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好自己的鞋子,别削足适履!

2016-08-15 10:37 来源 :  酒兔围 作者 :  王德惠

  最近有几个葡萄酒企业老板来深圳闲聊。其中一个烟台的老板,做葡萄酒很早,90年代初就开始了,有自己的工厂。那时的葡萄酒市场远不及现在成熟,消费者都不清楚葡萄酒到底是咋回事。

  对他们而言,当时的公司就干一件事:什么产品好卖就生产什么、就模仿谁,日子过得反倒很滋润。

  然而,这些年过去了,随着时代的变迁,市场环境的变化,进口葡萄酒的疯狂冲击,导致很多二线、三线国产葡萄酒企业的日子越来越难过了。原先模仿知名品牌的做法早已失去了竞争力。所以,他也一直想着把企业卖了。

  真是30年河东30年河西。

  这个世界上最厉害的毒药就是爱和谎言。在企业的经营中,我们也会经常听到很多类似的谎言。记得多年以前参加过一个“成功”企业的培训会。会上,老板一直在强调一个事情:成功是从模仿开始的。我们当时听得如痴如醉,仿佛找到了成功的钥匙。

  然而,多年之后,我才感悟到,其实这句话只是说了一半,应该还有另一半:成功也在模仿中灭亡。

  没有哪一个成功的企业可以为你指明前进的道路,别人的蜡烛,点不亮你的心灯。海尔张瑞敏曾说:“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

  张瑞敏为成功做了一个时代的定义。张瑞敏是在告诉我们:企业要想长盛不衰是很难的。放眼世界,真正的基业长青又有几家?所以说,企业所谓的成功,只是踏上了时代的节拍。哪怕你是全世界顶级的企业,如果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依然会走向万劫不复。

  时代变化如此之快,别说超前,如果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已不错。

094005664.jpg

  华为的创始人任正非曾经用3个字来总结华为的发展历程:痴、傻、憨。别人炒房炒股、资本上市,华为都不为所动。从1987年成立到现在,只坚持做一件事情,就是在全球信息通信行业里冲锋,持续坚守,持续向西方企业学习并探索自己的管理创新道路。

  其实,华为的历程也在告诉我们:工匠精神的关键就是不能人云亦云,应该坚持走自己的路、建立自己的差异化竞争力。这也正如鲁迅所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是啊,我们看看这些年来,经典一直被模仿,但从未被超越。

094038468.jpg

  例如电视剧《上海滩》、《西游记》、《天龙八部》等等,都是在一直被模仿,但老版依然被人津津乐道。其实,并不是因为时代不一样了,人们的欣赏水平改变了,难道我们忘记了“愈欣赏,愈懂欣赏”这句话吗?

  其实,真正看看老版的情结设计和文字的深刻,你就会发现,经典就是经典,不是模仿就能超越的。你可以天天捧着《杰克·韦尔奇》来看,天天研究苹果乔布斯的成功之道,但你依然做不到。

  我们的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太悠久了,以至于我们早就学会了“拿来主义”,以至于创新总是很难。因为我们习惯于拿来,于是,谁的酒好卖,市场上立即就会出现一堆这样的产品。拜托,如果真模仿,咱们也要搞出点新意来。然而,很多人就是赤裸裸的模仿。一个江小白成功了,一堆“江小白”都冒了出来。

  想当年,葡萄酒行业大量模仿长城的风潮何其昌盛?举目望去,中国的市场有多少“长城”葡萄酒?中国的很多葡萄酒企业,已经靠模仿过了很多年。我们从学习到模仿法国等国外企业的太多了。看看我们的酒庄,基本都是清一色的欧式建筑。好像酒庄不搞个欧式建筑就不像酒庄了。

  我们模仿所谓成功企业的做法,使得很多企业从出生开始就没有了自己。当然,现在也有很多企业正在失去自己。

  其实,模仿并不是贬义词,某种程度上讲,成功的模仿也是重要的。

094111791.jpg

  韩国流行这样一句话:一个韩国人一生离不开三件事,即死亡、税收和三星。如日中天的三星,几乎是全球电子业的公敌。它夺取了日企在这一领域中纵横几十年的荣光。但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三星几乎每进入一个新领域都比竞争对手晚:但三星却总能后来居上。

  三星是一个出色的追随者,善于学习和模仿。三星的“打法”就是:先模仿对手,通过创新,再吃掉对手。它模仿着日本企业们开始搭建“整机+关键零组件”的垂直整合模式,但三星做得更为彻底、更具效率。

  三星在这个过程中,做了很多创新。敢于在专利技术研发和营销上持续投入。这种广泛布局的创新方式,在电子消费品更新换代频率加速、不进则退的市场形势下,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有些国家也在模仿中国进行改革开放。当然,要想成功,必须要结合自己的情况并在很多方面做出创新。想当年,中国在老大哥苏联的帮助下,希望迅速赶超世界,我们在前期也在模仿,但后来的发展证明,不走自己的道路,哪来现在的发展?

