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人。那些酒
2015-09-29 18:35 来源 : 中国葡萄酒资讯网 作者 : 易丹
分享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从来都是人生的基调。
就像今年8月的意大利之行,说起来算个美丽的意外。
1.
到米兰的当天是周日,我在大教堂旁边的咖啡店吃简单的午餐,点了水果沙拉、帕尼尼和可乐。 咖啡店并不小,但几乎都坐满了,包括室外沿街支出的几张木制桌子。
窗外的街景和几年前并无大异,我的注意力自然而然转到了周边的人们身上。邻桌的人们有的吃的如我一样简单,也有几桌非常丰盛。有趣的是,大部分人的杯子里都是水,有汽的没汽的,不一而同;寥寥几个人在喝冰啤;咖啡当然是少不了的,吃毕放下刀叉后,一口饮的Espresso、更大杯的Macchiato或者Cappuccino纷纷上桌。
——只是,似乎少了葡萄酒。
店里菜单上的最后两页其实有着不少选择,从Prosseco, Soave, Pinot Grigio, Valpolicella, Chianti, 到以葡萄酒为基酒的鸡尾酒如Spritz,林林总总不下10余款。
在咖啡店坐了近2小时,期间轮换了不少客人,我留意观察着每个人的杯子,可惜的是,郁金香型杯也好,笛型杯也好,一直没有出现。
多日后,在Castellod’Albola极具中世纪庄园风格的酒庄中,与其酿酒师 Alessandro Gallo晚餐时,聊起意大利的葡萄酒消费现状,Alessandro觉得OIV的相关数据还是比较可信的。
据OIV统计,2014年全球总计生产271亿升葡萄酒,同比上年减少6%,意大利去年收获季节多天气灾害,产量减少至44.4亿升,退居法国之后,位列第二。较之产量,消费量其实才是他们最在意的。1960年到1990年间,意大利的人均葡萄酒消费量跌幅超过50%,近20年来,也是持续下行。
Alessandro笑说,过去的意大利人一日三餐都与葡萄酒为伴,现如今不行了,午餐饮酒的都少之又少,过去每天要喝掉一升葡萄酒的那代人已经消逝,新一代年轻人又大概觉得葡萄酒很老套,转而选择更轻松易饮的低酒精饮料。
那天的饭桌上,Alessandro慷慨地拿出了酒庄的明星Chianti Classico系列为我们配餐,从基本款到Riserva,再到最高等级Gran Selezione。当听到我们用“初恋情人”和“灵魂伴侣”两个词来对比描述基本款和最高级别款时,他开怀大笑,直言这个比喻简直妙极,自己在悉心酿造这款Gran Selezione的过程中,还真是时常有太太的身影在脑海中闪过。
Alessandro自04年担任Castellod’Albola酒庄经理起,与家人在这座古城堡主楼内定居至今。该城堡主楼最早修建于公元12世纪,辗转历经托斯卡纳地区几个不同的贵族家族之手,30多年前由Zonin家族接管并精心经营。在与我们的谈话间隙,Alessandro不时探身关注一下在葡萄园畔骑单车玩耍的小男孩,眼波温柔:“这是我的家,是我深爱的土地,我的孩子从小在葡萄园长大,希望他以后也会像我一样热爱这里......”
当时我的念想就是,尽管整体消费市场充满挑战,但好酒并未因而减少,很多酒庄和酿酒师在认真地坚持着,而且越来越多的酒庄开始在廉价的日常餐酒之外,致力于更高品质的葡萄酒,对于意大利的葡萄酒产业而言,这应该算是件幸事。
2.
你最爱的国度是哪个——中国之外?
每次碰到这个问题,我都是毫不犹豫的回答:意大利。
为什么是意大利?我也问过自己。
村上春树说自己在《远方的鼓声》后,很长时间没再去过欧洲,书里写到的意大利其实在当时让他相当气恼,以至于离开时再也不想去了;但在三四年过后,他却十分怀念起来,“种种景致和男女在脑海中浮现出来,一种期盼随之高涨:啊,那里还想去一次!那东西还想吃一次!” 他说:“世间有两种人,一种人‘印象极佳,现在却很难想起长什么样’,另一种人‘那家伙相当厚脸皮又做事马虎,但现在也能清楚记起长相’,意大利百分之百属于后者。”
这是我见过的、对意大利最有趣的评价,但同时又说到我心坎里去了。
意大利承载着太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一直是艺术家的天堂,但它又从不因此而自恃,不摆架子、不端、不装、不说教、不设限,随心所欲、相信规则就是拿来打破的。它可以前一秒穿阿玛尼开法拉利、后一秒在街头横穿马路唱情歌;它可以左手传统、右手现代;它高贵华丽令人屏息,又吵吵闹闹熙熙攘攘;T台通着市井、聚光灯折射出混乱,优点让人爱不释手,缺点却也一大箩筐。
—— 可这就是生活啊,生活真实的迷人的模样可不就是这样?
