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瘤蚜灾害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2016-05-31 11:49 来源 : 酒博 作者 : 郭校长Charles
近水楼台西班牙
1850年代,法国人开创了葡萄酒历史上的分水岭。化学家让·安托万·沙普塔(Jean-Antoine Chaptal)发现加糖能提升酒精度,现代化学之父安托万·拉瓦锡揭示了糖转换为酒精和二氧化碳的原理,现代葡萄酒之父路易·巴斯德研究明白了酵母菌发酵的本质,现代酿酒学之父埃米尔·裴诺(Emile Peynaud)推广苹果酸乳酸发酵以及重要的酿酒理念——好的葡萄酒是种出来的……科学家们提供了理论依据,葡萄酒正式成为了一门学科,法国葡萄酒首先完成了华丽转身,走上了现代化之路。
十九世纪的波尔多
以波尔多为起点,葡萄酒的发展步入了历史上的黄金发展时期,这其中最先受益的,就是近邻西班牙。
西班牙的葡萄酒历史很悠久,但却远没有法兰西那般辉煌。直到19世纪中叶,这里的葡萄酒生产仍然很粗放,很多地方还在用脚踩葡萄压榨,酿出的酒寡淡无味,大多装在兽皮中,那味道外省人绝对吃不消。
采摘葡萄
早在1787年,里奥哈与波尔多就曾有过交集,牧师昆塔诺(Manuel Quintano)从波尔多引进橡木桶,打造了首款经橡木桶陈年的里奥哈,遗憾的是,由于拿破仑战争和本地人的反对,里奥哈的现代化进程停滞了半个世纪。
1844年,莫瑞塔(Murrieta)侯爵不堪忍受家乡难以下咽的葡萄酒,他去波尔多学习四年之后引入了法国的酿酒技术,并从波尔多购买了大量橡木桶,开始了里奥哈酿酒史上重要的技术革新。
莫瑞塔侯爵酒庄
莫瑞塔并不孤单,1850年,里斯卡侯爵(Marques de Riscal)从波尔多带回葡萄苗和橡木桶,并聘请波尔多酿酒师,他还参照波尔多城堡的样子打造自己的酒庄。两个侯爵都想超越波尔多,酒在橡木桶中陈年再陈年,酒中混合着果香及明显的橡木桶香气,这成为了日后里奥哈鲜明的风格。
19世纪后半叶,波尔多遭遇了严重的危机,白粉病、霜霉病、根瘤蚜虫,一波接一波的打击让法国葡萄酒几乎全面停产,波尔多的酒商们不得不寻找替代品,历史的机遇落在里奥哈的头上。
里奥哈
波尔多的酒农和酒商南下里奥哈,带来了资金、技术和人才,接下来的半个世纪里,里奥哈的葡萄酒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法兰西,再贴上波尔多的标签卖到世界各地。
里奥哈,被称为“西班牙的波尔多”,蕴含着双重含义。西班牙人并非一味模仿波尔多,有些酒庄标新立异,贝加西西里亚酒庄在1864年与拉菲酒庄合作,采用来自波尔多的苗木和品种,共同孕育了被誉为西班牙酒王的尤尼科(Vega Sicilia Unico)。
贝加西西里亚酒庄
如今的里奥哈大放异彩,已是世界版图中的一个明星产区。
重现辉煌的意大利
罗马人是葡萄传播的使者,帝国铁骑所到之处无不种上了葡萄。今天的亚平宁半岛,有罗马人的另一种荣耀——意大利葡萄酒的产量仍是世界第一。
如今,代表着意大利的最高水平的葡萄酒,来自于皮埃蒙特(Piemonte)和托斯卡纳(Tuscany),这两个地方都毫无例外地直接受惠于波尔多。
托斯卡纳
十九世纪中叶,巴斯德的现代葡萄酒理论尚未传至皮埃蒙特,市场上充斥着粗制滥造的低档甜酒,直到法国人Louis Oudart的到来才有所改观,他是波尔多的行家,法国人运结合波尔多的经验很快酿出了干型并且耐久存的巴罗洛(Barolo)——没错,现代的巴罗洛是在法国人手中诞生的,这也是意大利最优秀的葡萄酒产区之一。
皮埃蒙特
1870年代,皮埃蒙特还建起了两家酿酒研究所,普及路易·巴斯德的现代酿酒理论和技术,这个最毗邻法国的产区,迅速成为意大利的火车头,紧跟皮埃蒙特脚步的,是托斯卡纳。
托斯卡纳最精华的产区,有古典基安蒂(Chianti Classico),也有南边的蒙塔奇诺(Montalcino)。碧安帝山迪(Biondi Sandi)酒庄在1880年代开始致力于酿造好酒,为得到好果实不计代价,橡木桶长期陈酿,酒品极其浓郁,售价奇高,这被认为是第一个能像波尔多名庄一样能陈年的葡萄酒。这款极赋盛名的佳酿,也像波尔多一样出副牌酒,19世纪里,整个意大利的葡萄酒产业很低迷,只有品质出众的碧安帝山迪一枝独秀,但却也是本地人眼中的异类。
碧安帝山迪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托斯卡纳的葡萄酒在国际市场上疲软,为了反抗意大利刻板的原产地命名制度,一些不安分的年轻人打破常规,运用波尔多的品种和理念,造就了今日意大利最负盛名的奇葩——超级托斯卡纳。
西施嘉雅
这些酒自成一派,主要采用赤霞珠酿造,橡木桶长时间陈酿,其中有“意大利酒王”之称的西施嘉雅,其葡萄苗来自罗斯柴尔德男爵的拉菲酒庄,再比如奥纳亚 (Ornellaia)酒庄的马赛多(Masseto),酒体庞大,极耐陈年,价格奇贵,采用100%的梅洛,这活脱脱就是波尔多酒王柏图斯(Petrus)的翻版。在托斯卡纳传统与革新的较量中,波尔多的精神在此落地生根,并且被赋予了新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