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惠:全球葡萄酒涨价预期对中国市场影响到底有多大?

2017-12-15 13:00 来源 :  红兔书院 作者 :  王德惠

  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OIV)表示,2017年对于葡萄酒业来说是个特殊的年份。欧洲的葡萄酒产量可能将减少20亿升到25亿升,全球葡萄酒产量将在70年来首次低于消费量,价格也可能会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意大利的葡萄酒成交量将比2016预计下降21%。法国葡萄酒业面临1945年以来最低收成,2017年的葡萄酒产量可能会下降17%,达到约37亿升。西班牙葡萄酒预计成交量将比2016下降16%。2017年10月美国加州山火重创酒乡,纳帕葡萄酒业遭到重创。

  智利受夏季暴雨、创纪录高温、以及森林山火等自然灾害的影响,葡萄产量也有下降趋势。新西兰葡萄酒种植协会已证实,2017年新西兰的葡萄产量下降了9%。2017年南非酿酒葡萄的总产量约为142.5万吨,略高于2016年的产量。2017年澳大利亚产量将提升6%。

  自进入2017年以来,欧元兑人民币汇率从7.25一路上涨,甚至曾突破8。澳元兑人民币也在小幅不断上涨,2017年初澳元汇率为4.97,最高曾达到5.42,同样整体呈上涨趋势,直接增加了进口成本。

QQ截图20171215125610.jpg

  深圳市葡萄酒协会会长武运平认为,减产对价格的影响并不会太大。因为现在的葡萄酒总体是供大于求。例如以往可能做一个便宜的酒,作为蒸馏酒、作为其他的辅料就把它消化掉了。就即使减产呢,我估计这个市场市场的消耗也是够的。只不过酒庄认为这是一个机会,我特意给你加点价而已,其实我认为这个问题不太大。

  当然了,有些名庄的减产是比如说类似拉菲、玛歌酒庄减产是对她有影响的。但通常对名庄来说,他即使减产了,他也不会加价,因为对名庄来说,他认为今年的质量对应是多少价格,他们早已有一个大概的设想,绝不会因为他的这个产量而有很大波动。比较拉菲正牌儿30万瓶、副牌20万瓶,减产了要增加很多钱,是不应该的。

  对一些小型酒厂和卖散酒的企业,可能会借助这个理由来故意拉高价格。还有中间的经销商跟名庄的代理商们故意用这个机会加点钱,但对酒庄来说应该是没有太大的区别,减产就减产了呗。

  进口商会有两个情况:进口商进名庄酒,名庄的中间代理商过了一手,名庄代理商会找减产的理由,会有加价,比如说名庄代理商拿了一千箱的这个名庄产品,但他为了变现,可能三分之一先变现,按照酒庄最初的意思来。然后另外的三分之一呢,他可能加价百分之十几、百分之二十等等,他原因是这个说酒庄产量少了,给他们的份额少了,它属于故意加价。然后再留三分之一呢,再加一下,所以这个加价呢主要在中间层这里。

  但对廉价的葡萄酒来说,你比方说一些欧餐等,即使减产百分之一二十,因为他的基数很低,也会加价,比如说一欧元的酒加上一毛钱或两欧元的酒加价两毛钱,虽然有些影响,但对整体的零售价格不会带来很大的一个变化。因为,对中国来说,1-2欧元进的,市场零售价都是七八十以上,所以对这个零售的价格不会带来很大的冲击,对经销商来说也不会有太大的一个变化。

  但对平行进口的来说可能会有些影响,比如说供应链的,它会有些影响。所以呢,他对这个价位敏感些,对传统的进口商影响不会太大。

QQ截图20171215125629.jpg

  由于中国的很多酒商、媒体与消费者,对散装葡萄酒进口存在着误解,所以,很少有葡萄酒企业愿意在公开场合谈论进口原酒问题。 对此,上海九岸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烟台高升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贾强认为:

  实际上,在全球的葡萄酒贸易中,散装葡萄酒贸易占到40%的市场份额。全球最大的散装酒进口国家是德国、法国和英国。2012年,澳大利亚出口到英国的葡萄酒,80%是以散装酒的形式运输的。

  中国进口的散装葡萄酒,2016年比2014年翻了一番,也仅占全球散装葡萄酒贸易量的不足4%。2016年的第一季度,全球散装酒的价格跌到了历史最低点。2016年4月份,在阿根廷葡萄大幅减产后,智利遇到了连绵的降雨,损失惨重,原酒价格开始快速回升。今年春天,法国、意大利、西班牙遭遇大面积的霜冻、干旱等极端天气,产量创下历史新低。到9月份的采收季开始,葡萄价格一路飙涨。

  根据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OIV发布的全球葡萄酒产量的预测报告, 2017年全球葡萄酒产量预计246.7亿升,相比2016年下降了8.2%,创1950年以来的最低点。

