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威龙定增6亿投资澳洲原酒加工看葡萄酒市场未来格局之变
2016-09-13 12:04 来源 : 酒兔围 作者 : 王德惠
威龙股份昨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将面向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王珍海,江苏隆力奇集团,经销商、高管以及其他发行对象定增1802.34万股,拟募集资金不超过人民币6亿元。
据悉,威龙股份此次定增6亿元主要用于澳大利亚6万吨优质葡萄原酒加工项目。
这则消息本不稀奇。
因为今年7月11日,威龙股份就已经披露了将斥资1200万澳元在澳洲设立全资子公司的消息。注册地为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主要经营范围为葡萄种植和葡萄酒的加工。
并在今年8月19日,威龙发公告宣布在澳大利亚建立子公司的投资已经获得山东省商务厅的批准,并获得《企业境外投资证书》,标明威龙股份的澳洲葡萄酒项目已经正式启动。
格局之变︱资本主导
威龙谋求上市的工作已经做了多年。今年终于上市,便迅速开启了资本市场的扩张之路。否则,威龙依靠原有自身的资金实力,想在海外市场进行扩张,显然资金是个大问题。
最近几年,资本主导市场的格局越来越明显。但如果仅仅靠企业自身的实力,即便是背后拥有有实力的集团支撑,也难以为继,因为这不是良性循环。
很多企业投资之初信心满满,销量一旦受阻就会立即调转船头,不再投资,甚至直接剥离葡萄酒业务,很多行为只能说是一种“投机行为”,也不会长久。但像威龙、张裕、中粮这些企业则不然。
一方面他们都是中国葡萄酒全产业链的专业企业,有多年的历史文化沉淀,有完善的设备技术力量,有市场的基础。
他们谋求产业的扩张是为了更好地构建市场的竞争力,从而做大做强主产业,这一点是长期的行为,也将会不断地扩大竞争优势。
目前A股市场上有张裕A、莫高股份、通葡股份、中葡股份、*ST广夏等6家葡萄酒上市公司。王朝和吉林通天是在香港主板上市。通天酒业2000年成立,2009年在香港主板上市之后,也开启了资本主导的并购收购之路。
新三板方面从新疆伊珠2015年年底上市以来,已经有宁夏法赛特、新疆芳香庄园、宁夏的原歌酒庄等数家企业上市。如果加上网络电商公司例如品尚红酒、酒仙网、1919等,数量也在快速增多。
其实这些年来,中国葡萄酒企业活的很憋屈。从世界范围来看,资本早已主导,没有资本的强大支撑,澳洲和美国的葡萄酒企业集团也难以在世界范围内攻城略地。
从目前来看,无论是出于什么目的,中国葡萄酒企业谋求上市之路并通过上市之后进行的资本扩张之路都只能说会愈演愈烈。
格局之变︱原料跑马圈地
从此次威龙定增6亿在澳大利亚建原料基地和原酒厂来看,我相信海外市场都不是这些企业的主要目标,原料才是。
当然,海外市场不仅仅指澳洲、法国等葡萄酒强国。也可以向非洲、美洲、东南亚等市场进军,这并不是不可能,只不过短期量不大,国内市场依然是真正的发力点。
张裕在去年收购了西班牙里奥哈产区的爱欧公爵酒庄后,海外扩张计划仍在继续。
据路透社报道,张裕正在接触澳大利亚和智利的一些中型葡萄酒企业。
2015年初,张裕在位于山东烟台的总部设立了五大葡萄酒事业部,分别应对位于法国、西班牙、意大利、澳大利亚和美洲五大海外葡萄酒产地的对外投资主体,试图在全球所有优质产区均有布局。
张裕过去5年完成了旗下十大酒庄的布局,张裕总经理周洪江公开表示,未来5年张裕将在全球17大产区再布局20家酒庄,以实现葡萄酒高端布局的蓝图。
中粮集团收购了位于智利和法国波尔多地区的两座酒庄之后,欲再度出手收购海外酒庄。最近又瞄准了澳大利亚和美国的酒庄,据悉收购总额至少为2000万美元以上。
所有这些布局的核心都和原料有关。
未来,葡萄酒之争必将是原料之争。
这一点从现在国内来看,我们的原料基地面积虽然不断增长,但总体来说,优质原料基地是不多的。从优质原料基地的发展来看,满足不了快速增长的国内市场的需求。所以,主要的企业都在进行“跑马圈地”,这是未来几年的常态。甚至可以说,谁拥有最好的原料基地,谁就是未来。
格局之变︱澳洲主导
澳大利亚目前有2000多家酒厂,总体而言,能满足中国不断增长的葡萄酒需求。
从地理范围上来说,澳大利亚是一个与中国距离不远的英语国家,而且澳大利亚葡萄酒的口感柔顺圆润,比较适合中国人的口味。
同时,中国已经连续5年成为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场和最大进口来源国。
随着双边贸易的持续扩大,中国对澳投资还会迅速增长。
中国在2014年就成为澳洲最大的游客来源国,此前已保持澳大利亚的“九个第一”。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第一大进口来源国、第一大贸易顺差来源国、第一大农产品出口市场、第一大服务贸易出口目的地、第一大外资来源国、第一大旅游收入来源国、第一大留学生来源国。
