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河县整合生态优势夯实山葡萄酒绿色发展
2016-10-19 15:29 来源 : 国际在线 作者 : 王海霞 王风云 罗婷
分享
国家葡萄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 罗婷/摄
“七山半水二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柳河县号称黄金冰酒产地,是享誉国内外的中国优质山葡萄酒之乡。柳河县是吉林省通化市下辖县,气候特征明显,春季干燥多风,秋季少雨温差大,有利于山葡萄的生长,基于自然的因素,山葡萄酒产业已经日益成为柳河县支柱性产业。10月17日,国际在线生态中国频道主编王海霞带领频道通化大健康产业采访报道记者团走进柳河县了解山葡萄酒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前景,为助推柳河县山葡萄酒产业转型升级增添助力。
山葡萄及山葡萄酒产业发展特点
山葡萄是葡萄科葡萄属东亚种群的一个种,主要分布在吉林省长白山区,是我国特有的葡萄种类。虽然在俄罗斯远东和朝鲜部分地区也有山葡萄,但作为酿酒产业都没有发展起来。
山葡萄种植基地 罗婷/摄
从产区特点上看,虽然柳河县地理纬度与法国波尔多相近,但土壤、积温、日照、无霜期等生态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东亚山葡萄与欧亚赤霞珠、霞多丽等葡萄的品质及酿酒差别。柳河山葡萄集中种植区域多为沙壤土,表土厚20厘米以上,土壤属于中性微酸,适合各种优质山葡萄种植。山葡萄具有安全、优质、无污染、果粒均匀、汁多、抗逆性强、稳产高产等特点。山葡萄中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均显著高于欧亚葡萄,原花色素和白藜芦醇等功能性化合物更是高达欧亚葡萄的2~3倍,可预防癌症和心脑血管疾病。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积淀了柳河山葡萄和山葡萄酒产业发展历史,所酿制的山葡萄酒在世界葡萄酒中独树一帜,更有中国葡萄酒的风格。先后被评为“全国山葡萄产业创业基地”、“国家级葡萄生产标准化示范区”、“中国山葡萄酒之乡”和省级山葡萄酒产业特色园区,设有“国家葡萄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柳河山葡萄”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柳河山葡萄”和“柳河山葡萄酒”分别被核准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山葡萄种植基地 罗婷/摄
从产业发展上看,山葡萄产业是柳河县的一项传统产业,也是打造“酒香柳河”城市名片的特色朝阳产业。2007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就将山葡萄与山葡萄酒定位为柳河的优势产业来重点培育,以“民族、特色、差异化”为发展方向,通过打造“通梅公路30公里山葡萄产业发展走廊带”,组建山葡萄酒产业服务中心、葡萄酒研发中心和山葡萄酒商会等一系列措施,有力地推动了柳河县山葡萄产业快速发展。
在种植基地建设方面,柳河县拥有全国规模较大、生产能力较强、品质较优的山葡萄种植基地,面积达3万亩,主要种植品种有公酿一号、双优、双红等老山葡萄品种,同时柳河县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等科研院所积极合作,引进了“左优红”、“北冰红”和 “公主白” 3个葡萄新品种进行推广栽植,引进“爱格丽”、“哈桑”、“北玫”和“北醇”4个新品种进行试栽,及先进的栽培技术与栽培理念,丰富柳河县山葡萄栽培结构,提升山葡萄酒品质,为柳河县山葡萄酿酒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原料。目前柳河县可年产山葡萄汁3万余吨,产值突破亿元,带动农户3100余户、年增收4500万元。
在产业发展方面,拥有通过QS认证的山葡萄酒生产企业20户,可生产甜酒、冰酒、干酒、无醇酒和起泡酒等六大系列葡萄酒产品及饮料、配制酒等其他产品,年生产能力达11万千升,清木园、雪兰山、紫隆山、天池山、源之王、斯普瑞、东特等重点龙头企业在国内外各种产品质量比赛中累计获得金、银奖25项,成为知名品牌。
多项举措保障山葡萄及山葡萄产业发展
(一)健全产业管理机构,为产业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2008年初,县政府组建了山葡萄酒产业服务中心、葡萄酒研发中心和山葡萄酒商会三支队伍,实行一套人马、合署办公,在制订政策、发展基地、规范监管、引导投入、技术研发与服务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产业发展奠定了组织管理服务基础。
(二)加强种植基地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原料保障。
