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徽葡萄酒博物馆之旅
2014-02-25 10:40 来源 : 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 : 宋婧琪
分享
北京首家葡萄酒博物馆龙徽葡萄酒博物馆就坐落在北纬40度这条神奇的纬度线上,不久前,我有幸参观了这座鲜为人知的博物馆。
历史与文化
走近博物馆,门前一块用各种字体写着“龙”字的方形石碑与匾额下雕着金龙的红木柱子,彰显着博物馆古朴典雅的明清建筑风格。虽然是建设在市区——北京玉泉路2号,这里却意外地给人幽静清新的感觉。
博物馆的地上部分是环形展区。站在入口处,正面是一扇古色古香的雕塑,两条铜铸巨龙簇拥的木桶盖子上印有龙徽葡萄酒字样,前面侧立着一本厚重的铜书,讲述龙徽葡萄酒的故事。雕塑后面的大厅里陈列着镇馆之宝——百年铜狮一对,相传曾是马尾沟天主教堂教会酒坊的守护神。
向右行,走过弯折的长廊,两侧的照片墙上记录着龙徽每一次的光荣与成就。长廊后面是历史展厅,泛黄的壁纸上记载着龙徽葡萄酒的来源:1910年,法国圣母天主教会的沈蕴璞修士在颐和园北门外黑山扈教堂附近种下酿酒葡萄,并在马尾沟教堂的山字楼地下室内建立葡萄酒窖,生产法国风格的红、白葡萄酒,专供法国圣母天主教会总院及全国各地圣母天主教会使用。
经多次更名后,迁至现在的地址,这家老牌葡萄酒企业也从北京葡萄酒厂变成了今天的龙徽葡萄酒博物馆。
地下酒窖
继续前行,走过企业发展厅,旁边一扇门引出通往地下的楼梯。浓郁的酒香扑面袭来,这大抵就是去往地下酒窖的路。顺楼梯向下走,扶着斑驳的墙站住,四周空无一人,只有壁灯将我们的影子拉得老长。灯下是另一扇门,昏黄的灯光从门里射过来,就像是另一个神秘的世界在召唤我们进入。
一进酒窖,我们就被地面、墙面上的霉斑和整齐排列的巨型橡木桶吓住了。据讲解员介绍,酒窖内温度常年保持在12-18摄氏度,湿度为70%左右,且避光安静,经历50年的时间就会长出微生物,对葡萄酒非常有益。数十个橡木桶几乎占据了整个房间,只留下一条供两人并排行走的小路。摸着橡木桶上的纹路,回想在楼上看到的橡木桶制作的知识:橡木桶中含有单宁酸,可以带给葡萄酒一些特有的香气和滋味,然而只有不超过30%的好葡萄酒,才有必要也才能承受木桶陈酿的改良作用。这些制作精细的橡木桶在使用过两次之后,就因为催熟物质的消失而不能再用于葡萄酒的窖藏了,这里存放的橡木桶是龙徽葡萄酒历史的见证。
橡木桶是第一重窖藏,大概经历1年半的时间,葡萄酒就要装瓶进行第二重窖藏。进入第二间屋子,两边的酒架上整齐地插着酒瓶,瓶身上布满了厚厚的灰尘。为了防止空气进入,这些酒瓶的瓶口都是朝下放置的。房间的尽头是一个酒桶状的吧台,另一边摆着用废弃的酒桶改制而成的座椅和桌子,为游客品酒使用。
龙徽典藏葡萄酒
走出地下酒窖,回到博物馆的现代展厅。从葡萄生长环境、土壤结构到葡萄品种和人文因素、中西文化的融合,现代展厅展示了葡萄酒生产的全过程,以及龙徽葡萄酒的市场地位和国内外专业人士对龙徽的高度评价,同时展出了龙徽所创造的一个又一个神话。展厅内藏有见证中美关系破冰的薄荷蜜酒,中苏友谊的结晶——夜光杯葡萄酒,还藏有中国第一个按“原产地”标准生产出来的“产地控名”葡萄酒——龙徽怀来珍藏葡萄酒……四周的酒架上不同年份不同种类的龙徽葡萄酒在灯光下散发着迷人的光华。
直至走出葡萄酒博物馆,还感觉意犹未尽。回望这一座红墙绿瓦的建筑,地上是典雅的展厅,地下是拥有近百年历史的酒窖,穿越这一上一下,仿佛走过了北京葡萄酒产业的百年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