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之内的霞多丽

2017-06-13 11:27 来源 :  中国葡萄酒杂志 作者 :  李景明 王超

分享

  如果说在葡萄酒中有什么葡萄放之四海而皆准,恐怕唯有霞多丽(Chardonnay)堪当此美誉了!不敢说有人的地方就一定有葡萄,但是,基本上有葡萄酒的产区就有霞多丽!

  素有“葡萄酒皇后”之称的霞多丽,在我国又被称为夏多利、夏多内、莎当妮等,是世界知名的酿造白葡萄酒的优良品种。霞多丽原产自法国勃艮第(Burgundy),也是目前全世界最受欢迎的酿酒葡萄品种之一。

1.jpg

  由于它能够适合各类型的气候条件,耐冷抗热,产量高且稳定,容易栽培,霞多丽几乎已在全球各产酒区得到普遍种植。而且走遍世界的霞多丽仿佛打遍天下无敌手,每到一地,总能给当地果农和闻讯而来的评酒家们带来惊喜。

  果农们惊的是其易植易栽,喜的是霞多丽的产量;酒评家们惊的是同样的霞多丽品种怎么口味竟会如此的不同,喜的是这不同的口味却又是如此的令人愉悦。

2.jpg

  放眼世界,葡萄品种林林总总,几乎长遍世界的各个角落。但若想让葡萄完全表现出自己的特点,酿造出上佳的葡萄酒,则非要有合适的生长环境不可,如同时势造英雄一般。

  这就是为什么不同的产区会有不同的主打葡萄品种,比如我们谈论法国波尔多葡萄酒,大多会说起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和美乐(Merlot),谈到澳大利亚就不可能不提西拉(Shiraz),而阿根廷的马贝克(Malbec)又是让世人铭记的一个闪光点。特定产区的特定品种,像一条法则一样引导着酿酒师苦苦筛选着适合自家果园的葡萄。但是这条貌似真理的法则,却在霞多丽(Chardonnay)身上表现出了一个例外。

3.jpg

  “千面女郎”霞多丽

  作为酿造白葡萄酒的品种,从葡萄品质来讲,霞多丽不算具有很高酸度的品种,也不如某些白葡萄品种芳香浓烈,这好像是一种先天的不足。只有在很寒凉的产地,如法国的夏布利(Chablis)产区,霞多丽才能维持相当高的酸度。

  但是,霞多丽更多的时候还是表现为不文不火,具有宽广、持久且细腻、优雅的优点。

4.jpg

  霞多丽具有的香气特点非常广泛:

  ·在寒凉的产地,伴随着高酸度,其香气更多时候呈现出柠檬、橙子等柑橘类水果的香气;
  ·随着气候变温暖,会有桃、梨、杏等水果的香气;
  ·而在炎热气候下成熟的霞多丽,却又能够表现出菠萝、芒果等热带水果的香气。

  于是,大家又送霞多丽一个更加招摇媚人的称呼——“千面女郎”!这是对霞多丽迷人魅力的一种略带调侃的解说。

  正是这种千变万化,不仅吸引着消费者和爱好者趋之若鹜,更吸引着科学家们对其“身世”着迷一般的探究。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研究者们在1999年对霞多丽葡萄 DNA 鉴定中证实,霞多丽葡萄的祖先是一种名叫“Gouais Blanc”的罕见、古老、几乎濒临灭绝的葡萄品种。同时,它也被证实与法国本土的许多葡萄品种拥有相同的遗传因子,如与黑比诺(Pinot Noir)拥有极其相似的遗传基因。

6.jpg

  现在,在法国勃艮第(Burgundy)马孔区(Maconnais)有一个村庄就叫做霞多丽,这个村庄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所以人们猜测这里就是霞多丽的故乡,至少它与霞多丽有着某种割舍不断的联系。

