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名庄——蒙大菲前传,异想天开的美国梦

2013-07-12 17:13 来源 :  《葡萄酒》杂志 作者 :  Monique Lee 图:Robert Mondavi

分享

  在加州只出产劣质散装酒的年代,他就异想天开地坚信加州能出产与世界顶级名庄比拼的佳酿;在一个大家都抱孙子准备退休的年龄,他却因梦想与家族决裂,还白手起家建起了用自己名字命名的世界名庄罗伯特·蒙大菲庄园。异想天开,造就了他作为美国现代葡萄酒之父的一生,罗伯特·蒙大菲酒庄的成功,也正如创始人本人所说,是一场美国梦的盛宴。

  异想天开的梦想家
  异想天开,对于大部分人而言,这也许是个贬义词。但对于罗伯特·蒙大菲(Robert Mondavi)而言,这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必须具备的特质。他就是那位将葡萄酒当一门艺术来经营的梦想家。艺术与商业,本是两个很难平衡的矛盾体,然而,他成功地将两者融入到了他的事业与生活当中。
  在加州只出产劣质散装酒的年代,他就异想天开地坚信加州能出产与世界顶级名庄比拼的佳酿,并坚信那个只消费平价散装酒的市场总有一天会向高端精品葡萄酒敞开大门;在一个大家都抱孙子准备退休的年龄,他却因梦想与家族决裂,还白手起家建起了用自己名字命名的世界名庄罗伯特·蒙大菲庄园(Robert Mondavi Winery)。在纳帕这个产区才刚刚登上世界葡萄酒版图时,他已将“作品一号”(Opus One)与世界名望家族罗斯柴尔德(Rothschild)的名字紧紧地连在了一起。这些异想天开,造就了他作为美国现代葡萄酒之父的一生,罗伯特·蒙大菲酒庄的成功,也正如创始人本人所说,是一场美国梦的盛宴。
  然而,任何伟大的理想得以实现,都有它历史的必然性。如果说,谁在加州葡萄酒需要转型的时候出现,并将其推向世界葡萄酒的舞台,那么那个人一定是罗伯特·蒙大菲。

  改变一生的美国梦
  52岁,对于很多人而言已是一个知天命的年龄。然而,对于罗伯特·蒙大菲而言,这才是他人生真正的开始。五十二岁之前的他,拥有着一家那时纳帕谷小有名气的酒庄,与他善解人意的妻子,三个富有才干的孩子以及他的兄弟父母一起生活着。当时,庄园出品的餐酒虽不能令他们过上富裕奢华的生活,但也能确保他们过得安逸自在。
  然而,1962年的那次欧洲之行,彻底改变了这个家族以及罗伯特·蒙大菲的命运。那年,罗伯特与其第一任妻子玛奇(Marge)拜访了波尔多(Bordeaux)、勃艮第(Burgundy)、托斯卡纳(Tuscany)、莫赛尔(Moselle)等世界著名的葡萄酒产区。这一次的行程里,罗伯特领略到了当时美国加州与世界顶级产区的差距——欧洲顶级的酒庄将葡萄酒当作一门艺术,而美国的大部分酒厂只把葡萄酒当作生意。更确切地说,当欧洲的庄主们考虑将风土个性与家族灵魂注入酒中的时候,美国人还停留在葡萄的产量与含糖量等问题上。另一个重要发现是关于法国橡木桶的运用。罗伯特发现,法国所有一级和特级名庄都使用100%全新法国橡木桶,而二、三、四、五级庄则使用不同比例的旧橡木桶。他坚信,这是顶级葡萄酒如此复杂、深邃、细腻的原因之一。
  这些发现对罗伯特而言都是他人生一次转折的机会,也激发了他从小就一直坚持的价值观:无论做什么,只要是自己选择的,就必须做到最好。罗伯特自那次欧洲之行起,便萌生了酿造世界顶级佳酿的念头。回归现实,那时的纳帕谷只有二十多家酒庄,且大部分以酿造平价的餐酒为主,然而,纳帕同样有着优越的风土条件,倘若能够结合旧世界积累下来的酿酒经验,那么纳帕同样可以出产世界顶级的佳酿,罗伯特坚信着这一点。回到纳帕后,罗伯特试图说服他的家庭成员,将他们的家族酒庄查理斯·库克庄园(Charles Krug Winery)打造成出产高端精品葡萄酒的庄园。当然,喝了大半辈子餐酒的美国移民家族觉得他的这个想法太过天真。罗伯特的哥哥皮特(Peter)与母亲都不支持他的这一冒险的想法。罗伯特甚至与皮特产生了极大的冲突,并闹上了法庭。最后,罗伯特为了实现自己新的梦想,离开了家族庄园。

