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酿笔记(六十一)——白葡萄酒发酵那些事儿(下)

2016-06-28 17:11 来源 :  李春光葡萄酒工作室 作者 :  李春光

  我们知道,白葡萄酒的发酵温度超过20°C,酵母产生的酯类会减少,同时高级醇会增加。可温度对白葡萄酒品种香气的影响我们了解的并不是很深刻,在非常高的发酵温度下(28~30°C),CO2的快速释放会带走一些香气物质引起香气的损失。但是,分别在18°C和24°C的温度下发酵,对比发酵完的酒,其品种香气并没有显著差异,在18°C或者更低的温度下发酵并不会增加芳香品种的果味特征。

  白葡萄酒的缓慢发酵或者发酵停滞往往是粗心大意操作不慎的结果,这会大大影响产品质量。我有多次碰到操作工忘记关闭冷媒阀门的情况,这使得发酵汁子急剧降温,等回温过来,往往会看到这罐酒老是不愠不火,到发酵停止时残糖往往偏高。正常糖度的白葡萄酒发酵不要超过12天,应每天测量比重以监控进度,当比重降至0.994左右时应测还原糖,低于2g/L时可判定为发酵结束,这时应仔细用质量相近的酒将其满罐。若不进行苹乳发酵,就应该降温至12°C左右,酒泥沉淀应每天搅拌或用泵循环搅起,同时应避免氧气的溶入。这个操作是也在利用酵母酒泥的还原力来保护葡萄酒免于氧化,而且也会避免酒泥中形成还原味。1~2周后,可以考虑调硫至50mg/L。

  虽然苹乳发酵用在干红葡萄酒上居多,可在一些优质的干白葡萄酒传统产区也在用,这里也要提一下。勃艮地的霞多丽是经典的干白苹乳发酵的例子,最初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降酸,现在则是生产最高质量白勃艮地酒的必然选择,原因除了增加生物稳定性之外,更重要的是增加香气的复杂性。一个没有经过苹乳发酵的霞多丽不能被称作伟大的霞多丽。苹乳发酵不会减少霞多丽的品种香气,相反,它会发展和稳定某些香气和质感,使得酒更加完整。时至今日,世界上有很多霞多丽干白葡萄酒按照勃艮地的做法去进行苹乳发酵,更多地是为了提升香气而不是降酸和生物稳定性。为了能进行苹乳,甚至要在汁子阶段来增酸,这可雷倒了欧洲的酿酒师,不过这真的酿就了一种特定类型的酒。

  当需要进行苹乳发酵时,要做到满罐,保留酒泥,并且每周都要搅拌,不调硫,温度保持在16~18°C。苹乳可以自发启动,但延迟期会不同,特别是在中等程度调硫后,延迟期会延长,使用商业活性乳酸菌种,会缩短延迟期。有些酒庄甚至会保存一些没有调硫的苹乳完成的酒,低温保存从前一年到第二年,被用作苹乳起酵剂的培养基。在每年都进行苹乳的产区,苹乳的启动不存在什么问题,这是因为所有的装置(特别是木桶)都含有足够多菌株,以至于避免苹乳都难。在等待苹乳发酵启动时,若干白葡萄酒开始氧化了,这时应考虑少量调硫(20mg/L)。在这个浓度下,苹乳发酵可以进行,并且葡萄酒的特征香气能很好地保留。苹果酸一旦降解完毕,就应立即调硫至50mg/L,可以继续在酒泥上陈酿,直至装瓶。

  本期笔记继续与大家分享马克的照片:
 


出土后绑缚


疏条、摘心


收获的喜悦


循环/淋皮/压帽


浸渍


埋土(中国特色)


冬日雪中葡园

发表评论

      作者介绍

      李春光

      李春光(Panda Lee),国家一级酿酒师、国家高级品酒师、现代酿酒技术工程硕士、中国食品协会国家级葡萄酒评委、国葡中心国家级葡萄酒专家评委。从事葡萄酒行业17年,曾服务于世界500强——中粮集团,为其旗下长城葡萄酒核心酿酒师,累计酿酒4亿瓶。现为法国知名酿酒技术团队OENOTEAM唯一中国酿酒专家,在国内外多家知名酒庄担任酿酒顾问。2014年7月扎根浙江,创办李春光葡萄酒工作室。2015年5月起开始创作《飞酿笔记》,被国内各大知名网站争相转载。

      2015年,其指导的多家酒庄相继荣获柏林葡萄酒大奖赛金奖、贺兰山东麓国际博览会金奖、中国优质葡萄酒挑战赛品质卓越大奖、布鲁塞尔国际葡萄酒大赛金奖等殊荣并被选入素有“法国葡萄酒圣经”之称的《贝丹德梭葡萄酒年鉴》。

      作者其它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