此种行事风格,在谈及意大利则必谈及的葡萄酒中也处处体现着。
所以,当米兰大学的老教授Roberto Miravalle跟我们谈起意大利葡萄酒的发展时,他一方面强调意大利拥有4000多年的酿酒历史,是无可争议的最为古老的酿酒国之一,当法国人对于如何种植葡萄还懵懵懂懂时,意大利已经被古希腊人称作为葡萄酒之国Enotria; 另一方面,他也坦承意大利的葡萄酒分级系统欠规整不完善,晚于法国30年才初设,但至今很多方面仍然松散而混乱,市场推广方面更应该向竞争对手好好学习。
所以,当众多奇特的酒名、酒标呈现在我们眼前时,我们早有预期、会心一笑:果然是意大利,不自由,毋宁死;无创意,毋宁死。
比如,坐落于经典奇安帝中心地带的Domini Castellare di Castellina,被我们简称为“小鸟庄”。它家的酒以各式各样的小鸟图案做前标,每年推陈出新。 唯一不变前标的是一款由100% Merlot酿造的酒,名叫Merli,只因Merli正好就是酒标上那只小鸟在当地的名字。庄主Paolo Penerai先生是一位在意大利葡萄酒界及世界传媒界都举足轻重的人物。25岁做记者时采访过邓小平,如今作为首席执行官兼主编管理着意大利Class Editori媒体集团;他也开创了自己的葡萄酒传奇,作为意大利特级酒庄委员会副总裁,拥有从托斯卡纳到西西里岛四家酒庄。他更是位环保主义者,坚持将当地这些濒临灭绝的小鸟运用在酒标之上,希望能够唤起人们的保护意识。
再如,Castello di Querceto家的酒名,一个比一个有趣:有浪漫自恋如“IL Sole di Alessandro”,意为“亚历山大的阳光”;有诙谐如“Cignale”, 即“野猪”。庄主Alessandro Francois笑说,用来酿这款酒的葡萄园第一次收成全被野猪毁了,所以他只好眼巴巴地再等一年,一气之下,索性命名为“野猪”,酒标上也是赫然一头野猪耸立。优异的酒质和令人过目难忘的酒标使得此酒推出后迅速成名。“The wine is the emotional produce” , 这句话在Francois先生口中重复了好几遍,他前半生是位激情四射的工程师,后来被迫接手家族的葡萄酒生意,一爱上却又无可自拔了。
所以,我们目睹了很多传统与现代共存、传承与科技并进的实例。
就像位于迷人的Montalcino小镇上的Col d’Orcia,可谓该地区最传统且最具代表性的酒庄之一,旗下Brunello di Montalcino享誉世界。同时,它却一点儿也不老套,相当注重与时俱进。酒庄与佛罗伦萨大学合作开展科研项目已25年,辟出一片葡萄园作为专门的实验田,在这里,所有的一切都经由科研数据来支持。比如,桑娇维塞在这片土地上最适合的栽植密度到底是多少?他们花了多年的时间,从2500株到8000株一一试过去,最终才得出5500株/公顷的答案。拜访酒庄的当天,恰逢庄主的德国老友夫妇前来串门度假,这对夫妇也绝非寻常之辈,乃是真正的雷司令专家,打理着德国最为古老的酒庄之一,也是德国VDF的创始人。听到他们相约着要一起参加某个科学研讨会,我不由得在心里默默给出12个赞。
所以,每当我回想起在Castello Vicchiomaggio度过的那个极具戏剧性的中午,都忍不住微笑。
可能是庄主John Matta先生的英国口音,也可能是他无一丝褶皱的笔挺西装,再或者是古堡实在太古老(据说,达芬奇在创作《蒙娜丽莎》时,就旅居于此)、午餐实在太正式……总之,这个故事的开头是无与伦比的拘谨和沉闷:整个就餐过程中大家都高度紧张,不敢高声言语,私心里为自己没能穿着燕尾服或长礼服裙来赴约感到汗颜和内疚。可谁能料到,在之后的2小时中,就是这样一位于英国出生、16岁怀揣对葡萄酒的梦想返回故土的意大利著名酿酒大师,就是这位让我们起初连大气都不敢出的老绅士,打开话匣子和我们分享了他对葡萄酒的种种深度见解,毫不吝啬地让我们品尝了他足以媲美Petrus的倾心大作,一听到我们想去看看葡萄园便毫不犹豫地冒着午间35度的大太阳亲自带我们去田间。
3.