  进军世界的使命
  这场家族的争斗,使罗伯特·蒙大菲更明确了自己的目标,那就是创建一家世界知名的酒庄,将欧洲的传统酿造工艺与美国的技术、管理方法与营销方式相结合,酿造出能与顶级佳酿媲美的葡萄酒,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来到纳帕谷享受那里的美食美酒。这一信念,要在当时以消费平价餐酒为主的美国市场上实现,简直是天方夜谭。可是,富有远见的罗伯特则坚信,市场是人做出来的。家族的反对与市场的大气候完全没有动摇罗伯特酿造高端葡萄酒的信念。
  任何伟大的葡萄酒都是从葡萄园开始。已拥有三十多年酿酒经验的罗伯特也深知这一点。罗伯特来自一个从意大利移民到美国的意大利家族,其父亲起初由采矿工做起,随后来到加州发展葡萄采购与销售的工作。因此,罗伯特从小对葡萄的质量以及原产地就有了一定的认识。当他决定要酿造世界级的葡萄酒时,他找到了富有经验的葡萄种植者路易斯·马提尼(Louis M. Martini Sr.)为他选购葡萄园。路易斯最后向他推荐了位于Oakville的To Kalon,也就是现在出产罗伯特·蒙大菲酒庄纳帕谷珍藏赤霞珠这一世界著名佳酿的地方。他告诉罗伯特,那里是出产全加州最好的赤霞珠的土地之一,而“To Kalon”在古埃及文中的意思正是“绝顶美丽”。
  葡萄园美丽的景色也是吸引罗伯特的原因之一。因为从决定创建自己的庄园那刻起,“分享”这一理念便根深蒂固地植入了罗伯特的心中。1966年的纳帕谷并不是一个受欢迎的旅游胜地,而刚刚起步的蒙大菲酒庄也没有资金去支持酒庄的推广与宣传。所以,通过美丽的To Kalon来吸引游人到此品尝并购买葡萄酒,成为酒庄主要的推广策略。罗伯特相信,口碑与品牌是靠人气聚集起来的。
  “让世界各地的人都来加州品尝上好的葡萄酒”成为了罗伯特·蒙大菲的又一个听起来挑战巨大的使命。此时,玛格丽特·碧耶维(Margrit Biever)的出现给酒庄注入了新的希望。出生于瑞士的玛格丽特从小接受了优等的教育,在语言与艺术方面都极具天赋。她帮助罗伯特实现了“将葡萄酒当成一门艺术”的梦想,并通过邀请世界知名艺术家到酒庄创作,在酒庄举办户外音乐节(August Moon Concerts)以及厨师大赛(Great Chefs at Robert Mondavi Winery)等活动吸引了美国及世界各地的大批艺术、音乐、美食爱好者。1980年,玛格丽特嫁给了罗伯特·蒙大菲,成为了他的第二任妻子,与罗伯特一起创建了罗伯特·蒙大菲葡萄酒学院(Robert Mondavi Institute for Wine and Food Science),并一直在加州葡萄酒教育及文化推广等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对话蒙大菲酒庄首席酿酒师
  不久前,遇上了酒庄的首席酿酒师吉娜维芙·詹森(Genevieve Janssens),这位在蒙大菲庄园工作了30年的酿酒师告诉我,来自摩洛哥并师从波尔多著名酿酒师Jean Ribereau-Gayon与Emile Peynaud的她一直留在美国以及蒙大菲庄园的原因:“罗伯特·蒙大菲先生是个非常欢乐的人,和他一起工作非常愉快,他重视他的每一位员工,他让每一个人尽情地发挥和实现自我价值,他让我们都感受到了自己的重要性。”我告诉她,我打算写一篇关于蒙大菲庄园的文章,但这个由美国现代葡萄酒之父创建的酒庄,实在太多太多的故事了。她笑着为我推荐了一本书:“《收获的喜悦》(Harvest of Joy)是我这么多年来一直放在床边的一本书,每当我对工作与生活有疑问时,我就会拿起它读一下,思路又回归明朗了。这本书是我们酒庄所有员工的指南。我非常乐意叫我的助理寄一本给你,那也许对你写作有帮助。”见面后的第三天,我便收到了从美国罗伯特·蒙大菲酒庄快递过来的《收获的喜悦》,而詹森女士那时应该还在飞机上。


Genevieve Janssens

  W=《葡萄酒》杂志 G=吉娜维芙·詹森
  W:罗伯特·蒙大菲在你心中是怎样的?
  G:他是一个充满魅力的领导者。他非常尊重我们的建议,并会放权让我们去实现自己的想法。当我们达到他设定的目标后,他又会给出另一个更高的目标。因此,和他一起工作是非常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他总是非常大方,他关心的不仅是自己酒庄的发展,而是整个加州葡萄酒产业的发展。1966年,加州新开了很多酒庄,但大部分酒厂的设备都不大齐全,当有人向他借资金、借设备时,他会毫不犹豫地说:“拿去!”他对社会有着很强的责任感,他是第一个在加州举办葡萄酒拍卖会的人,每年筹集的上百万资金都会用回到加州人民的身上,资助当地医疗、教育、文化的建设。

