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葡萄酒不好,只是你喝得太少

2015-07-03 11:17 来源 : 酒斛网 作者 : Mark若晨

  前段时间看过一位青年作者写的《不是世界不好,只是你见得太少》,作者在文中提及自己吃马卡龙的经历,“我这种嗜甜如命的人,都觉得它黏黏糊糊的,除了甜腻得吓人之处别无长处”。直到他吃到同事从国外带回来的精品,“咬了一口,霎那明白了马卡龙为何获得如此多的美誉。杏仁小圆饼外壳酥脆,内里却湿润香甜,满满的草莓酱恰到好处,口味层次丰富,丝毫没有甜腻的感觉”。

  这让我想起一些事,和葡萄酒有关的事。

  有位酒友,言必谈波尔多勃艮第。他在展会上喝过几次廉价的甜酒,从此对甜酒嗤之以鼻,认为这是小姑娘的饮料,直到有次我带了一瓶Joh. Jos. Prum Wehlener Sonnenuhr Auslese给他。这款出自摩泽尔名家的雷司令,其爽口的酸度、平衡的甜度和迷人的矿物质风味,让这位酒友吃惊不已。虽不足以让他成为甜粉,但也不再是甜黑了。

  去年国庆回老家时,与朋友聊起自己现在的职业。朋友说前几天去别人家吃喜酒,婚宴上喝到了法国进口的葡萄酒,没想到比国产酒还难喝,又酸又涩,并表示除了应酬再也不想喝葡萄酒了。我当时没有多解释,只是回到上海后,给他寄去了一瓶果味甜美、口感圆润的新世界葡萄酒。从此,这位朋友便隔三差五地找我推荐类似的葡萄酒。

  故事里的他们,只凭借片面的体验,就草草地做出某种酒“不好喝”的判断。如果可以直白一点,我想对他们说一句:“不是酒不够好,只是你喝得太少。”

  就像有的人,离了婚就认为男人都是负心汉,失了业就怨社会不公平,见过绿茶婊就觉得女人只爱钱……一样的道理。

  其实这无关对错,每个人面对新事物都有不同的反应,有人欣然接受,有人断然拒绝,而大多数人会经历一个曲折的过程——从起初的小心翼翼,到中途的迷茫无措,再到最终的豁然开朗。但如果在起初就得到了不好的印象,想来多数人都会将其打入心中的冷宫。

  刚开始学习葡萄酒的时候,我如饥似渴地尝试不同品种和产区的葡萄酒,感受它们之间不同的魅力。当时的我未将葡萄酒划为三六九等,既对拉菲啸鹰之流顶礼膜拜,又对Pays d'Oc的餐酒充满期待,觉得任何葡萄酒都有其独特的魅力。

  但是之后的一段时间,自认为学有小成的我开始按图索骥地评判葡萄酒。

  “Cotes du Rhone?大区酒,当漱口水好了。”

  “Riverina是澳洲的廉价酒产区,怎么可能有好酒?”

  “哇哦,Barolo!王者之酒,肯定差不了。”

  ……

  作出这样轻率的判断,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当它们相继滚入我的口腔之后,我的味蕾狠狠地给了我数记响亮的耳光。

  说这些,只是希望大家多给葡萄酒一些机会,不要因为一两次失败的尝试,就对其心灰意冷。因为在葡萄酒的世界里,一切皆有可能。

  平凡的产区也能出产顶级佳酿,伟大的酒庄也可能折戟沉沙。经过反思,我重新拾起了对葡萄酒的尊重和自己的谦逊,并暗自发誓,再也不轻视任何一瓶葡萄酒。

  不同的人、不同的风土、不同的年份在一起,总能创造出无限多的可能性,让你每次打开一瓶酒时,都如同拆开一份暗藏惊喜的礼物。

  对于葡萄酒,你可以有偏爱,但请不要有偏见。也许存在更好的,只是你未曾喝过而已。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