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中的加州葡萄酒
2015-08-18 14:36 来源 : Decanter 中国醇鉴 作者 : 李德美
5月初,我参加了加州葡萄酒峰会,对加州葡萄酒产业有了更为详尽的了解。几天的专业参观与品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仍然历历在目。加州的葡萄酒犹如一股清风迎面扑来,完全颠覆了我先前认为加州葡萄酒好似“肌肉男”的那种偏见。
初次接触加州葡萄酒,还是18年前,自己在加州旅行之时(阅读我去年8月的专栏:纳帕寻梦)。尽管之后的时间里,或多或少总有机会能够喝到加州出产的葡萄酒,但是,加州葡萄酒在我的认识中,也只是一种葡萄酒而已,没有特别的感觉。后来得益于《杯酒人生》(Sideways)电影的推介,葡萄酒的消费市场掀起了一股加州葡萄酒热,从那时我对加州出产的葡萄酒开始更多地关注,甚至常常以这部电影作为教学案例。枯燥的知识变成里图文并茂的电影,不仅给葡萄酒初学者受益很大,也使致力于葡萄酒推广的专业人士脑洞大开。虽然当时加州的葡萄酒在中国市场并不很多,但从那时起,加州葡萄酒逐渐成了酒圈朋友的讨论对象。
了解加州葡萄酒的同时,也常常看到、听到对“葡萄酒的美国口味”的冷讽热潮,甚至于对“1976巴黎评判”结果的种种不服。勿容置疑,“1976巴黎评判”将加州的葡萄酒推向了葡萄酒世界的焦点。那个年代,正是波尔多葡萄酒行业最为困难的时候,二战以后形成的追求产量习惯的惯性,在多雨而冷凉的70年代,让当地出产的葡萄酒品质差强人意,因而与出产于气候温暖的加州葡萄酒相比,产生那个品鉴结果也就不足为奇;但是,在欧洲人主宰的葡萄酒世界里,这一结果不亚于原子弹的爆炸。当时“葡萄产量高加上气候冷凉而导致葡萄酒(滋味)寡淡”的背景下,波尔多酿酒师们开始采用限产、延迟才收等方法致力于提升葡萄酒的浓郁度,获得了很好的效果。随着新世界葡萄酒的逐渐兴起,这种酿酒风潮得以广泛采纳。
加州的葡萄酒也就被识别为“浓缩的、厚重的水果炸弹”。无论如何,伴随着美国经济的腾飞,加州葡萄酒也被推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那些最先被海外进口商们选中的葡萄酒,多是这种风格的葡萄酒,加上旺盛的本土消费需求,加州葡萄酒无心于海外市场,也就我行我素地发展着。
图片:加州葡萄酒峰会
2004年一部《杯酒人生》,推动了加州葡萄酒旅游的发展和对黑皮诺的追捧,进而,演变成消费者对葡萄酒多样性的热衷——冷凉沿海地区的优势,也被消费者重视起来。2008年上映的《Bottle Shock》又再次推动加州葡萄酒被海外消费者的认知。本来就不缺乏探索与创新的加州葡萄酒人,让加州葡萄酒多姿多彩地呈现在市场中。
今5月的峰会,是加州葡萄酒多样性的集中呈现,从霞多丽、黑皮诺以及金芬黛(Zinfandel)*的大师班,到认识加州葡萄酒风格的主题品鉴,完美地呈现了加州葡萄酒的丰富性;贯穿于几天的那些可以与酿酒师们同桌交流的各种午宴与晚宴,悄然地展示了加州美食与美酒搭配的魅力。
尤其是峰会期间全程品鉴及晚宴用酒,都是在Geoff Kruth和Matt Stamp亲自操刀,组织带领他们的团队完成全程的葡萄酒服务,使得葡萄酒酒的状态在品饮时恰到好处,精准的服务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多样的加州葡萄酒,完美地呈现在来宾的面前。
加州葡萄酒已经不再是“浓缩的、厚重的水果炸弹”的形象,下一步加州的葡萄酒又会发生那些转变?消费者们已经在期盼。
*作者原译:增芳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