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葡萄酒
2013-04-01 11:28 来源 : Decanter 中国醇鉴 作者 : 李德美
“葡萄酒是采用新鲜的葡萄或者葡萄汁经过完全或部分发酵获得的酒精饮料”。如果我这样回答这个问题,或许会遭到大家拍砖。
最近十几年来葡萄酒在中国越来越火热,虽然它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构成部分,但是,中国消费者一旦发现它的美妙,也就开始享用。在上个世纪末期,中国消费者由于“法兰西悖论”的影响,而大赞葡萄酒的健康功效,甚至有人虔诚地用量杯计量每天坚持饮用——为了自己的健康。为了健康喝葡萄酒,成了推广葡萄酒的主要理由。然而,故事讲久了,就会有些人仔细去思考:葡萄酒毕竟是一种酒精饮料,酒精对于人体的影响好比一把双刃剑,摄入酒精,增加了肝脏负担,法国人肝脏发病偏多这一事实,被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在人们津津乐道的“法兰西悖论”中指出:法国人由于饮用较多葡萄酒而少患心脑血管疾病,大力推动这个言论传播的,肯定都是卖葡萄酒的,因为,在这个调查中,也提到了“法国人食用较多的橄榄油”。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低归功于谁,还很难说。
劝说消费者“为了健康而选择消费葡萄酒的理由”耳能熟详后,也有人进行五花八门的创新:“喝葡萄酒很时尚”就是其中一个创新理由——葡萄酒杯为透明玻璃(或者水晶)高脚杯,透过杯壁看葡萄酒液,那种晶莹剔透的色彩确实诱人,纤纤细指轻轻捏着亭亭玉立的杯脚,再加上参加葡萄酒会(或者晚宴)往往对着装有要求,置身于这种氛围,似乎端起高脚杯的那一霎那,突然就时尚了、有品位了,广告里常常做如此渲染。
殊不知,相对于葡萄酒的几千年发展历史,高脚玻璃杯的历史实在微不足道:17世纪末期,人们才开始制作透明的玻璃高脚杯。而今天对于葡萄酒杯选择使用的技术与理念,也不过是最近几十年的事情。
端起高脚杯就时尚了、有品位了?这跟葡萄酒有多大关系呢?
一方面“葡萄酒”作为一个名词很是火热,另外一方面葡萄酒消费在中国酒类市场中无论是消费额还是消费量,却不温不火——远比不过啤酒、白酒和黄酒,在世界葡萄酒生产相对于消费持续呈过剩状态,再加上世界经济不景气,各路人马都寄希望于经济持续增长的中国葡萄酒消费市场。“希望与现实的强烈反差”也在提醒我们,肯定是我们推广葡萄酒的什么地方有问题了。
再回到题目的问题:葡萄酒是什么?它不过是一种食物(饮品),一种具有丰富滋味的食物(饮品),从产生和几千年来的传播来看,人们一直将葡萄酒当成一种食物,一种具备一定作用、功能的食物。
葡萄酒的产生,本是劳动人民认识自然现象并为己服务的简单过程。或许没有忘记,法国等旧世界国家,曾经人均年消费葡萄酒达到过百升以上的水平。葡萄酒是大众的,所以也就没有产品过剩的烦恼。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在神化葡萄酒的运动中推波助澜,葡萄酒被无尚地神圣化,“神”不能成群而存在的,于是,“被神化的葡萄酒”也就必然会出现过剩的烦恼。
走下神坛,“为有限的贵族服务”转变成“为无限的大众服务”,似乎才是解决葡萄酒产业产品过剩的有效出路。
在中国,与葡萄酒有关的礼仪也被推至崇高的地位——很多时候,消费者战战兢兢地尝试接触葡萄酒时,却被一只无情的大手打掉了仅有的那点勇气——消费者总是被告知这也不对那也不对,于是消费者说:我还是喝白酒和啤酒吧,没有人会批评我。
让消费者先喝起来,不用在乎形式与方式,只要喝的是葡萄酒,久而久之,总有一部分消费者会主动研究那些“葡萄酒文化”的知识。只有建立在一个广泛的消费群体基础上,成熟消费群体才能够足够强大,进而引领葡萄酒消费市场,不要在开始迈步之时,划定过多的清规玉律,让消费者轻松地端起葡萄酒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