  霞多丽自19世纪开始,逐渐遍布了法国全国,乃至世界各地。

  奇怪的是,伴随着它的撒播,拥有了众多的不同的名称,足有20多个别名:
  ·在夏布利称为 Beaunois;
  ·在夏隆奈次区(The C?te Chalonnaise)称为 Morillon;
  ·而马孔区就叫做 Pinot Chardonnay 等等。

  这种奇怪的现象不是因为霞多丽有了变化,只能用人们对它的喜爱之情来解释——传播者都想将之变成自己和本地区的专宠,以显示出它在本区的优越。

7.jpg

  可是霞多丽的表现更可人!它让所有传播的人都满意了!

  君不见,世界范围内各葡萄酒产区,都有自己的极品霞多丽干白出产,从寒凉的法国勃艮第产区,到燥热的阿根廷门多萨(Mendoza)和智利的卡萨布兰卡山谷(Casablanca Valley),再到骄阳似火的南澳巴罗萨山谷(Barossa Valley),霞多丽可以呈现从带有柑橘类水果到充满热带水果和异国情调的不同风姿。

  在法国的香槟省(Champagne)乃至世界其他地方,它也是香槟酒和高档起泡酒最重要的一分子。

  神奇的霞多丽真正让世人惊叹了,它创造了一个属于葡萄酒的奇迹!

  尽管霞多丽现在已经从法国的勃艮第流传到了全世界各葡萄酒产区,大有凡是能种植葡萄的地方就有霞多丽的趋势,但是其中最知名的霞多丽葡萄酒还是在那几个屈指可数的“著名”产区。

  下面,就让我们跟着霞多丽的脚步,到世界几大“著名”的葡萄酒产区去巡游一番吧,去见识一下“葡萄酒皇后”那非凡的魅力。

  法国:“葡萄酒皇后”的诞生地

  这里是霞多丽最绚烂的地方,这里是使霞多丽成为“葡萄酒皇后”的地方,因为这里是霞多丽的故乡。

8.jpg

  首先我们要去的当然是霞多丽的故乡——法国勃艮第。勃艮第是大陆性气候,夏天温暖,冬天寒冷,有时也会受地区性冰雹的肆虐,造成葡萄的损害。

  此区的土壤主要是石灰石与黏土,这里的种植特性是适合以下两个品种的葡萄:黑比诺(酿造勃艮第红酒),另一个是霞多丽(酿造勃艮第白酒)。

  葡萄果农几百年的经验,使得这两种葡萄成为勃艮第的明星品种,在当今葡萄酒全球化的世界格局里,它们仍然表现出其他任何地方都无法比及的优势。从这个意义上说,是勃艮第成就了霞多丽“葡萄酒皇后”的地位。

9.jpg

  最好的霞多丽白葡萄酒来自勃艮第的两个小区:北部的夏布利区和位于科多尔省南部的博讷山谷(C?te de Beaune),这里是勃艮第的中心。

  科多尔省又被叫做“黄金坡”,足见其土地的珍贵。在其南坡的邦内坡中段偏南方的皮里尼(Puligny)镇与夏瑟尼(Chassagne)镇之间,有一片低矮的丘陵地,被称为“皮里尼-蒙哈榭”(Puligny–Montrachet)的这块土地是法国生产霞多丽干白的黄金地段,约500公顷。

10.jpg

  在原本就寸土寸金的黄金坡,皮里尼-蒙哈榭酒区可以称之为“核心”了,在这个核心区域内被列入顶级的共有4个小酒村:蒙哈榭(Le Montrachet)、巴达-蒙哈榭(Batard–Montrachet)、比安沃尼-巴达-蒙哈榭(Bienvenues–Batard–Montrachet)及谢瓦利埃-蒙哈榭(Chevalier–Montrachet)。这4个顶级酒村共有30公顷面积,年产约13万瓶白酒,它们更可以被称为核心中的核心。

