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酿笔记(七十)——跟随大师的脚步(六)
2016-09-20 14:01 来源 : 李春光葡萄酒工作室 作者 : 李春光
混酿(勾兑),是酿酒过程中的核心点,也需要一些天赋和经验,看看罗兰对在混酿方面的心得
今天的目标则是增加酒庄主牌酒的产量,这是覆盖从葡萄园开始一直到酒窖的重要工作。
在葡萄园里,在酒窖里他陪同我们一起进行组合混酿。
最好批次的酒混在一起不会获得最好的酒。
我反对过早进行混酿,因为这样会限制未来产品的准确度。
混酿的过程就是个表格。无论是表格里面有5种还是150种批次酒,原则是一样的。如果批次多,我们先选择“酒的家族”:按照香气、单宁、酒体等归类,这样会确认批次酒量和多样性便于随后的混酿组合。
混酿的过程也包括不少神秘之处。之所以神秘是因为葡萄酒领域是个香气丛生而无法被限定同时又不断倍增的领域。这几乎是意识不到的诗意,当然也有创造力、直觉和想象力。需要幻想各种搭配,让它们变为现实的同时又需要了解来想象。品尝不算什么,如果不懂猜测的话。甚至可以说必须要与葡萄酒进入亲密状态才会让它跟你透露真情。经常是情感来决定选择。品鉴的时候,各种香气有的表现直接,有的要等待,有的穿梭着,有的在往前推进,有的变化多端,有的又翻来覆去,有的根本就放弃了。我们必须要预想到这些香气的未来,或强劲,或许更可能衰竭。酒好像是香水师,要不断追求最好的平衡。就这样,我们会酿出巴洛克风格的酒或者其他有典型特点的酒,比如通过哪些矛盾的组合。不一致也可能产生和谐。正因如此,混酿是没有现成的解决方案也没有逻辑定式的。混酿有时像个谜语,富有挑战性,因为那些物理现实与非物质相互冲击。甚至可以说混酿好像是矛与盾幸运艺术的结果,必须要说的是在这阶段容不下混事儿的人和骗子。
品鉴是葡萄酒的目的,也是酿酒师的工具,看看大师品鉴语录:
葡萄酒品鉴,就是人与葡萄酒之约。
当葡萄酒很纯(醇)的时候,她让我们看到上帝。
在我开始职业生涯的时候,当时人们都不对酒做品鉴或者是在酒庄庄主的要求下品鉴,这时候往往是酒庄庄主已经发现问题,而且经常是问题比较严重的时候。当时作为酿酒专业人员的雄心仅限于避免出现灾难性后果。实际上多年来我要求自己品鉴那些送到实验室的样酒。
“这将是右岸的年份”如果仅仅是停留在宏观论断层面上,这不利于思考也不利于找到优质的酒。酿酒专业媒体们,总是那么的简单粗暴。他们已经给出定论:1995年是属于右岸的,1996年则是左岸的。有趣的是:15年后,没人能够识别年份更谈不上左岸右岸,当然说的是好酒!事实上,加隆河的左右岸都有很成功的酒,但是类似这种匆忙的定义还是停留在人们的意识里,影响了对酒的欣赏。
1947年的酒:高酒精度和低酸度与杰出并不矛盾。这个年份的酒以其活力、醇厚和它的复杂让人惊讶。细腻,这个蛊惑人心的词还没被发明出来掩饰酿酒人的技术缺陷。
在靠近吐酒桶时,我应该是无意中皱了一下眉头,因为吐酒桶散发着醋的刺鼻味道。这种情况下品鉴是很难完成的。
为了保证分数的整体性和准确性,罗伯特·帕克要求自己对同一种酒品鉴两次:第一次是在期酒时,就是采收后6个月,而第二次是在同一酒装瓶后。所以同一款酒会得到一个分数范围(比如90~92之间)和另外一个最终分数。
中国人也成为葡萄酒爱好者,而且在寻找如何种植葡萄的方法和品鉴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