可以转做销售、买手、酒庄代表,甚至是记者,但如果不转行,想一直做下去就会有瓶颈,因为没有那么多酒店或餐厅让你管。
“当我认识到这点,就想多方面发展一下。我喜欢教书,觉得教书是个很好的让你多元化的一个方法,我当时也写东西,现在也写,但写得很少,写东西也是多元化嘛。”
因为我不是一个很上进的人
“这一切,是你一开始学酒就自己查,规划好,还是你看到别人的路径是这样的。”说真的,我很好奇,因为很少有人能一开始就那么清晰自己未来的路径。
他告诉我:“比赛是一定要比的,这个是我一早就认清楚了,但翻译是另外一回事。翻译是时我大学学葡萄酒第二年的时候,我们的老师罢工,正好那段时间没事干,觉得我当时学葡萄酒那本书挺好,就翻译着玩。然后翻译完,觉得这本书很好,挺有用的。”
到后来翻译《葡萄酒世界地图》时,已经来香港了。这本书他翻译了法国和中国的部分,因为学习必须要看,他翻烂过两本。谈起这本书,他觉得这对行业是有贡献的,眼里闪烁的光,充满了感情。
至于比赛,“说实话,比赛是我一直有打算的,包括考试。我的目标很明确,刚学葡萄酒,就知道我一定要考MS,这个我是看到这一天的,比赛也是,我一直想去。”
他第一次参赛是2008年,当时还在加拿大,因为赛制的原因,他回国参赛,也拿了人生中第一个冠军。“肯定要比赛,因为我知道一个比赛能逼着你去更专注一点,学更多东西,一点一点推着你往前走,谁都不想丢人嘛,对吧?”
“是什么支撑你,不断地这样奔忙?”我仍旧好奇。“因为我不是一个很上进的人啊。”他说是强迫症推着他一直往前走,因为害怕辜负或对不起大家,不管是他的团队、学生或是工作。“说实话,我有强迫症,自制力我不强,这和强迫症是有区别的。我做的东西都是团队的。如果做不好对不起大家,(会)拖累大家,这也是一种责任感。跟自制力相比,这可能是我更大的动力。”
“做这么多事情,不累吗?”
“累肯定很累,说实话,我们刚开始做这个行业都是对酒的热爱,对不对?但,酒真的是我唯一认真学过的东西,可以说是我生命中除了人以外最重要的东西。除了家人和朋友最重要的东西,那么努力想去学得更多,天天在看书,天天去品酒,那真是为了(对)葡萄酒的热爱。但你说做到这个阶段,这种热爱很多时候已经被现在的劳累、责任和工作消磨光了。不能说我现在比以前更安心了,不可能!是因为怕辜负别人而支撑下去,有很多东西都是工作、责任。”
这样的支撑背后的压力和心酸,我也有过切身体会。他坦言,也有撑不住的时候。2014到2015年间,因为太过忙碌,他一度感觉到崩溃。
“有段时间我喝什么酒都没味道,喝什么酒都不开心,再好的酒也觉得提不起来兴奋点,身边的人能明显感受到。那段时间该做的工作还是在做,该进行的课也还在讲。很多东西比较得心应手了,不会做得太差,但当时状态是不好的。明显感觉到自己学习状态不够好,精神不够集中,喝酒也有点食肉不知其味那种感觉。”
幸好,他都撑过来了。不对!可以说,你发现所有厉害的牛人,在赢得掌声之后,永远都还觉得自己不够努力。他们把这归结为不够上进,其实是谦逊使然。
侍酒师大师,没有想象中那么意义重大
我问他拿到MS以后对工作和生活有什么影响?他说:“没什么影响。工作还是在。”
“出差更多了吧?”我追问。
“出差以前就很多,2014到2015年最夸张,最忙的时候。2016年和2017年我减了很多东西,要集中精力去复习嘛,去攻。2014-2015年还没意识到出差那么多,一年52个周末,那年我只有十个周末在香港,平时都在出差,在飞在讲课等等。所以一直很忙,拿完MS以后也会很忙。”
“我觉得拿到MS很大的改变是,它给你一个机会去认识其它行业领军的人物,无论是金融界,还是文化或艺术界等等。当你在某一个行业做到顶尖,你可能更容易去认识其它行业顶尖的人,这其实是对你思想上的一个扩充,对你逻辑的一个延展,对你见识的一个增长,非常非常有帮助。所以这可能是我拿到MS以后,对我来说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想起他的小男友方丈曾说“成为MS/MW远不如成为吕杨更让人觉得励志。”
此刻细味更深,他没有对此作评价,只淡淡地说:“其实真的是个普通人了。”
