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惠:中国为什么缺少大师级的酒评家?

2017-09-08 08:52 来源 :  红兔书院 作者 :  王德惠

  乱世出英雄,乱世也出大师。也有人说:乱世出妖孽,盛世出大师。不管怎么出,我们总是希望可以出大师,最好量产,但质量别差了。

  远的不说,民国是中国贫穷且受欺侮的时期,但却出现了华罗庚、梁思成、吴大猷、苏步青等大师。

  到底是什么造就了大师?这个问题不在今天的讨论之列。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大师不是自封的,是大家给的。我们敬仰大师,是因为大师的技艺和德行。一般而言,中国的大师要具备四个基础条件:

  1、有完整的文化知识系统底蕴和架构;
  2、三观要正;
  3、掌握了最先进或最好的技艺;
  4、必须有中文功底。

  中国葡萄酒这些年也涌现出了一批令人尊敬的、有水平的酿酒师和酒评师。这是一股推动中国葡萄酒成长非常重要的力量。由于怕挂一漏万,我就不列举了。

  当然,也有很多看似履历很吓人,也貌似很牛,但其实真较起真来,还真不咋地。一次,和李华、陈泽义等一大桌人喝酒,大家要论论从事葡萄酒的时间,本来我以为咱也不赖,接触葡萄酒20年了,没想到,一论吓一跳,在桌上的人很多都超过了30年,虽然时间不能说明所有问题,但至少让人肃然起敬。

  中国就是因为有了很多数十年坚持在这个行业耕耘的人,才不断地推动这这个行业的发展。

  当然,葡萄酒大师和其他艺术类的大师不同,葡萄酒大师都是活着的时候就要被认可。但其他的大师却未必,例如梵高在自杀的时候,他做梦也没想到,他真成了世界级的大师。

  言归正传吧。

  酒评家作为连接消费者和酒庄的桥梁和纽带,让很多深藏的美酒见天见日,而且馥郁芬芳。很多人羡慕酒评家的工作,天天讲酒、喝酒、走遍世界,过了一生的“品味生活”。

  看到一篇文章,说在线葡萄酒交易网站Wine Owners在2015年曾经做过一份问卷调查,受访的葡萄酒投资者里面有超过30%会从专业的葡萄酒媒体获取购买建议,而且有超过40%会加入付费订阅的酒评网站,参考权威酒评家的意见。

  国外的很多葡萄酒国家,很多媒体都有葡萄酒品评专栏,但中国却很少。世界上从事葡萄酒评论的专业人员很多,但是真正有世界级影响力的酒评家其实也并不多。帕克、杰西丝·罗宾逊、尼尔·马丁、詹姆斯·萨克林......

  我们的酿酒大师是艺术的使者,而酒评家就像天使,把艺术的作品带给饮者,使葡萄酒世界变得绚丽而多彩。

  我几年以前在文章中就写过:中国缺少两个“大师”:一个是中国的风土大师;一个是中国的风尚大师。当时我的意思是想说:中国缺少世界级的酿酒师和世界级的酒评师。一个酿造,一个品评。

  当然,现在越来越多,有一部分小荷已经露出了尖尖角。但整体而言,中国葡萄酒很牛的酒评师还是少,中国为什么缺少大师级的酒评家呢?

  1

  中国葡萄酒的市场氛围还不够。葡萄酒这些年上升速度虽然很快,但毕竟饮用的普及性还不够,正在走进普及时代。很多中国消费者对葡萄酒的认知不足,例如兴趣、爱好、饮用习惯、专业度等都没形成。还有大量的人都没喝过葡萄酒呢。

  这也没办法,中国人骨子里是“白酒基因”,没有葡萄酒基因。白酒比较“俗”,从文化上非常流行,不仅是因为便宜,更因接地气,整几粒花生米都可以喝得津津有味。白酒文化深厚,但葡萄酒不行。虽然在高档场合已经成为主流酒种,但面向整个市场,葡萄酒毕竟现在还不是主流酒种。啥时候市场氛围真的起来了,葡萄酒也普及了,必然会出现更多的酒评师。酒评师也是时代的产物,是市场需求的产物。

  2

  现在在大陆、香港、台湾等也有一些酒评师,其中部分人的水平是很高的。但大部分酒评家被过度商业化了,很乱,所以缺少公信力,消费者也不太相信,也没法相信。酒评家不应该属于某一个品牌或者某一家企业的酒评师,也不是谁给钱就说谁好,更不能乱说。这就是前面说的大师级酒评师的三观要正,而且要很正。三观就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崇高的真善美为三观的追求目标。例如价值观,作为评判事物的标准,什么是好与坏?什么是多与少?什么是大与小?这都和价值观有关。例如一个人苦中作乐还是整天痛苦不堪?这就是价值观在起作用。

  3

  中国的很多酒评家喝的酒还不够多。葡萄酒的研究不是关起门来自己琢磨就可以的,你必须多喝多了解多研究。葡萄酒的有关大师和其他行业大师不同,没有去过足够多的地方,没有喝过足够多的酒,你是很难品评的。而且,你还不能总喝好酒,烂酒也得喝,要不你咋知道个中原委。没喝过足够多的烂酒,想成为大师是没可能的。

  酒评家需要的不是“资质”而是“资历”。你学习之后获得了什么什么证书,很好,但远远不够,你有多少证书都没用,关键是你的资历够不够。资历就是资履和阅历,这不是闹着玩的,是要花时间、金钱和精力的。

  4

  酒评本身是一个“综合知识与判断力”的考量。中国的酒评师很多人的知识结构体系不好,即使你有某方面有天赋,但整体知识底蕴、知识架构不够的话,就很难深入。大师级往往都是“深入浅出”的,就如同懂得如何“入世”与“出世”一样。底蕴和体系决定了你能否“融会贯通”?不能“融”与“通”,怎么成长?很多人仅仅依仗着喝得多的一种“感觉”,这也是不行的。