  中国的葡萄酒企业要想真正发展起来,光靠学习国外葡萄酒强国的经验是远远不够的,也是行不通的。我们的文明传承,我们的饮食文化,我们的生活理念和习惯等等,和国外都不一样。

  这并不是说国外的不好,只能说,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喝法,要想在中国把酒卖好,把企业做好,必须根植于中国的文化土壤,从产品上做出自己的特色,从营销上符合本土的文化。

  骨子里的中国人,到今天都是在用白酒的思维来看待葡萄酒。虽然我们也需要进化,那也必须在中国文化下去演变。很多企业看到国外企业用什么方法做,我们也马上学习,其结果一定是背道而驰的。

  谁教育了消费者,消费者就会相信谁。这也为什么中国消费者更加认可进口葡萄酒的重要原因之一。也因为国产的葡萄酒一直没有在国人心中树立起良好的信任。解决信任问题,是中国国产葡萄酒接下来的当务之急。但我们也还必须知道,真正的发展,必须是在中国文化的土壤中创新出自己的道路。

  葡萄酒虽然没有国界,但中国葡萄酒必然有中国情结。这不是感情的问题,而是市场的问题。一味地模仿,就会失去创新的种子,失去散发着中华文明的市场光芒。未来中国的葡萄酒要靠中国的企业家精神来引领,而不是靠国外的成功企业经营之道来引领。即便你在运作进口葡萄酒,道理也是一样。

094135463.jpg

  我们智德公司和山东乳山台依湖酒庄集群的合作快4年了。我们见证了台依湖从零发展的大致历程。如今,不断有很多企业都纷纷到台依湖去学习、参观和了解,想知道台依湖是怎么发展的,很多人也希望通过我们来了解。我只想说,台依湖其实还只是在成功的路上,当然,如此大规模的酒庄集群规划建设,如此大手笔的投入,仅仅3年时间便取得了不错的发展,的确是可圈可点的。

  我所理解的是,从台依湖诞生的第一天开始,董事长陈春萌就确定了一个原则:我们必须走自己的道路。因为没有谁在前面告诉我们:跟着我吧,你会成功的。

  于是,我们不断在尝试着全新的市场拓展模式。这个过程很痛苦,但台依湖一直在坚持,我也很欣慰能和这样的客户合作。要知道,主帅无能,会累死三军的。

  反观有很多酒庄的投资人,在不了解国外或者国内市场的前提下,贸然到国外购买酒庄,或者在国内建设酒庄,到头来只有自己知道其中的苦和痛。很多企业以为只要是原瓶进口,打着外文,穿着国外的衣服,价格又有竞争力,就会被消费者接受,这也仅仅是一种一厢情愿。无论是葡萄酒行业还是其他产业,“技术”和“创新”都一直是企业真正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其实,从模仿的角度看,一切的模仿都只能是皮毛。你可以模仿意大利建一座比萨斜塔,但你能建出它的文化吗?国外也可以模仿中国去建一座故宫,但能建出故宫的历史精神内涵吗?

  显然,能够被模仿的,都不是核心的竞争力。企业战略是不能被模仿的,企业文化是不能被模仿的,企业管理的理念是不能被模仿的……如果真能够模仿,阿里妈妈就应该超越阿里巴巴!如果真能被模仿,也不会因为一个马云的出现,造就了无数作死的模仿者。

094150502.jpg

  企业可以去学习,甚至可以靠短期的、部分的模仿获得成长,但从长期来看,真正的成功一定是要穿上属于自己的衣服,要穿好自己的鞋,不能削足适履。

  要想长成参天大树,就要根植于中国文化的土壤,要想赢得未来,就要用强大的技术和创新来赢得世界的掌声。


发表评论

      作者介绍

      王德惠

      深圳市智德营销策划有限公司总经理。北京大学毕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学院、宁夏大学葡萄酒学院客座教授,烟台产区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进口葡萄酒委员会专家顾问、逸香《CEO商业总裁班》特聘讲师,中国酒协葡萄酒协会联盟特聘顾问。专注行业18年,服务长城、张裕、威龙、台依湖及法国、澳大利亚、美国、意大利等多国世界知名品牌。是中国酒庄酒、葡萄树龄、私家葡园、3S酒庄标准等概念的提出者和实践者。

      作者其它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