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期酒,收藏葡萄酒的重要途径
2013-08-22 15:02 来源 : 《葡萄酒》杂志2010年4月刊 作者 : 杨敏
“Primeur ”,名词,时鲜。“En primeur",名词,期酒。
春暖花开的四月,又是到了法国波尔多每年一次的“Dégustation de la barrique"---- 围着酒桶品新酒。
2010年据说是历史以来最好的年份。而这次的“degustation de la barrique" 报出来的“En primeur"的价格就能佐证他的价值了。
期酒是投资葡萄酒的一个很经济的来源。
而我个人,更喜欢的是收藏老年份的葡萄酒。
我的酒窖里,残留成套的只有2003年份的波尔多五大名庄,2002年的波尔多九大名酒---除耳顺熟能详的拉菲,拉图,玛歌,奥比安,和木桐五种外,还有波尔多酒王柏图斯,左岸的奥比安使者,右岸的欧颂和白马。
还有酒标破损隐能辨认的1923年的伊甘甜酒---已如琼浆一样粘稠。还有1940年的CALON-SEGUR,1938年的MONTROSE,1945年的CERTAN DE MAY,一瓶存世最后一瓶的1870年拉菲等等。如数家珍却屈指可数。
我收藏名酒有三大原则:
一是收藏成套系列的。如曾经是我的最爱的1971直到1982年份的成系列的木桐。不错的酒和每年不同的艺术酒标。可惜木桐70年代没有太出彩的年份。这套花了我很大精力才齐全的酒最后落户到另一个爱好者手里了。成套五大名庄的2003年份是满分;而2002年的9大名庄是我从一个专业收藏公司手里求到的,有完整的签章和印记包装---收藏成套系列的精力和金钱难度都很大,而这正是他的魅力所在之一。
第二原则是收集稀缺的。如1500毫升的1982年拉菲。750毫升的1982年拉菲在国内并不少见,但1500毫升的并且保管完好的,国内可能就是我这一瓶了。大容量的名酒产量本来量就不多,同样年份的大容量的保存比小容量的要表现更好,所以其价值更好。
还有如1945年的CERTAN DE MAY,此酒每年仅产27000瓶,而1945年是此酒的第一年。放到法国都是很稀罕的。
当然还有更多的理由就是发现值得去“En primeur"的酒。当国内很多酒迷痴迷波尔多的期酒时,有更多的行家,特别是日本,中国台湾的高手去追求小众的好酒。如勃艮第地区的“Clos de la Perriere Dne Joliet”,2005年份的酒质可以跻身一级酒庄之列,而900多年的历史也使其有着深厚的底韵。但很少的产量和极其的低调,使国内消费者对其严重的被低估。
还有如法国南部三大名庄的普吉奥酒庄(Château Puech-Haut )2001年的“第四十”,产量3246瓶,中国只有31瓶。自2006年以来其价格已经翻了三翻。法国最大产区的郎格多克-鲁西荣LANGUEDOC-ROUSSION产区的多玛士•嘉萨(Daumas Gassac),美国《Wine Spectator》杂志把1982年的此酒评了满分100分,而她是一款VDP级别的酒。可惜成名后的此酒的收藏价值却比不上成名之前。这些小众的酒需要对法国的酒历史和发展有着较深的了解和敏锐度。
第三原则就是,于我而言有意义的酒。好朋友的生日,那些同年份的名酒当然是不二选择;还如2009年我利用工作便利加上一年的收入“En primeur"了普吉奥酒庄(Château Puech-Haut )的300瓶2009年份的“第四十”。这个酒九年才产区区几千瓶(2002到2008年因达不到“第四十”酒的标准而没有装瓶)。可遇而不可求的------这年我结婚----而这年是法国据说是历史以来最好的年份.........
收藏名酒的来源:
当然第一选择是“En primeur"。可惜波尔多的名庄期酒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去玩的游戏。几百年的岁月为他们营造了一套相对封闭的圈子。即使不差钱的买家也只能尽量缩短到达第一手的距离。除了这些耳顺熟能详的不可及的名酒外,很大酒庄还是可以直接订到期酒的---如果关系够好而且信息够灵通。
除了保持和这些酒庄经常的联系外,我的酒的最多来源是拍卖市场。而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是去法国最专业的名酒拍卖网:www.idealwine.com. 每一瓶酒都有详尽的身份证的介绍,和历年来的价格指数曲线图。数年下来,我是他们限额100名的VIP会员之一。不定期有不显世的名酒品尝和鉴别。但是利用这个拍卖网需要足够好的法语或英语能力。毕竟外语的网页上动辄就是上万的交易。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来源就是朋友、收藏家的圈子。法国人爱酒,几乎家家都有自己的收藏品。如果性格投机,有时收获匪夷所思。我就曾经在法国做了一餐康师傅的方便面而收到一瓶1982年拉图名酒的回报。想想都有去法国开个方便面厂的冲动。这个圈子的酒因为不是非职业的,有时其酒的来源和保存更可信。
藏酒的归宿:
一瓶瓶藏酒被我利用往返中法的机会像蚂蚁搬家般带回国内。
归宿之一是朋友家的酒窖。一瓶同年龄的名酒会使朋友在生日那天小小的感动一下;
一种归宿是置换了酒资,以供我有继续收藏的能力。那瓶在国内似乎仅有的1982年的1500毫升的大拉菲贡献了近6位数的惊喜;
更多的归宿是在相见恨晚相谈甚欢的场合,“樯橹灰飞烟灭”。如同2009年的某一天,面对一个惺惺相惜的葡萄酒痴迷者,行李箱中越洋而来年限量4000瓶的1999的山峰之园和1983年的木桐就这样献身了。
山峰之园一如MICHEL ROLLAND大师的酒的一贯表现---大尺寸自不待言。平衡浑厚,香气四溢。从刚刚开瓶时的口紧到慢慢的绽放,如大海,如高山瀑布,如漫山的牡丹,如黄山不绝的云海---而83年的木桐,刚开时,酒偏砖红色的。自然不如山峰之园的大气与正统。对之与山峰之园,两种风格迥异,竟然很难分出高下之分。我想大气与浓厚还是大多数国人更加喜欢的口感。
在二小时之后我才发现木桐1983年的真正魅力----除了色彩依旧外,其香味平衡致密交融而复杂。口感均衡而余味悠长变化不息。酒迷痴谈“感谢你让我尝了33年以来喝到的最好的酒。”于人如此,而酒又何尝不是?为了这一短暂的美丽而等待了26年!!
还留下最后一层酒了,四五个小时后却已经略有酸味而不平衡---死了!1983年的木桐等候了26年,终于绽放出其灿烂的一面便悄易逝去。去得悄悄的却又迅速。
一个短暂的下午,见证了一个生命的似乎还略有青涩,到灿烂绽放,再到昭颜暮人迟老。我似乎见到了流水西去的清流之上漂着的几瓣红色的花瓣,夕阳树影之中悄然而去-----
再如前几天喝了一瓶1988年的大龙船。久慕其名,却显给了你一个佝偻而去的背影。20年的名声加上几万日的小心呵护却留下了深深遗憾。
收藏名酒的投资回报于我而言只是理论上的数字体现而已。一直囊中羞涩的我欣慰的是,发现和珍爱着值得珍藏的所爱,让他在生命最灿烂时尽情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