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上半场 中国后半生

2015-08-10 15:30 来源 : 悦星葡萄酒学院 作者 : 李洪超CC

  飞机降落在伊斯坦布尔机场跑道上的时候正值日落西山。我看着飞机的倒影在橙色的夕阳下像只大鸟一样,缓缓地下降,慢慢贴近地面,带着呼呼的声响,在地上小跳了两下,又重重把人往后扯住。舱门打开,不冷不热,徐风阵阵,像极了欧洲的夏日;空气中带着湿湿粘粘的水分子,熙熙攘攘热热闹闹的人群,又让我仿佛置身中国。

  在这个既非欧洲又非中国的地方,我想我终于可以跳出我生活的圈子,清理自己的思路,回首一下这些年。

  我有六个小时转机时间,没找到好喝的葡萄酒,没看见土耳其烤肉(Kebab),抓紧时间讲几个故事好了。

  向往自由

  2003-2006年我在上高中,是我们省里最好的实验中学,我念文科,重点班。我的语文和英语的成绩还是很棒的,只有数学,是我心里永远的痛。学校从来不用市里统一的月考试卷,拼了命的出难题考验我们,所以每次我的数学成绩都烂得让人发指。说这么多,只是为了说明我是学霸学校里面的学渣,怎么努力都行不通的那种。老师能够表扬我的话最多就是:CC这次进步比较明显,上次30分,这次45了,进度幅度50%!时至今日,想到当年的数学老师,我还是觉得非常惭愧非常羞,深深觉得对不起她一直以来的帮助和引导。

  高考完我开始为出国做准备,第一件事就是办护照。我对这类事向来不上心,没头没尾的不知道该怎么办,去哪里做的时候,爸爸带我去照相馆拍了张照,两个星期后,我就拿到了护照。我对爸爸讲,这也太简单了吧,什么流程都没有,我什么都不用做就把护照办下来了。爸爸告诉我说,邻居叔叔就在办理护照中心工作,照片给他请他帮个忙,就完全没问题了。

  紧接着,我要学习法语。妈妈觉得很快都要一个人出国了,一定要提前锻炼下生活能力,最好不要继续待在他们身边,就毅然把我送去了北京上课,只准我两周回一次家。我忐忑又兴奋的答应了,想说一个人的日子应该还蛮有挑战性的。山高皇帝远,哥哥担心我万一有处理不了的事情,就托付一个北京的朋友关照关照我。于是,我住进了他家的酒店,一日三餐都做好端上来,我每天只需要在北京三环上堵车和学习法语,这日子比在家里都舒服!

  开启法式节奏

  06年底我就到了法国,开企了法式节奏。银行开户,前台会定一个一周以后的约会,给一张需要的材料清单;按着清单准备好材料赴约之后两个星期才能收到通知信,带着这个信再来一次银行,才能拿到自己的银行卡,告别现金交易时代。这么耗费精力和时间的流程,我觉得很不习惯。

  我很快就进了大学,以社会学闻名的波尔多二大,用半生不熟的法语学晦涩的涂尔干韦伯马克思之类的社会学大家的理论,读一本本大部头的社会学理论书,更要应对一句话命题写长篇论文的考试制度。哎...... 看来我始终是个学渣,再怎么用功也念不好书。

  后来我进了商学院,班里同学不是美国酒庄庄主儿子,就是法国贸易公司的接班人,再不然自己本身就是意大利酿酒师。身处这样一个很棒的社交网络里,除了学习,大家伙会尽可能多的争取跟同学老师相处,努力表现自己,为自己的未来铺路。我一向懒散且没什么野心,每次就是打个招呼就默默路过。但心里还是很沮丧的。

  文化互融才更好

  后来,我工作了,国内国外跑得很频繁,两边的冲突也显得突兀起来。我需要在中国银行开户,跑去银行问他们我需要准备什么材料,几天能开好。业务员瞥了我一眼说,不用几天啊,你该给我的材料给到我,就立刻就可以用了。我心想,真好,国内效率棒棒的!

  那你都需要什么材料,给我一张清单?

  哪有清单,给我xxx,xxx,xxx就好。

  那我明天准备齐全了再来好了。

  第二天,我递上xxx,xxx,xxx,他说,还缺xxxx。

  可是你昨天没说要这个啊?