  在这四个顶级酒村中,蒙哈榭村是当之无愧的大哥。有“天下第一园”之称的罗曼尼-康蒂酒园(Romanee–Conti),也只在蒙哈榭村拥有0.676公顷的葡萄园。这里是罗曼尼-康蒂酒园唯一的一个位于孚讷(Vosne)村外的葡萄园,酿造出了7支顶级酒中唯一的一支白酒。

11.jpg

  蒙哈榭村的葡萄都是老树,树龄平均达35岁,而且采收晚,通常会等到其他地区的葡萄园采完后才采收。

  该区葡萄酒产量极低,每公顷葡萄园只能生产1500~3000升葡萄酒,且酿造过程十分严谨,所有葡萄采收后会在全新的橡木桶内进行发酵,而后移往全新的橡木桶中醇化近两年,如果醇化完成后发现效果不尽理想,可能会废弃不用。

  在这么严格的监管之下,其产量可想而知,整个蒙哈榭村全年才出产3万瓶霞多丽干白,其中罗曼尼-康蒂酒园每年出产3000瓶蒙哈榭,也成为罗曼尼-康蒂酒园7大顶级酒中数量最少的一支。

12.jpg

  蒙哈榭酒有很长一段时间以“没有颜色的酒”闻名。实际上年轻的蒙哈榭黄中透绿、绿中泛黄有着类似宝石黄的色泽,成熟后开始转为黄金般金黄的色泽,并带有山楂和蜂蜜的味道,这也有别于霞多丽在这种寒凉地带通常所带有的橙子、柠檬等水果的香气。

  新酿出厂的蒙哈榭比本区不列入顶级的霞多丽好不了多少,只有经过近10年的陈酿,蒙哈榭才能真正成熟起来,成为霞多丽中的极品。

13.jpg

  夏布利是勃艮第五大产区中唯一的一个只出产白酒的产区,且该区的白酒只用霞多丽酿造。罗马时代此地已种植葡萄,生产罗马人喜爱的红酒。12世纪时,西都教派修士又在此荒芜之地开始种植霞多丽并延续至今。

  本区的地质基层为侏罗纪石灰岩,在此之上有一层叫做“金末力吉”的(Kimmeridge Clay)泥灰岩,其中还有一些黏性石灰岩,表层的土壤为波特兰石灰岩。金末力吉泥灰岩富含钙,1938年的法国行政命令以此种泥灰岩的界线为夏布利区注册产区的边界。不过这种地质十分贫瘠,这是造成夏布利酒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

14.jpg

  在夏布利产区有一个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酒园——拉罗史园(Laroche)。该园拥有96公顷的园地,包括6公顷专门酿制顶级酒的园地,在布兰硕园(Blanchots)亦有4.57公顷,占布兰硕园区面积的三成多,至今已经营了5代,每年生产顶级的夏布利酒2.1万~2.6万瓶不等。

  但是本园最吸引人的卖点是特藏酒,称为“修道院特藏”(Reserve de I’Obediencerie)。其名字来源于本园的地名,因为以前此处曾为修道院,建于12世纪。这款特藏酒由仅仅0.8公顷园区的葡萄酿成。每株葡萄仅留一串果实,其余修剪掉。一串葡萄集中了整株树的精华,使得粒粒味道密集之至,如此产量焉能不少!

15.jpg

  冰凉的夏布利葡萄酒在入口时可用“沁人心脾”来形容;顶级夏布利葡萄酒入鼻是一股橡木味,然而淡到几乎无任何感觉的程度,自然就不会“喧宾夺主”了;稍带甘甜、劲道、复杂多层的感觉可以轻易地饱胀口腔,无怪乎法国人称夏布利葡萄酒是一种“爱情之酒”了!

