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以类聚,人以酒分。

2016-04-06 17:39 来源 :  酒兔围 作者 :  王德惠

  《易经·系辞上》说:“方以类聚,物以群分”。比喻同类的东西常聚在一起,志同道合的人相聚成群,反之就分开。酒也如此啊。

  做酒也一样,喝酒也一样,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酒,什么样的人喝什么样的酒,什么样的场合喝什么样的酒。平日里经常能够在一起喝酒的,一定是相近的、性格合得来的,甚至是“臭味相同”的,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酒肉朋友”。

  想了解一个人的性格,我们主要做两件事就可以了:一是打麻将,二是就是喝酒。甚至可以看出人生百态。大部分情况下,相同思维、相同格局、相同性格的人才会聚在一起。

  鲁迅说:农家的孩子早识犁,兵家的孩子舞刀枪,秀才的孩子弄文墨。接触多的是什么,学会的就是什么。跟比你更成功的人在一起,你就越容易学到更多、更好的成功法则和特质。古人云:“入灵芝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同化矣。”

  所以,企业酿酒,不仅要注重产品的内涵,更要特别注意产品的外延。有的时候,外延甚至更加重要。

  茅台好喝吗?有的人喜欢,有的人不一定喜欢。但你现在再出一款和茅台一样的产品,但品牌不叫茅台,一定卖不上这个价,因为品牌已经完全替代了产品的功能。产品的外延功能太强大了,喝茅台往往都是喝面子。

  以葡萄酒为例,产品就是购买理由,消费者不会到你的企业里去,也没有必要,也不方便。你也不会天天做促销。所以,你除了要通过内在的价值来获取认可外,必须在外延上下功夫,最后形成内外结合的购买理由。例如产品的“意”、“形”、“神”,这三点要做足,要不消费者没法选择。

  葡萄酒是个性化的,不同国家、不同产区、不同企业、不同工艺特点、不同酿酒师都会有所不同。人们的喜好不一样,口感不同,会逐渐分化,有的人喜欢清爽型,有的人喜欢重口味。喝酒的场合也会直接影响消费,在高端的餐厅,请一帮大腕喝酒,怎么着也要喝的有面子。毕竟中国现在的饮酒文化依然是群体性的饮酒文化,里子和面子都要要,特别是面子。你让我们喝得没有面子,大家就不会给你面子。

  未来的社会,圈层化会越来越明显。人以“圈”分,只不过很多时候圈层是交叉的。一个人既可以在这个圈层,也可能在另一个圈层。例如你既是酒圈层的,也可能是足球圈层的,这和爱好有关。

  消费者的路径和习惯正在发生巨变,今天的酒行业,正从物以类聚走向人以酒分,酒就是桥梁。消费者除了要产品本身的内涵之外,也更注重产品的外延,进而关注内容当中所含的商业元素,从而决定喝什么。

  当然这和口袋里的钱有关,但更和性格、和价值观有关。李白、杜甫、白居易都是唐代诗人,喝酒的风格却大不同。李白的豪放、杜甫的忧愁、白居易的多情,即和钱与关,也和经历有关。

  以后的社会,我们要明确是我们的主流消费群是谁?是文艺范的知识分子?还是土豪的有钱人?是狐朋狗友的死党在一起喝?还是找人办事的商业场合?

  当然,人是可以相互“互化”的,在饮酒中,也有互化的问题,在什么山头唱什么歌,请什么人吃饭就喝什么酒。但不管怎么互化,最终还是要看价值观的。

  拥有相同目标、相同想法的人,会在一起的时间更长,友谊也会更长久。很多人相互之间合不来,但不好意思说,慢慢就会疏远。

  当然,不管市场如何变化,一切都在为了满足需求。酒不是生活的必需品,不喝不会死人,但不喝酒没有气氛,不喝酒对中国人的饭桌来讲,就无法活跃,我们的生活不能没有酒。高兴时痛饮,忧愁时独酌。你都可以想象,酒对不同的人、不同的场合是何等额重要。周恩来招待尼克松,总不能拿二锅头来吧?生活当有酒,有酒就有乐趣,不同的酒乐趣酒不同,代表的价值自然不一样。

  白酒的豪迈和红酒的温润是不一样的。健康虽然很重要,但和谁喝、怎么喝更重要。一部世界史,甚至都可以说成某种程度上的“酒史”。

  你能够把握自己的目标,明确自己的产品是一块什么样的“磁铁”,要吸引哪些意气相投的消费者,你要吸引的是哪类人,你的酒适合在什么场合喝,谁和谁在一起喝,这事要弄明白,其实也就是产品和品牌的定位和主张问题。

  总之,物以类聚,人以酒分,不信明天你请客试试,你一定会琢磨到底要喝什么酒?

发表评论

      作者介绍

      王德惠

      深圳市智德营销策划有限公司总经理。北京大学毕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学院、宁夏大学葡萄酒学院客座教授,烟台产区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进口葡萄酒委员会专家顾问、逸香《CEO商业总裁班》特聘讲师,中国酒协葡萄酒协会联盟特聘顾问。专注行业18年,服务长城、张裕、威龙、台依湖及法国、澳大利亚、美国、意大利等多国世界知名品牌。是中国酒庄酒、葡萄树龄、私家葡园、3S酒庄标准等概念的提出者和实践者。

      作者其它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