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经意还是必然?

2015-02-16 10:24 来源 :  美酒生活 作者 :  汪子懿

  从人类开始酿造葡萄酒这种神之饮品至今,7000多年历史长河中有多少事件是出于偶然同时又对现代葡萄酒发展奠定基础?细细数来,却很难在千字中数清,今次就择其若干一一道来。

  偶然一,莫过于被称为“波尔多混合物”(Bordeaux Mixture)的化合物。顾名思义,它是一种硫酸铜和石灰的混合物,专门用于防止葡萄树上的霜霉病( Downy Mildew)。然而,如今这种被普遍用于世界各地葡萄园中的化合物,最初的发明却是不经意的结果:当1878年这种真菌首次被记录时,研究者Millardet先生对其一筹莫展,直到无意间经过宝嘉龙庄( Ch.Ducru-Beaucaillou)的郁郁葱葱、健康的葡萄园,一探究竟才发现葡萄叶上都是些蓝白粉状物。原来是这家葡萄园管理者Ernest David先生为了防止沿途旅游者顺手牵羊、采摘葡萄行为而想的方法。最后,经过Millardet、David等三人的继续实验,终于“发明”了这款大名鼎鼎的试剂。

  偶然二,世界顶级白葡萄酒“歌顿-查理曼( Corton-Charlemagne)”的诞生。欧洲中世纪伟大的查理曼大帝在775年时,把布根地某山腰上的一块优质葡萄园赠送给教会。但查理曼大帝怕此地酿造的优质红酒会染红他的白胡子,故下令这块葡萄园改种白葡萄品种,也就成就今天的顶级白酒。

  偶然三,马德拉葡萄酒之崛起。这个以大西洋中某个岛名命名的葡萄酒,出生却不怎么好——口感很清淡、很酸,没有什么香味。但由于不仅处于欧洲人前往美洲的航线上,同时也是通往东印度群岛的必经之路,所以19世纪初的马德拉酒往往被装上船穿过赤道,绕过好望角后再回穿赤道,最后到达东印度群岛,作为那里英国军队的补给。商人们考虑到如此清淡的葡萄酒无法承受剧烈的温度变化和漫长的旅行,所以临行前往往会在酒里掺些烈酒。出人意料,令人惊叹不已,那些原本平淡无奇的葡萄酒,却如凤凰磐涅般,焕发出耀人光芒——酒变得更为柔和、酒香更加丰富、酒体更加浓郁。

  偶然四,葡萄酒作家的诞生。历史上首位葡萄酒作家是哪位,虽已无处查询,但古罗马皇帝的御用医师加林,却用葡萄酒和一些草药调配成解毒糖浆,以防止中毒事件。为此,在他的《论解毒》中,详细介绍了当时不同的葡萄酒,包括如何判断酒的好坏、如何鉴别年份以及如何保存等。为当时的饮用者乃至后世提供了一份详细的讲义,成绩卓越。

  偶然之五, “晚摘”(Spatlese)这种葡萄采收方法的出现。历史上有记载的这个著名采摘,要追溯到公元18世纪70年代。当时德国约翰内斯堡的主人福尔达主教王子(Prince Abbot of Fulda)下达采收命令,并通过送信人来传达。信上说:葡萄已经成熟,再不采收就有可能因天气原因而腐烂。结果派去送信的人不知何故耽搁行程,等他到达葡萄园下达采摘命令时,整个葡萄园里挂满了腐烂的葡萄。但勇敢的酿酒师没有因此放弃酿制,坚持使用这些腐烂果实。没想到等到次年春天品尝时,在场的所有人都被酒液中从没有过的香味和复杂所折服。这样的错误,却令整个世界品尝到绝世隹酿:又或许是,上帝允许人类在错误中获得希望。

  作为历史长河中的芸芸众生,说不定你现在偶然的一个决定却会影响深远。不看科学,单单看葡萄酒史,每次的偶然都为将来打下基础。

发表评论

      作者介绍

      汪子懿

      独立葡萄酒记者,FINE DRINK杂志特约作者,WINE杂志特约记者。APV国际记者协会成员。西班牙葡萄酒学校认证讲师,德国葡萄酒授权讲师。

      作者其它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