16.jpg

  其实霞多丽在法国还有一大用武之地,那就是在香槟产区。香槟省是法国最北部的葡萄种植区,气候阴冷,年均温度在10.5℃左右,这也是葡萄成熟的底限。在香槟产区,只使用一白二黑三个葡萄品种,即霞多丽、黑比诺和莫尼耶比诺(Pinot Meunier)来生产香槟,大多数的香槟酒都是混合三种葡萄品种而成。

  一般而言,霞多丽比例越高的,则风味越是清新爽口,带有香浓的果香与蜂蜜香;黑比诺则为香槟注入严谨厚实的结构,口感倾向强劲醇郁。

17.jpg

  逛不完的法国葡萄园,聊不尽的美酒霞多丽。但我们的旅程还要继续,让我们暂时告别霞多丽的故乡,到霞多丽各处的新家去看一看吧。

18.jpg

  美国:梦幻的“红白双杰”

  纳帕是美国加州旧金山湾北边的一个郡,南北纵贯该郡全境的纳帕谷(Napa Valley)是全美国最著名的葡萄酒产区。堆积着肥沃火山灰的谷地南北长15公里,东西宽2.5公里,除了200多家酒庄和几个小镇,几乎全部种满葡萄。

19.jpg

  谷中南北温度有10℃以上的差距,葡萄园位于谷地中央,地势低且平坦,一年有300天以上的晴天;葡萄生长季节,白天日晒,晚上有南方海湾的湿冷空气帮葡萄园降温。

  如此复杂奇特的气候环境孕育出了多种风格的葡萄酒,成为美国葡萄酒的代表,也是国际葡萄酒的明星产区,在其可圈可点的葡萄酒种中,尤以赤霞珠和霞多丽两款最负盛名,可以称之为纳帕谷的“红白双杰”。

20.jpg

  与全世界所有的霞多丽葡萄酒相比,加州纳帕谷的霞多丽系列产品也可称出类拔萃,尤以其包含元素多样和种类丰富而闻名。纳帕谷以及邻近地区靠近海岸,有着多雾的气候,特别有利于霞多丽葡萄成熟期的延长,以致能酝酿出高酒精度、厚酒体、足够丰富的味觉元素来。

21.jpg

  霞多丽干白在纳帕谷是被公认的最流行的白葡萄酒,口感非常浓郁,并具有独特的芳香,光是果香就有类似苹果、柠檬、桃和热带水果的芬芳,更加之霞多丽的口感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如在新橡木桶中发酵和陈酿的霞多丽就有非常明显的奶油气息、橡木气味,而新世界的酿酒师尤其对橡木气息情有独钟,这更增加了纳帕谷霞多丽的复杂、浓郁感。

  此外,新酒与陈酒的调和比例、带酒泥陈酿过程中酒泥的搅动与否,也都对霞多丽的口味有重要影响。

  正因为这样,纳帕谷的霞多丽味道并非固定,也很难一言而概之——它既有清脆可口的或口感坚实的,又有香醇丰满的;既有清新的水果气息,又能够具有凝重厚实的奶油气味。

22.jpg

  纳帕谷作为新世界葡萄酒的代表,其生产的霞多丽没有受制于勃艮第几千年葡萄酒酿造史所带来的近乎痴狂的规则,而是更看重酿酒师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和随心所欲的发挥。于是乎纳帕谷生产的霞多丽干白葡萄酒就有了与勃艮第截然不同的特点,虽没有勃艮第那样的优雅、细腻,但却多了几分活泼和个性,价格也更加平民化。纳帕谷梦幻般绚丽多彩的霞多丽,绝对符合美国式的梦幻与超现实风格。

23.jpg

  智利:迷人的“山谷之酒”

  走出美国,穿越赤道,来到位于南半球的智利。智利位于南美洲西南部,南北细长、东西最窄,是世界地形最“苗条”的国家,海岸线总长约1万公里。

  正是这样的地理位置造就了智利的特殊气候,也使得冬季多雨、夏季干燥的中部中央山谷区成为理所当然的酿酒葡萄天堂。也正是由于特殊地理和气候原因,智利的葡萄酒被称为“山谷之酒”——在安第斯山脉脚下,在山谷怀抱之间,以山上融化的雪水灌溉的葡萄,酿出来的美酒自然不同凡响。

