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中的葡萄酒知多少

2014-01-16 15:58 来源 : 红酒世界网 作者 : 

 

  盛唐时期,社会稳定,人民富庶。在国力强盛、不设酒禁的情况下,葡萄酒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据《太平御览》记载,贞观13年(即公元640年),唐军在李靖的率领下攻破高昌国(今新疆吐鲁番),唐太宗从高昌国获得马乳葡萄种和葡萄酿酒法后,不仅在皇宫御苑里大种葡萄,还亲自参与葡萄酒的酿制。酿成的葡萄酒不仅色泽很好,味道也很好,并兼有清酒与红酒的风味。由于帝王和大臣们都喜好葡萄酒,民间酿造和饮用葡萄酒也十分普遍,这些在当时的诗歌中都能够反映出来。

  诗人李颀在《古从军行》中写道:“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云万里无城廓,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这首诗描写了边塞军旅生活和从军征戎者的复杂感情,反映了君主与百姓、军事扩张与经济贸易、文化交流与人民牺牲之间尖锐而错综复杂的矛盾。全诗风格苍劲悲壮,诗的结尾借用汉武帝引进葡萄的典故,揭示战争的后果,虽不加评判,却爱憎分明。

  自称“五斗先生”的王绩不仅喜欢喝酒,还精于品酒,写过《酒经》、《酒谱》。他在《题酒家五首》(一作《题酒店壁》)中写道:“竹叶连糟翠,蒲萄带曲红。相逢不令尽,别后为谁空。”这是一首十分得体的劝酒诗。朋友聚宴,杯中的美酒是竹叶青和葡萄酒。王绩劝酒道:今天朋友相聚,要喝尽樽中美酒,一醉方休!

  李白,又称“诗仙”、“酒仙”,素有“斗酒诗百篇”的美誉,他十分钟爱葡萄酒,甚至在酒醉奉诏作诗时,也不忘心爱的葡萄酒。李白在《对酒》中写道:“蒲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青黛画眉红锦靴,道字不正娇唱歌。玳瑁筵中怀里醉,芙蓉帐底奈君何。” 实际上,李白不仅喜欢葡萄酒,更加迷恋葡萄酒,恨不得人生百年,天天都沉醉在葡萄酒中。他在著名的葡萄酒醉歌《襄阳歌》中写道:“……,鸬鹚杓,鹦鹉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遥看汉江鸭头绿,恰以蒲萄初酦醅。此江若变作春酒,垒曲便筑糟丘台。……”诗中李白幻想着将一江汉水都化为葡萄美酒,每天都喝它三百杯,一连喝上一百年,也确实要喝掉一江的葡萄酒。另外,从诗中也可以看出,当时葡萄酒的酿造已经相当普遍了。

  曾经官至吏部侍朗、京兆尹的大诗人、大学者韩愈,在《蒲萄》诗中写出了他种植葡萄的细心:“新茎未遍半犹枯,高架支离倒复扶。若欲满盘堆马乳,莫辞添竹引龙须。”

  此外,白居易也有很多与葡萄酒有关的诗句。《和梦游春诗一百韵》中有“带襭紫蒲萄,袴花红石竹”;《房家夜宴喜雪戏赠主人》中有“酒钩送盏推莲子,烛泪黏盘垒蒲萄”;《寄献北郡留守裴令公》中有“羌管吹杨柳,燕姬酌蒲萄”。

  刘禹锡也在《蒲桃歌》中写道:“野田生葡萄,缠绕一枝高。移来碧墀下,张王日日高。分岐浩繁缛,修蔓蟠诘曲。扬翘向庭柯,意思如有属。为之立长檠,布濩当轩绿。米液溉其根,理疏看渗漉。繁葩组绶结,悬实珠玑蹙。马乳带轻霜,龙鳞曜初旭。有客汾阴至,临堂瞪双目。自言我晋人,种此如种玉。酿之成美酒,令人饮不足。为君持一斗,往取凉州牧。”全诗写出了他从种植葡萄到收获葡萄的整个过程,包括修剪、搭葡萄架、施肥、灌溉等栽培管理,并且获得葡萄大丰收。

  在唐代的葡萄酒诗篇中,最著名的莫过于王翰的《凉州词》了。诗中写道:“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边塞荒凉艰苦的环境,紧张动荡的军旅生活,使得将士们很难得到欢聚的酒宴。这是一次难得的聚宴,酒——是葡萄美酒,杯——则是夜光杯。鲜艳如血的葡萄酒,注满于白玉夜光杯中,色泽艳丽,形象华贵。如此美酒,如此盛宴,将士们莫不兴致高扬,准备痛饮一番。正值大家“欲饮”未得之际,马上琵琶奏乐,催人出征。这酒还喝不喝呢?这时,座中有人高喊,男儿从军,以身许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有酒且当开怀痛饮! 醉就醉吧,就是醉卧沙场也没有什么丢脸的,自古以来有几人能从浴血奋战的疆场上生还呢! 于是,出征将士豪兴逸发,举杯痛饮,明知前途险厄,却仍然无所畏惧,勇往直前,表现出高昂的爱国热情。

  在众多的盛唐边塞诗中,这首《凉州词》最能表达出当时那种涵盖一切、睥睨一切的气势,以及充满着必胜信念的盛唐精神气度。明朝王世贞称此诗为“无瑕之璧”,与王昌龄的《出塞》同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此诗也作为千古绝唱,载入中国乃至世界葡萄酒文化的史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