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鬼和他的美国梦
2015-05-21 15:55 来源 : 《葡萄酒》杂志 作者 : Roger
这是一部讲述一个美国记者去到波多黎各,本来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但后来又为了自由和理想,为了他的“美国梦”又“觉醒”的故事。这是Hunter Thompson同名小说的改编电影,老实说,小说比电影要精彩多。
被《朗姆酒日记》这部电影吸引,不是因为作家Henter Thompson的同名小说,也不是雅痞已经成为个人风格的“船长”Johnny Depp做主演,而是电影海报上那由49个酒酒拼成的“The Rum Diary”三个大字。里面有朗姆酒(Rum)、龙舌兰(Tequila)、金酒(Gin)、威士忌(Whisky),为这部有酒精从头贯穿到尾的电影奠定了“基调”。“酒精并不导人向善”,无论片中斗机灵的台词有多少,也无论Johnny Depp有多契合这个有点神经兮兮的角色,整部片子看下来,就像是喝多了酒之后拍的,有点晕乎乎的。
一部很美国的文艺片
看之前很多人说这是部烂片,所以我不报希望地看了,可是真正看的时候却觉得其实还不错。至少这部片子把小说最核心的一部份呈现出来了,揭露社会的黑暗,挑战那些权利,直面真实,说白了就是“美国梦”的一部分。很多影评都说,这是一部没有重点没有希望的片子,但我却觉得这恰恰是一部真实的片子。
当然,如果抱着看商业片的目光去看它,那不可能会喜欢,因为它的重点不是像商业片一样来提供给人观赏的快感。这是一部非常有思想的小说改编的电影,虽然电影根本无法提供文字那种深沉感,可是至少它呈现了核心的一部分。像是那在加勒比海营造的虚幻的美国梦,又像是那些资本主义代表的权利利益,还有很多很多。记得影片里有一段主角在家拿着望远镜看对面楼电视里尼克松总统的竞选拉票直播(是的他们家没有电视)。主角理所当然地说:“这个爱尔兰人会赢,但他肯定活不长”,看到那里我忍不住笑了,它是如此呼应那个时代的对政治体系的嘲讽。每次看美国总统竞选的各种发言就像看一部精心策划的商业大片,叫嚣着所谓的自由,本质还是人类传承了数千年的巧立名目,以利益去引诱大部分人的支持以达到少部分人的赢利。应该说这部片子是一部非常美国的文艺片,它把美国60年代的核心价值观和社会冲突都表现了出来,只可惜那却不是美国文化里最受欢迎的一部分,所以注定这并不会是一部大家都称赞的片子。
酒鬼笔下的酒鬼
《朗姆酒日记》这部小说的作者Henter Thompson自己本身是一个酒鬼,年轻时曾因醉酒毁坏财物坐过牢,后来给《滚石》杂志做记者,成名于上世纪60年代。生活中的Thompson放荡不羁,他烟不离手,酗酒、嗑药,喜欢收藏枪支,他曾对着他的一本书连开三枪,然后把它送给一个朋友,说:“这就是我的亲笔签名。” 2005年2月20日,一个安静的星期天,在给妻子打电话时,他吞枪自尽。
而故事中的主角,由Johnny Depp饰演的Paul Kemp,也是作者的投射。刚来到波多黎各()两周时间不到,他就喝掉了酒店里161瓶酒,平均每周要喝93瓶,虽然只是几十毫升的小瓶,但也足够吓人了。波多黎各是个什么地方?是美国在加勒比海的一个自治邦,主要靠海岛旅游业、酒店业以及赌场,还有附近海岛、海洋中丰富的矿产资源为经济支柱,60年代那里可谓是“冒险家”的乐园,有喝不完的朗姆,香艳的美女和仙境一般的风景,但也充斥着有钱的白人与当地原住民、劳工们的矛盾。
当然,虽然电影结尾主角“神奇”地清醒过来决定抨击社会上的不合理,但在之前,他就是一个在海岛上过着醉生梦死生活的人。无论出现在哪个场景下,主角或他身边的人都能随时拿出一瓶酒,无论是啤酒、朗姆还是威士忌,无论是在酒吧、家里还是在车上。
影片中还是有很多让人会心一笑的小细节的,比如骂人技能满点的报刊主编那句“你出生就是浪费了精子”,比如那辆要靠人推车才能启动的蓝色小车,又比如引用王尔德的那句“现在的人总是知道一切东西的价格,却不了解它们的价值”等等。这也是为什么有很多人看完预告片之后如此期待这部他们口中的“烂片”——最精彩的部分都剪进去了。
实话实说,文艺片就是文艺片,注定是不会受到大众青睐的,何况这是一部从一个以思想为主体的小说改编,又旨在纪念一个人的电影,Johnny Depp本身也只是为了纪念他逝去的老友Hunter Thompson。如果单就情节而言,这是一部一个小时就可以结束的电影,因为它的起承转合实在是太弱了。但是我想没有读过那本书,或者不知道Henry Thompson的人其实可以看看,因为如果耐下心来的话,这并不是一部不堪入目的电影。可是如果抱着看大片的心情期待去得到一场感官盛宴的,却大可省了那时间,因为你只会烦躁并无聊地困在120分钟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