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不喜欢中国式饭局?
2016-04-20 10:50 来源 : 新浪微博 作者 : 邓钟翔
我不喜欢当陪客
前两天参加一场饭局,大老远从酒庄赶回来,本以为是一场简单的叙旧,到了一看才发现是一场陪局,立马就有种浪费时间的感觉。
作陪人不外乎几种,要么能喝,作为主攻,要么能聊,活络气氛,有那种胸大屁股大的花瓶,摆出来好看,还有一种是某方面专业人士,头衔唬人,用来给朋友撑场子的。很不幸,我属于最后一种。
很多人喜欢陪局,天天忙忙碌碌赶赴各大饭局酒局,并以此为荣。这意味着几个潜台词:他是有很多朋友的人;他是重要的人;他是受欢迎的人;他是事业有成的人。没人带你玩,是一种比失业、失恋和失明更令人恐惧的事,这意味着你成了社会的弃儿,圈子外边的人。对大多数人而言,他们的内心并不足够强大,需要不断被貌似融洽的人际关系认同。
酒肉穿肠过,交情心中留,一场饭局下来,各人得到了一张透支金额不等的社会关系信用卡,平添了一份阿Q式的满足和信心。看似宾主把酒言欢,相谈甚欢,可是大多数面孔的初次见面让谈话内容定格在段子笑话及新闻八卦等无意义无营养的对话,剩下的则是无穷不尽的劝酒及骰盅拉锯战,直到把人整得精疲力竭为止。
但我不得不说,我非常讨厌这种感觉!对不起,虽然我很年轻,但我真的不需要你们带我出去见什么“世面”,我不像你们那么有钱有闲,创业阶段,我有很多事情要做。如果要请,请单独,我没时间当陪客,谢谢!
我不想喝醉
我们一开饭局必须有酒,再谦虚的人一旦喝了两杯酒,就说他认识习大大,攀亲奥巴马。我原来以为只有啤酒是用箱来记的,没想到白酒、葡萄酒也是可以的。谁一端起酒杯来一转圈,所有人都得端起来,然后扬脖灌下去。劝酒时爱说:来来,走一个,走一个。所有男人女人就把酒端起来一口干下去。为什么是走一个?每次喝完酒,等下次聚会时就少了一位,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先走了。
我曾经不止一次被中国式饭局放倒,回国后我才知道葡萄酒是用“豪华杯”来吞的,那种满杯豪饮的场景,和优雅绝对沾不上半点边儿。葡萄酒是开胃,白酒才是主菜,而啤酒只是漱口,第一场在饭店,第二场在KTV,第三场在路边大排档,一群人一定要转上三场才叫“到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扶墙吐!TMD我就不明白了,为什么一定要喝到不省人事才能叫做“到位”!
每次我喝多身上都会非常臭,把整个房间都熏得臭烘烘的,第二天起来能把自己熏一个跟头,头疼一整天不说,什么事情也做不了,喝断片儿了还会丢东西,什么手机、钱包、钥匙之类的,丢起来毫不含糊,基本都是“套餐”。
所以,喝酒可以,请把你的两箱超市干红收好,咱们开支意大利的Barolo,酒至微醺,浅吟低唱,不谈情说爱,也聊人生理想,为什么一定要让酒精在胃里烧?
吃饭就吃饭,不要整别的
中国式饭局,不在“饭”而尽在“局”, 设局人、局精、局托儿、陪客、花瓶众角色一个都不能少。有组织,有派系,有结交,有承诺,有阴谋,有称兄道弟,有采阴补阳,有大哥的女人和新加盟的生面孔,有切口,有一起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有真心话与大冒险。
中国人的荷尔蒙,三分在床上分泌,七分在饭局上迸发。激情万丈唾沫横飞的饭局上,貌似喧哗的大多数,你真以为他们情投意合肝胆相照?NO,NO,NO,其实他们是不甘寂寞和害怕寂寞的大多数,在频频交杯与争先恐后的买单争夺战中得到一种共犯的安慰。
饭局之后,合不来的人依然拧巴,寂寞的依然寂寞,得胃病的依然有胃病,醉倒的人会有机会再醉的,家庭不和的依然无望改善,该花的钱依然得花,收获的新名片基本不会去联络,但总算——那场有目的的或无因的饭局,让寂寞的大多数找到了浪费时间的正确方式。
无数场饭局造旺了“兄弟在,四海一”的繁荣景象,拉高了GDP,催生了食品安全法;无数场饭局吸引人在城中拔足投奔,像是吃饱了还觉得饿,尿完了还觉得急,无休无止;饭局之后,喧哗死了,寂寞还在。
累!
其实我就想,喝点小酒,好好吃顿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