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酿笔记(四十八)——白葡萄的病害(下)

2016-04-28 17:03 来源 :  乐酒客lookvin 作者 :  李春光

  上期笔记我们提到,灰霉不同的发展阶段对应不同的漆酶活性,可是要建立一个被广泛认可的漆酶活性的阈值还是比较困难的,通常认为最理想的标准,是收获的白葡萄不包含任何感染灰霉的果粒,漆酶活性为零或至多1单位/mL,对于红葡萄而言漆酶的活性阈值可以放宽至3单位/mL。当葡萄受到灰霉侵害后,最佳的处理方式是在葡萄园中手工分选,这是唯一能保留住未被感染葡萄的方法。

  我们再来聊聊葡萄酸腐病。酸腐病虽然不像灰霉那样传播广泛,但当葡萄成熟期遇到温暖且湿度大的气候条件时,酸腐能够严重影响葡萄的健康状况。在波尔多产区,白葡萄(特别是常相思)比红葡萄更易受到酸腐的侵害,葡萄会在感染后几天内呈现出砖红色并伴随汁液流出,同时散发出强烈的醋酸气味。负责醋酸发酵的微生物主要是好氧酵母和醋酸菌,果蝇则是已知的感染媒介。若葡萄成熟期遭遇大雨会导致果实过度膨大,酸腐也会愈加严重。

   一串葡萄若果实过于紧密,外围果粒的压力往往能够使中间的果粒从果蒂上轻微脱开,酸腐感染往往就从这个有裂口的区域开始扩散,这些微小的果皮裂口会有汁液渗出,但肉眼几乎看不到。气候条件的变化会决定葡萄病害是朝灰霉还是酸腐发展,首先一个决定因素是气温,当气温超过30°C时,灰霉菌会终止发展,而酸腐会很快出现并且迅速发展,短短几天时间就可以破坏掉整个收成。其次是湿度,当潮湿环境转成干热条件时,灰霉的发展被遏止,而酸腐会继续无情地蔓延。同等气候条件下,树龄小且长势强的葡萄树,若表层根系丰富且种植在排水很好的土壤中会对酸腐极其敏感。另外,酸腐会因为鸟害和虫害而加剧。若葡萄园种植在城市边缘,夜晚的强光照也会加重酸腐病害。

   我曾经在东部产区经历过几个年份的白葡萄酸腐,那时候基地的同事每天都忙着督促“清园”——让基地工人将酸腐严重的葡萄串剪下运至园外深埋。但往往今天剪完明天又有大量病害葡萄冒出来,所以大伙将酸腐形象地称为白葡萄的“癌症”。虽然每天清园,产量大幅下降,但侥幸留存的葡萄也依然面对重重困难。酸腐很明显要比灰霉更能破坏白葡萄酒的质量,用部分酸腐的葡萄制成的汁子往往会含有1g/L以上的醋酸和数克每升的葡萄糖酸。由于醋酸菌代谢形成的酮类物质会结合很高比例的二氧化硫,会使得添加的二氧化硫难以抑制野生酵母的生长繁殖,从而导致汁子澄清之前就发酵。这时无奈的酿酒师往往只能选择浑汁发酵,或者强行真空过滤,这样虽然氧化加重但总比浑汁发酵要好。

  鉴于以上酸腐的危害,我们在与其抗争过程中,一般只能采取在葡萄成熟前就收获的手段,这虽然会降低葡萄质量,但总算能有些收获。同时采摘时一定要严格分选,只采摘健康的果实,将病果留在树上,等收获完以后再去清园。

发表评论

      作者介绍

      李春光

      李春光(Panda Lee),国家一级酿酒师、国家高级品酒师、现代酿酒技术工程硕士、中国食品协会国家级葡萄酒评委、国葡中心国家级葡萄酒专家评委。从事葡萄酒行业17年,曾服务于世界500强——中粮集团,为其旗下长城葡萄酒核心酿酒师,累计酿酒4亿瓶。现为法国知名酿酒技术团队OENOTEAM唯一中国酿酒专家,在国内外多家知名酒庄担任酿酒顾问。2014年7月扎根浙江,创办李春光葡萄酒工作室。2015年5月起开始创作《飞酿笔记》,被国内各大知名网站争相转载。

      2015年,其指导的多家酒庄相继荣获柏林葡萄酒大奖赛金奖、贺兰山东麓国际博览会金奖、中国优质葡萄酒挑战赛品质卓越大奖、布鲁塞尔国际葡萄酒大赛金奖等殊荣并被选入素有“法国葡萄酒圣经”之称的《贝丹德梭葡萄酒年鉴》。

      作者其它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