  其中,意大利(39.3亿升)、法国(36.7亿升)、西班牙(33.5亿升)依旧是全国葡萄酒产量最大的三个国家。但整体来看,意大利相比2016年产量下降了23%,法国下降了19%,西班牙下降了15%。此外,德国(8.1亿升)、智利(9.5亿升)的产量也持续走低,相比2016年分别下降了10%和6%。

  在主要产酒国中,2017年葡萄酒产量实现增长的仅有澳大利亚(13.9亿升,增长6%)、南非(10.8亿升,增长2%)以及阿根廷(11.8亿升,增长了25%)。

  11月底在阿姆斯特丹举行的第九届世界散装葡萄酒展,全球的散装酒库存和价格,已经十分明朗。入门级酒的价格比2016年的低点普遍翻番,中高等级的原酒上涨了10%至100%不等。到2018年2月底,绝大多数原酒厂的库存,将被清空,迎接新的榨季。

  到2018年3月份以后,全球市场将出现无酒可售的状态。而南半球2018榨季的散装酒,到9月份以后才能供应中国市场。如果现在没有足够的库存和订货,2018年3—9月有可能无米下锅。

  不过,我们也没有必要过于悲观,因为绝大多数的装瓶企业和品牌商,已经准备了充足的库存,只是提前了从原酒厂到装瓶商的转移,并消化了往年的积压库存。

  据海关数据,今年1—10月份我国散装酒进口量为145,408,627升,同比增长31.65%;进口额为122,290,505美元,同比增长46.45%。单从第三季度来看,我国的散装葡萄酒进口金额达到47,173,830美元,同比增幅高达100.74%。

  到目前为止,南半球的气候基本正常,预计2018年的产量将恢复正常年份水平。但是由于库存基本清空,期待价格明显回落,也是不太现实的,预计将与现在的价格保持一致。

  至于北半球2018年的收成,现在还完全无法判断,只能按照正常年份来预估,预计价格将比今年有所回落,但是新酒上市,已经是一年以后的事情了。

QQ截图20171215125638.jpg

  名品世家酒业连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明辉表示:欧盟农业与农村发展部指出,2017年由于冰雹、霜冻、干旱等极端天气的影响,欧盟成员国葡萄酒产量同比下降14%。三大主产国中,意大利下降21%,法国下降19%,西班牙下降15%,2017年葡萄酒价格同比上涨了20%-30%。

  在这样的市场条件下,进口商和经销商确实不得不花费精力协调价格上涨给中国市场带来的影响。不过总体而言,全球葡萄酒价格波动对中国市场影响有限。

  除由于2015、2016年葡萄丰收形成一定市场库存的因素,除非2018年葡萄产量依然走低,才会给中国市场带来显著影响。国际市场减产,侧面使得中国散装酒市场需求增加,且较快的增速会保持一段时间。此外,葡萄酒价格波动在中国影响有限,也有多重原因。

  中国葡萄酒市场品牌繁多,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国产葡萄酒占据国内70%的份额。国内葡萄酒品牌分布方面与进口葡萄酒相似,即在中国运营的品牌水平不一,上至长城、张裕等一线品牌,下至甘肃、宁夏、新疆、昌黎、通化等多个品牌集群,填补了市场的各个层次,其中也不乏滥竽充数者。

  现今市场出现越来越多的年轻消费者和购买渠道。中国互联网大数据研究院调查显示,我国葡萄酒市场总量不大。在2012年以前,我们葡萄酒主要消费群体在40岁左右;但2016年的数据显示20-29岁人群成为葡萄酒消费者主体,40岁以下消费者接近60%。

  在传统专营店、俱乐部的基础上,随着互联网和电商的发展,海外直采、酒庄直采、网络直销等模式使得葡萄酒价格理性回归,也使得年轻消费者更加了解葡萄酒。

  要在市场众多葡萄酒产品中做出选择,消费者对于品牌的认知度必将越来越高。然而由于名品牌葡萄酒存在仿冒伪劣等现象,消费者认知品牌的同时,也将关注产品的渠道来源,产品品牌和渠道品牌的互动才能使消费者最终买单。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连锁渠道和商超渠道将逐渐发挥优势。优秀的连锁品牌可以保证真品和质量,规模优势更容易导入互联网引发的技术革新和先进业态,促成线上线下融合。

  在万物互联的大趋势下,具备一定规模的渠道有能力和其他行业打通,形成异业联盟。通过行业数据共享扩大消费人群,同时又能够进一步提升消费者的体验。反过来讲,这样即使产品价格有一定上升,也是符合消费升级内涵的,有利于帮助解决“人民日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QQ截图20171215125647.jpg

  北京佰香醇酒业有限公司总裁丁有振认为:中国的进口高端葡萄酒分两种,一种是在国内没有主力运营商,没有系统品牌运作的,比如法国的列级庄们,玛歌、金钟等都是如此。这些酒一直都是随行就市,有自己的涨跌规律。大的涨跌周期跟经济周期关系密切;产量,年份也会影响价格,但对以期酒销售的这些酒影响不是太大。