  W:为何选择加州与蒙大菲庄园?
  G:
相对比旧世界的产国,那时的加州还是一个等待人们开拓的土地。那时的我已久闻罗伯特·蒙大菲先生的大名。我第一次拜访加州是以游人的身份,我走进酒厂并与那里的人交谈后,我发现这正是我一直在寻找的,一片充满生机与潜力无限的土地,我为蒙大菲先生的酿酒理念所折服。于是,我直接就向酒厂递交我的求职申请,数月后我便以实验室初级研究员的身份进入酒厂工作。1978-1979年期间,由于我是酒厂里为数不多会说英语与法语的员工,因此被安排协助刚刚起步的“作品一号”项目。

  W:To Kalon 这块葡萄园有何特别之处吗?
  G:
蒙大菲先生当时选择了这片土地,真是一个明智的抉择,如果没有他的慧眼,酒庄
  也没有今天的成就,现在想在加州纳帕找到一块如此优秀的土地,是非常困难的事情。葡萄园位于马雅卡玛丝山(Mayacamas)山脚下,水从高山流下,带来了丰富的矿物质。这里土壤的排水性非常好,构成从沙质土壤过度到黏土。我认为这里的风土可以用勃艮第的那套方式去划分,山坡上的田块可划分为特级园,山腰部分的田块可划分为一级园。我在那里工作了30多年,可至今都无法确切地定义那一片风土,我邀请了一批研究风土的科学家,让他们来帮我们定义,现在非常期待他们的研究结果。我相信,未来的10年,加州将掀起一股“发现最好风土”的风潮,而酒庄所在的Oakville和To Kalon会是其中重要的角色。

  W:罗伯特·蒙大菲纳帕谷珍藏赤霞珠的主要特性是什么?
  G:
总是带有黑色水果、新鲜土壤、矿物的气息,但那种土壤的气息在不同年份的表现不一样,有些偏向于柠檬汁的香气,有些则偏向于薄荷的香气。单宁十足,可以陈年很久。我非常注重橡木桶的选择,木桶赋予酒的甜味可以平衡其丰富的单宁,同时又不会因此喧宾夺主,所以我采用100%全新法国橡木桶。

  W:该酒被业界评为“最具波尔多风格的加州红之一”,你如何看待这一评价?
  G:
我不认同。我可以说是比任何人都要了解Oakville和To Kalon,因为我是这里工作时间最长的酿酒师,我从这款酒中看到的,是完完全全的本地风土。

  W:酒庄还有一款名为To Kalon Cabernet Sauvignon的高端佳酿,它与这款纳帕谷赤霞珠珍藏有何不同?
  G:
那一款是采用100%To Kalon的赤霞珠葡萄酿造的,且都是来自老树藤。每年的产量非常少,所以我们只用于接待贵宾,很少对外销售。

  罗伯特·蒙大菲酒庄纳帕谷赤霞珠珍藏葡萄酒系列四大年份垂直品鉴
  Robert Mondavi Winery Reserve Cabernet Sauvignon Vertical Tasting

  罗伯特·蒙大菲酒庄纳帕谷赤霞珠珍藏葡萄酒2008
  品种比例:85%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8%品丽珠(Cabernet Franc)、7%小味尔多(Petit Verdot)
  品酒笔记:清澈的宝石红带紫色边缘,散发着坚果、黑李子、奶油等香气,入口果香浓郁,黑色果香新鲜充沛,结构扎实,单宁感强劲,余韵悠长。现在只发展出第一层的果香,单宁还有待发展,陈放五年后饮用更佳。

  罗伯特·蒙大菲酒庄纳帕谷赤霞珠珍藏葡萄酒1998
  品种比例:84%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11%品丽珠(Cabernet Franc)、4%美乐(Merlot)、1%小味尔多(Petit Verdot)
  品酒笔记:明亮的宝石红带橘红边缘。带有黑樱桃、草本、香料等气息,香气醇厚,入口有明显的甘草味,单宁依然有力,是一款非常温柔却富有个性的纳帕赤霞珠。

  罗伯特·蒙大菲酒庄纳帕谷赤霞珠珍藏葡萄酒1988
  品种比例:83%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14%品丽珠(Cabernet Franc)、3%美乐(Merlot)
  品酒笔记:透彻的砖红色,香气较为内敛,散发着动物、烟草、红茶等陈年后的芳香,入口单宁密致,已发展得非常平衡,但单宁依然有待发展。

  罗伯特·蒙大菲酒庄纳帕谷赤霞珠珍藏葡萄酒1978
  品种比例:92%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5%品丽珠(Cabernet Franc)、3%美乐(Merlot)
  品酒笔记:透彻的橘红色,带有干树叶、甘草、雪茄等醇厚的芳香,单宁柔顺细腻,口感平衡,是一款让我真正想起蒙大菲梦想的酒款—没有粗糙的果香与橡木味,圆润、优雅、平衡。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