习惯性的,我会在品酒之前先根据对庄主或酿酒师的印象揣测一下杯中之物的风格。
西方谚语中讲“You are what you eat”,人如其食;如若衍生到葡萄酒,大概也可以说“You are what you drink”吧。你是怎样的人,就会偏好怎样的酒,你是怎样的人,也就会做出怎样的酒。
在I Balzini酒庄,我更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这一点。
去之前,我并没有做太多功课,只知道这是一家家族经营的精品小酒庄,所谓boutique winery。在酒庄大门口等待接应时,突然一阵爽朗的大笑声传来,真真是人未到,声先至。看到庄主老太太Antonella d’Isanto的第一眼,我就被她吸引住了。
如何形容呢?你知道,总有一种人,无论何时何地,哪怕在茫茫人群中,都能立即被分辨出来。TA不一定有着多么完美的外形,不见得华服加身,但就是自带光芒。Antonella就是这一类。她随意的穿了件黑色无袖背心,有些斑白的发丝上随手别了一支简单的发卡,由于下雨,还一高一低卷起了裤脚。朴朴素素,完全就是一副农家女主人的打扮。但当她一笑起来——只要一笑起来,就瞬间魅力四射,那种无拘无束、那种生动绚烂便立刻打动了你,让你不由得也随之嘴角上扬。
Antonella告诉我们,酒庄所有葡萄均由手工采摘,酒款不多,酒标和名称都简单至极,以颜色来命名。其中一款 Gold Label 非常特殊,由100%美乐酿造,年产量仅200-300瓶。当初她想要尝试酿造美乐时,几乎所有的人都反对,都认为做不出来,她反复追问她丈夫,直到他松口说“也不是绝对没有可能”。回忆起这一段时,Antonella双眼放光,“我当下就跟他说,你知道吗,你犯了一个大错误,你根本就不该给我任何希望。只要我听到有希望,哪怕一丝半毫,我都会倔强的走下去,直到完成。” “我认识每一株葡萄!” 一说到自己的酒,Antonella便满怀爱意、语气坚定。
试到酒庄的旗舰酒款Black Label时,她把我们的干净杯子拿起倒入酒液——但这杯酒不是用来品的,而是用来涮杯的,她仔细的涮过空杯后,再第二次正式地倒入酒液请我们品尝,“我希望你们能感受到它100%的纯粹”。这个小小的细节让我很感触,再次打量四下,我才注意到,看似随意的装扮和布置中其实藏着女庄主不少细腻的心思,比如,她佩戴的耳环居然是一串葡萄形状,餐桌上碗碟之间亦零散摆着几件葡萄造型的小物件。
这款Black Label 2011的表现果然不同凡响。较之之前几款,这款从香气到口感都更显优雅和细腻,但绵柔之中却又透出了无穷的力量——对,就仿佛太极一般!当我们把这个词告诉Antonella后,她兴奋极了,言谈之间手舞足蹈如同烂漫孩童。她立即决定为我们加餐,转身拿出一瓶Black Label 2000。
最后这款酒的表现更是让我们瞠目结舌:经过了更长的10多年的陈年,原本并不觉厚重的单宁和酒体却丝毫不见衰退,反而变得更加成熟和圆润,较之新年份酒,这款经过时间的洗礼,发展出了更复杂更多层的香气和口感,整体感觉更加立体而迷人。
“这款酒充满了魅力,它就是你本人!”当Antonella询问评价和意见时,我们如是说,发自肺腑,真心实意。
4.
很多个夜晚,在完成一天的奔波之后,我们都在同一家小餐馆吃晚餐。
那家有着最典型的托斯卡纳风格菜式,整个餐馆3个人打理,负责点单上菜收拾餐盘的姑娘是老板的女儿,19岁,只会简单的英文,一说话就脸红,笑起来如春花。
有一天,喝着酒,我们聊到了人生——哦,人生,太庞大太严肃的话题,其实一点儿都不招人喜欢。
具体来讲,问题是这样的:你觉得什么时候才能感觉到幸福?
经过几轮讨论,我们评出了貌似的最佳答案:当获得内心的平静时。
“可是要怎么才能获得内心的平静呢?”对面的意大利美女立即提出了第二个问题。“真的,我真的想知道能有什么好方法”,她认真无比的问,情绪有些激动,眼圈都泛红了。
“是啊,怎么才能真正做到呢?”同行的意大利帅哥突然也一改平日里的沉着冷静,开始和我们聊起他可能发生的人生选择……
不出所料,讨论下来其实是无解的,或者说,并未有找到一个大家都满意的答案。
但可能是在酒精的作用下,我们渐渐褪去了外壳,开始向身边的人或多或少展示出柔软的内在……
我知道,这个夜晚,会一直停留在我们的记忆里。
那晚,我们喝的是Vermentino和Nero d’Avola。
**谨以此文,感谢2015年8月在我生命中出现的所有人和物
**特别鸣谢:
意大利特级酒庄委员会(Comitato Grandi Cru d’Italia)
意大利侍酒师协会(AIS-Associazione Italiana Sommelier)
米兰大学(Universita Degli Studi Di Milano)
2015米兰世博会 (Expo Milano 2015)
广东省品酒师侍酒师管理专业委员会(G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