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在中国为什么叫好不叫座(价格篇)

2015-10-26 18:21 来源 :  中国醇鉴 作者 :  李德美

  价格过高和消费者对葡萄酒了解过少导致葡萄酒消费增长迟缓

  葡萄酒与任何的消费品一样,一定规模的消费以及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才是消费市场走向成熟的主要推动力。

  “价格”是影响葡萄酒消费规模的主要因素,据我们对北京等地居民影响居民购买葡萄酒的因素调查显示,在各种影响因素中——产品价格、包装、产地、产品类型、品种、品牌、年份、促销、产品风味特点等——“价格”是影响消费者购买与否的首要因素。而与中国消费市场最为大量与广泛消费的白酒相比,目前葡萄酒定价过高。

  酒类产品往往是在朋友、家庭成员聚会或者各种庆典、商务宴请时消费,消费的过程注重群体的感受。


图片:中国消费者在2014年Decanter醇鉴上海美酒相遇之旅

  “酒到微醺”是一种理想的饮酒状态,普通消费者饮用白酒(以酒精度40度左右的白酒为准)获得这种感受,往往需要3人饮用一瓶的量。如果这部分饮酒者可以接受葡萄酒的口感,从而放弃白酒改饮葡萄酒(这不是我们葡萄酒界的梦想吗?),可能需要饮用3瓶葡萄酒才能达到这个状态(葡萄酒由于酒精含量低,人们往往饮用快速,酒精绝对摄入量就会多些;以至于经常听到喝惯了白酒的人说:喝葡萄酒容易醉)。也就是说,对于饮用100元左右每瓶白酒的消费者如果改为饮用葡萄酒,其可以接受的葡萄酒单价应该是在每瓶30-40元。以此类推,对于饮用每瓶300元左右白酒的消费者,他们可以接受的葡萄酒单价是100元左右每瓶;只有饮用单瓶千元左右白酒的消费者,才可以接受价格在300-400元每瓶的葡萄酒——单价在400元以上的葡萄酒难以销售也就不难理解了吧?

  目前,进口、销售等各环节由于对葡萄酒利润预期过高而层层加价,消费者选择饮用葡萄酒而支出的费用要比饮用白酒高出很多,使那些习惯饮酒的居民难以转化为葡萄酒消费者——他们尚未做好接受葡萄酒的预算准备,“价格”就将其拒之门外;这严重地制约了葡萄酒的消费规模。

  对于那些因为被“饮用葡萄酒有益于健康”、“饮用葡萄酒时尚”等等因素吸引,准备开始消费葡萄酒的居民,即使“价格”在其接受范围之内,他们往往还是难以做出购买的决定,因为葡萄酒的种类太过于繁多,难以区分与识别。可想而知,如果消费者对于产品一无所知,那么就难做出购买决定,这对于任何消费品都是同样。如何提升消费者对葡萄酒的认知,也是葡萄酒行业需要下功夫研究的课题。

  “定价合理”、“推广葡萄酒知识”显然都不是消费者的责任,葡萄酒行业如果真的认同中国葡萄酒消费市场的前景,就要攻克这两个障碍。

发表评论

      作者介绍

      德美

      任职于北京农学院,担任《酿酒工艺学》、《葡萄酒文化与欣赏》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以及葡萄酿酒科研与生产工作,法国ESA大学客座教师。
      曾求学于美国、法国,走访了美国、法国、智利、葡萄牙、意大利以及澳大利亚等世界葡萄酒产区。还担任中法政府合作葡萄种植与酿酒示范农场首席酿酒师,中国葡萄学会葡萄酒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葡萄酒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葡萄酒产品质量认证评委,国家级葡萄酒评委,联合早报-葡萄酒评论杂志葡萄酒挑战赛评委,2008中餐配葡萄酒国际大赛评委,亚洲侍酒师协会杰出会员,获得法国香槟协会荣誉证书。

      作者其它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