24.jpg

  历史上,智利葡萄酒主要集中在美宝谷(Maipo Valley)、兰佩谷(Rapel Valley)和库里科谷(Curico Valley),这些产区以红葡萄酒为主。白葡萄酒则主要集中在北部卡萨布兰卡山谷(Casablanca Valley),这个十几年前新开辟出的产区。

25.jpg

  为迎合国际流行的趋势,近年来在卡萨布兰卡山谷产区大量种植了霞多丽,并将其作为主打品种予以大力推广。在这里,霞多丽的表现同样让人眼前一亮。

  以卡萨布兰卡山谷命名的卡萨布兰卡酒庄是该区最著名的酒庄之一。自从1992年成立以来,这个酒庄就以其稳健的品质和产量渐渐成为了智利最成功的酒庄之一。该酒庄的霞多丽葡萄酒具有清新、优雅的特质,生动地反映了霞多丽在这片土地上生长的情况:酒体丰腴、细腻,和谐浓郁的酒香显示出洒脱、多变的个性;高贵、柔和的酒体透出迷人、文雅的质感。

26.jpg

  在智利国内,还有一个深受欢迎的老品牌——圣卡罗(Santa Carolina)酒庄,这里也有优质的霞多丽干白出产。这家拥有超过130年的酿酒历史的名庄是众所周知的智利葡萄酒三大品牌之一。圣卡罗的葡萄酒有多种级别的产品,如 VSC 系列、家族珍藏系列、庄园珍藏系列和葡萄品种系列。

  圣卡罗的霞多丽多是中度酒体,香气四溢,果香突出,由于并不是完全在橡木桶中陈酿成熟,所以橡木味并不是很重,但适度的橡木味恰到好处地烘托出了霞多丽那具有代表性的、复杂、细腻的热带水果香味,椰子和香蕉的香味十足,入口可感受到良好的酸度和精致的结构,充分体现了霞多丽的品种特性,也融入了智利葡萄酒自身的特点,颇具智利风情。

27.jpg

  值得一提的是,圣卡罗的霞多丽是真正的法国本土霞多丽的后裔,甚至比当今法国国内的品种还要正宗。

  因为19世纪那一场横扫欧洲的根瘤蚜病害几乎毁了欧洲所有的葡萄园,而圣卡罗酒庄的创始人 Dona Luis Pereira 先生早在那之前就已经把包括霞多丽在内的多种葡萄苗木移植到了智利,从而使其逃过一劫。所以现在圣卡罗出产的霞多丽白葡萄酒是最原汁原味的,也是最能体现霞多丽的品质,因为那瓶中装的不仅仅是葡萄酒,而是霞多丽高贵的血液和不羁的灵魂。

28.jpg

  阿根廷:最令人兴奋的新兴葡萄酒

  向东横穿智利,一脚就迈入了阿根廷的国境。阿根廷拥有傲人的酿酒业规模,其葡萄酒产量与美国相差无几,它是世界上第五大葡萄酒生产国,人均葡萄酒年消费超过99升。世界知名的葡萄酒评论家罗伯特·帕克把阿根廷称为“世界上最令人兴奋的新兴葡萄酒地区之一”。

  阿根廷葡萄酒产区以圣胡安省(San Juan)和门多萨省(Mendoza)两大产区最为知名,其中霞多丽主要种植于门多萨省。

29.jpg

  诺顿酒庄是门多萨乃至整个阿根廷最为著名的一家酒庄,也是门多萨历史最为悠久的庄园。始建于1895年的诺顿酒庄到20世纪初已成为具有完善酿酒和储存设备的标准英式大花园,这里种植着世界上最好的霞多丽、赤霞珠和马贝克。诺顿系列霞多丽葡萄酒已成为世界驰名的葡萄酒,并在国际大赛中屡次获奖。

