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酿笔记(六十)——跟随大师的脚步(一)

2016-06-21 11:45 来源 :  乐酒客lookvin 作者 :  李春光

  最近参加了一个大师班——James Halliday的杭州大师班,读了一本书——米歇尔•罗兰的自传《葡萄酒宗师》,收获颇大,几点心得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一直以来,我的《飞酿笔记》偏重于细节和“点”,其实,在酿酒过程中受现实情况的约束和资源的限制,有时难免要“取舍”。而取舍,光有“点”的知识是不够的,要将这些点连起来形成面才行。可我之前一直没有想到将这些点连起来的方法,直到参加这次大师班和看到这本书,逐步有了连起来的逻辑和素材。还要感谢我无意之中将自己的作品称为《笔记》,因为它能够包容很多,而受到的束缚很少。

  James Halliday的专业积累是毋庸置疑的,对澳洲产区的历史和现在的发展理解得深刻至极,选的酒品质量相当高,而且风格突出。他对世界各产区的工艺理解也能够信手拈来,说到澳洲木桶陈酿的霞多丽与夏布利霞多丽的区别,他能够一语点破二者工艺的核心不同点,就是酒泥是否搅拌:夏布利不需搅拌,这样木桶可旋转,从而能够更好地控制透入氧。听到他讲这一点时,我恍然大悟,仿佛清新细腻的夏布利就在眼前。说道“氧化”和“还原”,他有一句话:“氧化就氧化了,回不来了;还原可以回来。”多么犀利,他不点破,我们或许能感觉得到,但说不出来。这些只是一个方面,更感染我的是,老先生生于1938年,现在78岁高龄,可依然工作在葡萄酒评论与推广的第一线,两层含义:葡萄酒真的是一个很好的行业,可以工作到你很老;第二,进入这个行业,知识就无尽头了,越深入你越是会知道,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更多了。

  晚宴上我和老先生深刻交流了几个问题。其实潜意识里我是抵触澳洲葡萄酒的(或许是因为澳洲葡萄酒太完美了,找不到什么弱点,嫉妒罢了),我告诉他,澳洲葡萄酒太“OPEN”,就像海边沙滩上的比基尼美女,有悖于中华民族的“内敛”性格,这些比基尼美女看看无妨,真要娶回家就会犹豫了,所以中国人骨子里不容易接受澳洲葡萄酒。老先生对我能够这么深地去理解葡萄酒感到欣慰,他说:“在我30多岁的时候,我很喜欢强劲的波尔多葡萄酒,现在更喜欢勃艮第的,这真的与年龄有关,人们对酒的理解是会随着年龄而变化的。不过有一点值得肯定,只有年轻时肯去想葡萄酒,将来才有可能对葡萄酒的理解更深刻。”真心地感谢老先生的教诲。

  再说说米歇尔•罗兰的自传《葡萄酒宗师》。5月份,在朋友圈里看到有人晒这本书,第一时间就买回来看。朋友圈里有人评价这本书其实没有什么,写得无趣,我倒是一连看了几遍,并写了笔记。我看的时候,更多地是从酿酒专业的现代演化这一脉络出发,其实我们现在用到的先进酿酒工艺不过就是近几十年的事,我们国家完全有可能跟上世界葡萄酒的进步,我想随着我后面文章的深入,大家可以仔细去体会这一点。还有很多深刻的葡萄酒工艺原理,或许说起来我们都知道,可又有多少人去深入思考了。我总在想,凡事都比别人好一点点,或许这就是大师与普通人的区别。

  我在中粮时,曾经与米歇尔•罗兰先生有一面之缘,那时他在长城葡萄酒做酿酒顾问。不过我当时虽然离大师很近,心却离他很远;现在离他远了,感觉心却近了。拿他对长城葡萄酒的鞭策来时刻提醒自己:

  我们得帮助他们酿造出更好的产品,使得那些新的消费者不会失望继而转向其他饮料。

  没有特别故事的葡萄酒,但是有其存在的理由。

  睁开双眼开阔思维!为什么要把风土作为一种绝对?

  过去并不会必然决定当今的排名。

发表评论

      作者介绍

      李春光

      李春光(Panda Lee),国家一级酿酒师、国家高级品酒师、现代酿酒技术工程硕士、中国食品协会国家级葡萄酒评委、国葡中心国家级葡萄酒专家评委。从事葡萄酒行业17年,曾服务于世界500强——中粮集团,为其旗下长城葡萄酒核心酿酒师,累计酿酒4亿瓶。现为法国知名酿酒技术团队OENOTEAM唯一中国酿酒专家,在国内外多家知名酒庄担任酿酒顾问。2014年7月扎根浙江,创办李春光葡萄酒工作室。2015年5月起开始创作《飞酿笔记》,被国内各大知名网站争相转载。

      2015年,其指导的多家酒庄相继荣获柏林葡萄酒大奖赛金奖、贺兰山东麓国际博览会金奖、中国优质葡萄酒挑战赛品质卓越大奖、布鲁塞尔国际葡萄酒大赛金奖等殊荣并被选入素有“法国葡萄酒圣经”之称的《贝丹德梭葡萄酒年鉴》。

      作者其它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