2008年以来,柳河县坚持“因地制宜、适度发展、量力而行”的原则,积极推广“公司+基地+农户”和“企业自建”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山葡萄种植基地,为产业发展提供优质酿酒原料。在扶持措施上,柳河县主要把握住两个方面:一是坚持多元化投入。在财政投入上,对发展面积达到要求、符合种植基地验收标准的企业,连续3年给予每亩500—700元资金补贴。目前共投入补贴资金2200余万元。在协调项目与贷款投入上,共争取农发、水利等扶持项目和协调贷款近5000万元。在引导民间投入上,以租地为主要形式,引导民间资金投入,形成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园。在企业和农户共投上,企业和农民签订种植合同,双方共同投入,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种植发展模式。二是强化标准规范种植。详细规定了基地地块、发展品种、栽植规格、田间管理等事项,完善了县、乡、村三级技术服务网络,通过发放技术手册、召开现场会、中心户带动等形式,引导山葡萄种植向标准化、规模化和绿色无害化方向发展。同时,与中国农科院特产研究所合作,规划建设了100亩的长白山山葡萄试验示范园,为产业发展提供基础研究和试验平台。
(三)加大固定资产投入,为产业发展提供硬件保障。
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夯实产业发展基础。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山葡萄酒产业发展,扶持现有企业进行厂房改扩建、异地新建和机器设备更新换代,引导骨干企业建设集山葡萄种植、山葡萄酒生产销售和休闲观光、文化推广于一体的特色酒庄。目前,通梅一级公路沿线建成、在建的企业有10余户。全县累计投入建设资金近3亿元。对于迁址重建和改扩建等投入较大的企业,已累计帮助协调贷款和向上争取资金5500余万元。另一方面,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结合柳河县“项目建设三年攻坚”活动,积极“走出去,引进来”,取得了招商引资的重大突破。2012年引进北京汇源集团投资5亿元的汇源龙韵酒庄项目,已发展种植基地5000亩,一期项目预计年内投入使用;2013年引进江苏钱旺集团投资5亿元的江苏钱旺紫隆冰谷酒庄项目,已完成项目整体规划,预计年内动工建设。同时,积极与行业内外大企业联系洽谈招商,并初见成效。
(四)积极打造技术平台,为产业发展提供科技保障。
2010年投资2000万元新建葡萄酒研发中心,按省级重点实验室标准配置各类检测分析仪器设备。在加强研发中心建设、打造科技平台的同时,注重与高校及科研院所开展技术联合。积极与中国农大、西北农大、吉林农大和中国农科院特产研究所等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交流合作,与业内专家建立起了经常性联系,在新品种推广、栽培管理技术研究和酿造新工艺、新产品研发等领域开展技术联合,开展了山葡萄白兰地与山葡萄起泡酒酿造工艺研究,填补了国内空白;进行改良山葡萄冰酒酿造工艺的研究;对柳河县的山葡萄与山葡萄酒中各种微量元素与营养成份(香气物质、酚类物质等)进行分析;正在进行“山葡萄新品种“北冰红”后熟阶段香气物质变化的研究”、“左优红葡萄成熟阶段果实糖酸含量的变化研究”、“柳河县主要山葡萄品种果实与葡萄酒中20种单体酚含量的研究”等科研项目,极大地提升了柳河县葡萄酒产业科技研发整体水平。注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引进计划”,2009年以来,从西北农大等高校招聘了4名葡萄酒专业毕业生到研发中心工作,增强了技术研发力量。
(五)加大产区宣传推介,为产业发展提供市场保障。
一是组织考察学习,增强发展信心与决心。近年来,柳河县多次组织企业家、乡镇和部门负责人,到国内葡萄酒产业发达的河北、山东、天津等地以及法国、意大利等国家参观学习,积极参加全国性行业会议,借鉴先进地区产业发展经验,掌握行业发展方向和动态,认清了发展差距和发展优势,进一步增强了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二是组织参加国内外各种展会,宣传柳河县山葡萄酒“民族、特色、差异化”特点。自2007年以来,柳河县多次组织企业参加全国糖酒会、东博会、广交会以及国外举办的综合性、专业性展会。各企业不断研发推出各具特色的、适合不同消费人群的山葡萄甜酒、冰酒、无醇等产品。通过集中参会,扩大了柳河山葡萄酒在业内的影响。
三是组织参加各类比赛,集中展示山葡萄酒品牌。几年来,柳河县组织企业多次参加国内外各种产品质量比赛,县政府对获奖的企业给予相应的资金奖励。通过参赛,不仅提高了企业产品研发质量与层次,而且进一步开阔了视野,促进了与国内各产区及企业间的交流。
四是组织申报各类品牌,进一步增强企业发展竞争力。制定实施名牌商标战略,鼓励企业努力争创国家、省、市名牌商标和名牌产品。对被授予国家、省、市名牌商标和名牌产品的企业给予资金奖励。到2014年底,全县拥有省级著名商标13个、市级知名商标7个。拥有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户,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户,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户。同时,柳河县还与《华夏酒报》、《酒媒》等媒体合作,多角度、多形式推介柳河山葡萄酒企业和产区,提高企业和产区知名度。
(六)加大监管整合力度,为产业发展提供管理保障。
一是完善部门职责。制定了《柳河县山葡萄酒企业自律公约》,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职能部门细化工作职责,实行行政执法人员分片包保企业制度,责任落实到人;设立公开举报电话,动员全社会力量监督企业发展。对违法违规企业,发现一起,从严查处一起,决不手软。 二是完善市场规则。结合企业QS认证到期需重新换证的有利时机,县政府出台行业准入政策,对个别无种植基地和储汁罐的企业,在其QS认证到期时,不允许其申请QS认证;严格规范现有企业转让、出售行为和新建企业进入。几年来,已累计取缔不达标或严重违法企业近20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