对话之间,我越来越深地感受到:对他而言,MS在一开始是一个相当明确的目标,但这个目标不过是照亮他一路要求自己做到最好,做得更多的一个灯塔。
我说:“其实这也意味着你前期就已经做好了很多。”
“也许是这样,顶尖的定义很难说,但是至少从其他行业来看,可能拿到MS在葡萄行业是比较顶尖的。当你在某一个行业比较顶尖的时候,你有更多的机会去认识其它行业顶尖的人。至少是那个行业的人认可的,这对我来说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因为抛开葡萄酒不说,这让你的眼界更宽广一点,让你想东西会更多一点,层次感会更强一点。这可能是MS比较重要的一个变化。其实生活和工作没有什么变化,忙会更忙。但工作还是那些工作,还是我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对一个一直在坚持做到最好的人来说,到达一个终点的意义不过是证实他的选择和坚持,于此,我更能理解他所说的拿到MS以后对工作和生活影响并不大,因为,很多的变化,早已经发生在他走向侍酒师大师的这一路,潜移默化,一步一个脚印。
下一个目标在哪里?
如今,光环集中加身,他并不讳言谈及大家加诸于他的期待。他说起一次跟冯唐聊天,“他说你是有机会做到更高的人,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个机会,所以你现在没有退路。冯老师说,你现在已经不能往回看了,无论有什么声音你都往前边冲,你不能往回看。”
但他也有纠结的地方,比如说是不是还要继续攻读MW这件事。“我不是个野心很强的人,所以有些事我也在纠结。”
“会不会也有可以稍微放松一下,或者放空一下,寻找下一个目标的念头?” 我问。
“对!因为你走到下一条路,下个路口,只有下个山头,你才知道它下面的选择是怎么样,这里的风景跟前面不一样。有些机会是你以前想象不到的,但时间没有变,工作还是没有变。”紧凑的语速和敏捷的思维背后,我能感受到他的一丝疲惫。
2017年,他摘取了侍酒师大师头衔之后,一个叫“归普Grapea”的葡萄酒培训机构开始更多的活跃在大家的视线里,他也在10月亲自挂帅,完成了归普在上海总部的首次授课。
“这个学校算是你下一个目标么?”
他微微松弛了下双肩,“这个目标是我一直要做的。做学校做教育这个事情是我很早以前(就有的想法),因为我也在教书。为什么现在是校长呢?因为我考完试以后,有时间打理自己的事情,我可以召集到人才。讲课那么多年,你会发现很多的人才,考过这个试以后是个很好的时间点,把大家召集在一起做这个事情。”
但他认为这个愿景,这想法他以前就有了,所以不能算是一个新的目标。“只不过是我刚开始做,完成了一个阶段,然后把另一个想法落地,它是一个很早以前就立好的一个目标。一直就有这个想法。”
但转眼间,他又跟我谈起他跟其他行业顶尖人物在探讨的跨界,有时尚界的,有文化界的。比如今年3月,他就和怡园酒庄的陈芳,还有理想国的梁文道、高晓松、冯唐等一众文化界人士在北京做了一场沙龙。他说相比知识或文化领地,葡萄酒肯定是相对体量比较小那个点,这个点如果可以和其他更大体量的领域结合,才能影响更多人,让更多人关注和喜欢上葡萄酒,所以想多做跨界的是他的一个目标。
“刚我说的一个目标,就是能够附着更大跨界,而且是更紧密的跨界,是一个有交流的,有相互需求的跨界,而不是贴上去,那种跨界才会更紧密。”
“另外一个目标的话,我想发展一下其他的爱好,这是一个很好的愿景,它能不能发展出来我还不知道。”
采访结束,他送我赶回广州的路上,还继续跟我谈起他目前在做的一个线上侍酒师教育课程,他希望通过这样,更有效地打破地理的界限,能让更多人看得到听得到……
看着步履匆匆的他,听着他平稳、亲和却又语速极快的音律,这个跟我说“葡萄酒给了我想要的一切”的人,他的心里,他的愿景里,一直在考虑的都是如何回馈这个给了他想要的一切的“葡萄酒”。这才是真正配得上“大师”这个称号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