  当然,还包括如何表达。怎么样才能把话讲的通俗易懂、准确呢?如果能讲的风趣幽默、有料有趣那就是锦上添花了。如何通过语言表达让葡萄酒这种原本枯燥的东西活灵活现、跃然纸上,这是非常关键的。

  5

  中国目前没有自己的评级体系,我们主要用的都是欧美特别欧洲老牌葡萄酒行业的评价体系。这些评价体系是否适用于中国?另外,这些和中国的消费者还是有一定距离的,例如语言表达、和饮食文化的结合等等。评价系统本身不能仅仅就葡萄酒本身,必须要考虑到社会的文化背景,经济的发展情况,考虑到消费者的习俗、习惯、习性上。这也是一个相互借鉴融合的问题。

  6

  国产酒的确比较难评,这和国产酒现状有关,也和酒评老师有关。例如很多酒评师都来自香港台湾等地,或者从国外学习回来,受到国外的影响很大,对国内葡萄酒知之甚少,甚至都没到过一些主要产区,更别说比较偏僻的产区了。

  没有喝过多少国产酒,咋评?前面我已经说过,不是因为国产酒不好、不能喝就不去喝,作为一个要成为大师级的酒评师,在品酒这个环节上,没有好酒、烂酒之分,酒评师评酒是你的职业。

  另外就是国产酒本身也的确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原料问题、原酒问题、酿造及工艺问题等等。我们开始就在过度地学习法国,学习国外。学习是对的,但要结合咱们自己的情况,很多企业显然是过了。再有就是大量进口国外原酒,灌在国产酒的瓶子里,这让人家怎么评?臣妾做不到啊。

  7

  从消费者的层面说,很多消费者还没有喝过葡萄酒呢,对葡萄酒的感觉上不来。甚至有偏见。例如,目前依然有很多消费者考虑的不是品质,而是价格。对品质的认识主要在于“口感上”。这样的消费者对啥啥酒评并很不关心,充其量一部分消费者用品牌来选择。

  还有很多“装逼”的消费者,好像自己也很懂,甚至还能说上个123。原本消费者不需要成为专家,各行各业都一样,我们天天开汽车,但你不需要成为汽车维修专家;我们天天用电脑,也不需要成为电脑修理专家,所以,应该相信专业人士的推荐才对,但很多消费者还没有到这个份上。

  8

  酒和美食是天生的一对。特别像中国这样的国度。很多酒评家对中国饮食文化研究的不够,如何搭配这可不是简单的学问,这是一门艺术,是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对中国饮食文化、饮食营养学、饮食习惯等都有所了解的基础上而来的,否则是无法融合的。

  国外由于饮食文化不同,这和饮酒密切相关。但中国菜系太多,酸甜苦辣咸啥都有,各具特色。所以,经常培训中说的“红酒配肉类、白酒配海鲜”太过片面和简单了。吃重庆火锅喝啥酒?没有海鲜的地方怎么喝?例如冰酒能不能当做餐酒?配啥?其中的营养价值如何有机结合?如果想在中国成为大师级的酒评家,对中国的饮食文化必须熟悉,否则很难吃得开。

  9

  葡萄酒在中国历史上是边缘酒种,属于贵族饮品。中国历史上的战乱多,统一的时候少。葡萄酒本身是盛世文化的产物,连饭都吃不上的时候,还喝啥葡萄酒?作为农业大国,中国是以“农耕文化为主”的。所以,中国人骨子里就缺少饮用葡萄酒的文化基因,所以在历史上、在书籍中找不到对葡萄酒的很多描述及相关词汇,各种比喻,典故等等,都非常少。所以酒评也难做,这也有关。

  中国人对葡萄酒的认识主要还是在近代,更多受到国外和香港的影响,而且起步就是情调和浪漫。但中国人有多少情调和浪漫?生存问题都还没解决,就不存在情调和浪漫。所以,葡萄酒对中国市场而言,是从高端入市的,是没经历普及时代的,只有过了普及时代之后,才会逐渐地改变。

  10

  目前这个时代是快速发展但又有些浮躁的,这是时代特点。包括60后、70后都受到了影响,更别说新生代的90后们。但时代的发展你必须要“顺势”,例如用互联网的语言和方式来沟通和推广。

  酒评本身就是一种语言。我看到有很多的60后的专家学者,也不得不要顺应这个时代的发展。顺应不是让变得“浅薄”,而是知道如何交流和沟通。

  我们总是说这帮年轻人只看热闹不重内涵;我们不能认为这个人群浮躁所以心生不屑;我们更不能由于觉得自己生不逢时而导致格格不入。你必须要融入。

  所以,中国的酒评家要用互联网的方式来捕获这些人,不失原则,不失贞操,但还能把握好,这对酒评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大师终会出现,这也是时代的需要。历史的创造不是以哪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只要咱们一心一意地做好积累,别追求速成,速成的东西都不长久。

  中国葡萄酒的大时代,已经给了我们从事葡萄酒之人最好的未来,你只需抓住、必须抓住。

发表评论

      作者介绍

      王德惠

      深圳市智德营销策划有限公司总经理。北京大学毕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学院、宁夏大学葡萄酒学院客座教授,烟台产区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进口葡萄酒委员会专家顾问、逸香《CEO商业总裁班》特聘讲师,中国酒协葡萄酒协会联盟特聘顾问。专注行业18年,服务长城、张裕、威龙、台依湖及法国、澳大利亚、美国、意大利等多国世界知名品牌。是中国酒庄酒、葡萄树龄、私家葡园、3S酒庄标准等概念的提出者和实践者。

      作者其它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