  诺顿庄园的霞多丽经过橡木桶陈酿,所以即便是年份较近的新酒,在青绿色的酒体中也会泛有浅金色的光泽,源源不断地散发出悦人的青苹果和热带水果的芬芳,由于多在法国橡木桶酿造和陈酿而成,因此具有传统的香草、黄油与土司面包的混合气息,优雅细致的香气层次分明、和谐雅致,并具有舒爽的口感以及绝妙的后味,往往会释放出陈年的潜质。

30.jpg

  在阿根廷,还有一个尽人皆知的酒庄——神猎者酒庄(Bodegas San Huberto)。该酒庄位于阿明加山谷(Aminga Valley),拥有沙质的土地、干燥少雨的气候,气温较高,全年平均300天充沛、强烈的日照又为种植高品质霞多丽提供了所需的适度的环境。

  该酒庄位于海拔1450米的安第斯山脉,使用洁净的冰雪融水对葡萄进行灌溉,这里出产的霞多丽干白清新脱俗、极为雅致,曾是阿根廷前总统梅内姆的指定御用葡萄酒。

31.jpg

  神猎者霞多丽具有柔和、诱人的禾秆黄色,淡淡的橡木香中依次散发出令人回味的苹果、菠萝与葡萄的香气,果香浓郁复杂、层次明显,口感醇厚、清新,酒体复杂、优雅,让人值得回味的是其细致的、精妙的、若有若无的热带水果的气息,常常成为令你挥之不去的记忆,使你领略到另外一个霞多丽,一个在离家万里之外的阿根廷,又一次地表现出了“葡萄酒皇后”的风姿的霞多丽。这是阿根廷人的功劳,更是霞多丽的魔力!

  南非:“彩虹的国度”的新星

32.jpg

  南非被世人称为“彩虹的国度”,这里拥有昂贵奢华的黄金和钻石、洁净蔚蓝的天空和大海、广袤无垠的大草原,更拥有潜力非凡的葡萄酒!南非的葡萄种植者非常注重葡萄的品质和潜质,所以他们把目光集中到了几个有潜力的葡萄品种上,霞多丽即是其中之一。

  但是霞多丽在南非白葡萄品种的栽培面积中所占的比例并不大,只有3%左右,因为长期的种族隔离使南非产生了非常严重的隔离惰性,对一切外来的东西都要“隔离审查”,这种政策也体现在了葡萄的引种方面,霞多丽就曾遭此池鱼之殃:严格的检疫法使霞多丽被拒绝了数十年。

33.jpg

  但是金子总要发光,最终得以进入南非的霞多丽又展现出了它惊人的魔力,不但种植面积连年攀升,而且短短数年间,已有不少精品出现。

  曾于2000年和2001年跻身“澳大利亚年度10大侍酒师”行列的 Danny Kane 就曾这样评价南非2004年的一款霞多丽:“打开木塞,里面是花的海洋,浓郁扑鼻的香气,犹如漫步在阳光明媚的花丛中。浓重的奶油味突出这支新世界酒的典型特点。随之而来的槐花、柚子、成熟坚果等香气更是让这支酒显得丰满而充满感官的诱惑。入口如奶油,凝脂般的感受,感觉液体在舌尖游动缓慢,但是随着突然之间散开的酸一下子充满口腔,让这丰腴饱满的躯体忽然放弃了矜持,转而变得活泼随意起来。”

  至此,霞多丽的魅力一览无余!如果将它看作是我们的恋人,那么它拥有最诚挚的心和最美丽的容颜;如果还把它看成是一粒葡萄,那么它就是最优良的品种和最难得的佳酿,因为它是品尝者眼中永远看不透的“千面女郎”,因为它是葡萄园中永远的皇后!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