例如移民,虽然在2004年至2014年期间来澳移民增长最快的是尼泊尔、巴西和巴基斯坦,但中国和印度依然是除英国和新西兰这两大传统来源国之外的领导者。从2004年起,中国移民的人数已从205,200人增加到了447,400人。
另外就是关税。根据中国与澳大利亚的自贸协定,进口葡萄酒关税将逐年削减,5年内降至“零关税”。这当然是一个利好。
可以预见,澳洲葡萄酒在中国市场未来上升势头只能说是更加猛烈,将和法国一起成为中国葡萄酒市场上两大巨头国家。
格局之变︱渠道之争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此次威龙的公告显示:此次定增,除王珍海以现金6000万元参与认购外,还引进公司部分优秀经销商参与。
威龙股份方面表示,此次定增可使经销商成为公司的间接股东,将双方长远利益绑定在一起,可以进一步巩固公司与经销商之间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此外,在加强浙江、江苏等华东地区市场销售的同时,还将不断开拓四川、湖南、重庆等其他地区,加强公司全国销售网络的建设,提高市场占有率。
中国市场很大,渠道驱动市场虽然由于互联网的影响、消费者习惯和消费观念的变化有所改变,但总体而言,渠道的力量依旧是最强大的。
经销商环节是免不了的,也是去不掉的,只不过如何梳理双方的关系,如何缩短这个链条,如何拓宽合作领域而已。
威龙利用资本的力量,吸引经销商加入,既能为经销商创造新的财富,也能拴住经销商,反正大家捆在一起了,不卖威龙的酒卖谁的呢?有了众多经销商加入,销量自然有保证。
从这角度看,新三板的作用远远不能达到这种效果。
其实早在多年前,资本主导在海外进行的跑马圈地运动就有很多,例如河南美景、宁夏红的大幕爱、泰丰的宝石树、通灵珠宝的乐朗酒庄,法国百特等,乃至包括赵薇的梦洛酒庄、姚明的酒庄等等,还有很多很多,在此不列名字了。这些企业有的的确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酒之外的资源;有的是利用明星效应,反正量又不大,自己的圈子就已经消化了等等。
但我相信如果他们能把酒卖好,怎么会不想呢?其实很多还是没有真正的渠道资源。不能说不重视,不重视谁会投资?他们中有的是没把卖酒当做主要的业务,其中有的曾经折腾过,但玩的不好而已。
总体来说,像张裕、中粮、威龙等这些企业,通过资本的力量不断跑马圈地,通过整合渠道资源强化自身的优势,未来,只能说竞争优势会越来越明显。这一点要引起很多企业的注意。
未来比拼什么?品牌吗?
其实,对中国葡萄酒企业来说,真正比拼主要是两个:一是原料基地;二是商业模式构建。
品牌的力量是强大的,但构建强大的品牌是需要时间的。目前想单纯的透过品牌的力量来获取竞争优势,还是比较难的。同时,葡萄酒的确又是很个性化的商品,种类多又杂,葡萄酒的大单品其实是比较难做的。麦当劳的汉堡可以打遍天下,但葡萄酒想塑造一款打遍天下的大单品,显然难度非常高。
渠道的作用依然适用如今的中国市场。互联网不是“去中心化”,而是对中心进行了分化。最后将会是强者恒强,弱者想变强,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格局之变︱国际化进程加速
大众酒时代的来临,我们看到的是中国葡萄酒正在换挡提速。世界经济现在是一体化的,表面上各自为战,实际上谁也离不开谁。
以前我也说,中国市场其实就是国际化市场,但其实都没有真正国际化运作。国际化不是单向的,是双向的作用。随着越来越的国外企业进入中国,甚至在中国设厂,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进军国外投资,导致两者不断融合,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
可能有一天,我们所看到的市场上某某畅销品牌,背后都是中国企业的投资。国际化已经不是趋势,而是事实。葡萄酒原本就是一个全球化的行业,注定要走上国际化的路线。
当然,大家也不能盲目乐观。
根据英国《卫报》报道说,澳大利亚的3.85亿公顷农地,外国人持有13.6%,其中三分之二在英、美资本手中。尽管媒体集中报道中国在澳大利亚的投资,但中国所持澳大利亚农地面积仅居第五位,共150万公顷。中国持有的农地还不到澳大利亚总农业土地面积的0.5%。
据《澳洲人报》报道,澳洲居民中超过28%的人是在国外出生的。这等于说有660万澳人是在海外出生的,这是120年以来或说淘金热结束以来所看见过的最为庞大的数字,但英国移民依然是澳洲最大的移民团体,大约有120万。
当然,这都不是重点,只是大家了解一下。
总之,每个企业的举动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都是有原因的。对与错我们无权评说,留给时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