  有的情况不需要,有的情况需要,你就属于需要的,明天带来吧。

  ……

  但是,两种文化的交融,有时候反而也是一件好事。我一直不觉得自己是个聪明的姑娘,但是我希望自己至少是靠勤奋走出一条路。从高中起就养成了爱去图书馆的习惯,在法国上大学最常去的依然是图书馆,看原版书看得慢我就带着三明治整天整天泡在里面不出来。带来的成果就是,随着表达能力的提高,我越来越多的能和老师课堂互动,因而时常被老师表扬,最后的毕业论文全年级第一,到现在还挂在学校走廊里面展览着。哈哈,最值得一说的就是,那个表扬我最多次的老师,他教的是统计学。彼时我最苦恼的数学现在居然成了我的最强项,不知道这能不能成为当年数学老师的一个慰籍:不得不承认,国内的教育基础还真是非常扎实优秀的。

  法国有法国的好,中国有中国的好。有些好在法国是好,在中国不是,有些在中国很好,在法国不适合。好和坏,没什么绝对概念。

  在潜移默化中成长

  许多人问我,你为什么要出国?

  还有更多人问我,你为什么出国那么久还要回来?

  更多更多人问我,你回来有什么打算?

  当初选择离家出国,我真的没有想太多,只是想要出去看看这个另外一个世界。

  从某种程度上讲,这和你是个河北人,选择去山东读大学是一样的,就是去体验一下外面的风景,也许都一样,也许很不一样,也许有的一样有的不一样,看完了体验过了你才能够说一样还是不一样,对吧?

  再说我为什么又选择回国?

  我在法国呆了八年半,对于很多交换生,或者单纯过来体验生活的朋友来说,真长。这八年多,我用五年多的时间学习,三年多的时间工作,假期里面打打工,旅旅游,日子飞一样就过去了。我一直觉得自己在过一种修炼自己的日子,相对于我对生活体验的缺失,对人性认知的幼稚和对人生经历的匮乏,八年真的不算长。

  更何况,所谓离开,没有那么沉重。

  如果一条鱼也是一个肉体,如果它已经走掉,为什么它的气味还留下来?

  我不怕离开,也不怕改变,因为我所经历的那一些,那一切,都是生命里永没有办法割舍掉的痕迹。我不说,你也闻得出来,我身上的,深深浅浅的,那些年带给我的影响和改变。

  所以,我不觉得在法国生活了八年半再回国是一个难做的决定。

  法国有法国的好,中国有中国的好。法国稀释了我生命里前十八年充满了竞争和压力的学生时代,把自我的气泡,浪漫的心境,对寂寞的忍耐全部填满,我学会了接近自然,倾听内心,关注自我;相比较之下,中国更像是一座险峰,充满着“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未知惊险,更有着“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发现的惊喜,更激励我去开疆辟土,实现更多理想和抱负。

  未来,谁知道呢?

  八年的时间,我在法国领受了法式教育,体验了法式慢生活,吃了法国美食,喝了法国美酒,看了法国美景,我慢慢悠悠的享受了八年的法式日光浴,年轻的二十多岁的我,想去浪里面打个滚儿折腾折腾!

  因为看到了别人家的长处,就更想回家看看自己家的状况。

  因为看到了国内更广的未来,就觉得更值得回去一试身手。

  法国教我心嗅蔷薇,中国让我心生猛虎。

  我还这么年轻,我想征服!

  回国之后的打算,我想过很多可能性。

  但是第二天,又通通推翻了。

  所以, 我还没什么打算。

  工作没落实,伴侣没落实,家庭没落实。

  18岁出国的时候我也计划了很多规划得很长远,可是那时候的设想,和今天的我,完全不一样。如果保持这种典型的法式思维,我会这样子结束这篇文章:所以你看,人生是不能设计的,顺势而为,随遇而安,让自己自在,就已经算是天大的成功了。

  但回头一想,我以后要在国内混了,没准备没规划的上战场,这怎么能行呢?!内心不禁开始亚历山大起来呢。

  碰上三五知己,携上一壶美酒,人生,好玩也就好玩在这无尽的未知和没头的探索了,是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