  另一种是有主导力量进行运营和系统打造的,比如奔富,西施佳雅,别致行者系列等等,出于对市场占有率,价格标杆等方面的考虑,他们更愿意保持价格的相对稳定。

  涨价预期的影响有没有?对消费者而言,高端酒的消费者是为了彰显品牌才饮用,对价格波动有比较高的容忍度。所以涨价与否对这些消费者影响不大。

  在国内做高端葡萄酒,第一,重要的还是树品牌。国内葡萄酒绝大多数还是聚饮消费掉的,聚饮需要根据当天的消费场景选合适的产品。在大多数消费者不太精通品酒的情况下,品牌是他们选择的首要因素。

  品牌一定要有核心诉求,才更容易打动消费者。比如提起张裕,大家会想起百年张裕,传奇品质。长城为何在与张裕的竞争中处于弱势?其实回想十几年前,曾经长城是远远领先张裕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长城没有统一的,一以贯之的品牌诉求。

  第二,在全世界都是一样重要的,那就是品质。一要品质好,二要适合中国消费者。第三,一定要用力建设核心终端,围绕核心终端培育核心消费群。

QQ截图20171215125655.jpg

  法国RVF杂志中国代表,《葡萄酒评论》创始人贾静茹认为,首先酒庄的生产与气候等自然因素有很大的关系,比如2017年春季的霜冻,导致了全欧洲整体减产20-30%,但同时市场需求一定的量,所以会有轻微的上涨,同样是供求关系造成的。

  酒商对于市场需求的反映会更加直接,求大于供的时候,价格会有所上涨。但是不论是哪一层,对于涨价都会非常谨慎。比如一家波尔多右岸的酒庄,市场价格在12欧元左右,因为入选了列级,希望把价格涨到15欧元,涨幅比较合理,而且因为列级了,列级的含金量很高,不像普通的奖项,所以涨价的理由也比较充分,但是在市场上行不通,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缓慢地涨价,从12涨到13,1-2年后再涨到14,这样一点点地涨价。

  市场行不通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原本你的客户,是否准备好了为了你的酒多付钱;二是在更高的价位上你会遇到另外的竞争对手,而争取到原本是他们的客户,是需要时间和承担风险的。

  所以我们看到了在波尔多期酒暴涨的那些年里,仍然有不少酒庄的价格是非常合理的缓慢上升的状态。2011年我曾经问过一个波尔多左岸的庄主,为什么他们不涨价,他说:市场是长期的,不论是高峰低谷,都要考虑到长远和客户。

  对于酒企的影响还需要考虑到涨价之外的那些酒庄。一些酒庄的涨价会给另外的企业造成新的机会。比如近些年来勃艮第的酒总体涨价很厉害,就算是在法国也很难买到10欧元以下的好的勃艮第酒。

  这个现象给了勃艮第南部马贡这样的产区被大家重新认识的机会。同样是勃艮第产区,但价格比核心区低很多,现在很多酒商在寻找马贡地区的优质酒庄,以及黑品诺的优质酒。

  涨价除了更高的成本之外(比如天灾造成的减产,人工的提高等因素),更多的理由是为了更大的利润,不论是对于酒庄还是酒商。

  有一个例子就是拉图酒庄离开波尔多期酒系统。2001年份的拉图,2002年出来的期酒价格是135欧元,但后来市场的价格因渠道不同售价可达500-600欧元,有400欧元的利润都在中间环节。拉图决定退出期酒系统,虽说是为了避免酒在很年轻时被喝掉,但其实为了可以得到更大的利润。

  这对于酒庄是个非常冒险的举动,尽管拉图的背景很强大,但是波尔多经销系统可以稳定地把酒销到150个国家,离开了这个系统,酒庄就要自己建设渠道,做推广。我们拭目以待,但成功案例并不多。

  对于酒企不论是确定怎样的价格政策,都是一个根据自身和整个大市场现状和趋势的综合判断,而一旦确定,需要与上下游的通力合作,而且需要长时间地努力。这也是国外成功企业给我们的启发。

  王德惠认为,价格的波动原则上是市场机制的调节,是供需关系决定的,但也受制于企业和品牌自身的现实情况制约。从全球葡萄酒减产的角度看,涨价的预期是有的。但从长期发展来看,不会因为一次减产而影响深远。在此期间,存在着很多企业的行为。另外,企业还必须要考虑到消费心理。

发表评论

      作者介绍

      王德惠

      深圳市智德营销策划有限公司总经理。北京大学毕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学院、宁夏大学葡萄酒学院客座教授,烟台产区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进口葡萄酒委员会专家顾问、逸香《CEO商业总裁班》特聘讲师,中国酒协葡萄酒协会联盟特聘顾问。专注行业18年,服务长城、张裕、威龙、台依湖及法国、澳大利亚、美国、意大利等多国世界知名品牌。是中国酒庄酒、葡萄树龄、私家葡园、3S酒庄标准等概念的提出者和实践者。

      作者其它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