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葡萄酒 (一):葡萄酒好喝吗?
2013-12-27 15:29 来源 : 普知杂志 作者 : 郝利文
印象里第一次喝到真正的葡萄酒,是1999年秋在意大利米兰工作的时候。那时我在一家意大利公司,从事的是和葡萄酒无关的糖果行业。还记得因为是第一次出国,心里充满了新鲜和好奇,甚至在飞机上见到那么多老外,也好像已经身临异国一样。邻座的瑞典老太太特热情健谈,几乎和我聊了整整一个航程,还教我用漱口水的方式练习小舌音。
到了意大利这个美丽的国度,处处美景让我流连忘返,几乎每一天我都给在上海的好朋友们写游记。美食更是不胜枚举,不过最难忘的还是意大利同事带我去吃的大餐。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威尼斯旁边的一个静谧的小镇上,我们沿着条安静的小河,走到了一个老式房子里的餐厅。一进门,发现竟然和我们中国的海鲜餐厅一样,门口也有很多生的海鲜陈列在冰上。坐在靠窗的位置,我们点了生虾色拉,意大利米饭,还有煎鱼。当然意大利同事还点了起泡葡萄酒。第一次看到葡萄酒中那些活跃升起的泡泡们,我不禁倍感惊奇。看着我迷惑的样子,同事向我介绍了葡萄酒的种类,红的,白的,带泡的,安静的。我似懂非懂,只记住喝的是带泡泡的葡萄酒。
回国后,当时的老板请全部门同事去上海的意大利餐厅吃饭,由于有了海外用餐经验,我自告奋勇地要求点葡萄酒。酒侍递给了我酒单,看着那些长长的奇怪的名字,我的头就懵了。我放下酒单,和我的意大利老板说,我要点在意大利喝过的带泡泡的葡萄酒。看着他有点好笑的表情,当时的我还有点不知所以。(当然,后来知道应该叫气泡酒,想想真是惭愧。)
2004年初,我进入了葡萄酒行业。刚入行没几天,公司就派我去参加在上海举办的法国波尔多名庄酒晚宴。有好几家城堡的庄主来了,带来的都是上好的年份,门票也是昂贵而难求。可是,看着那么多名酒在我面前,当时真的叫茫然不知所措。虽然参加过公司法国同事办的培训,不过对葡萄酒还是知之甚少。装模作样地拿起酒杯品酒,但是每一支酒喝起来,味道都好象差不多,完全不能体会其中的微妙差别。真的是外行看热闹!现在回想起来很后悔,那时只顾着和邻座的人聊天而冷落了杯中的好酒,浪费了喝到那么多好酒的珍贵机会。而这样的机会现在看来,真的是难得且可遇而不可求。
作为葡萄酒的初学者,酒中的酸和涩是一开始是很难接受的。参加很多酒会,每每喝到高酸度或涩的葡萄酒,就会皱眉头,心头疑惑,葡萄酒真得好喝吗?于是,自己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怎样才能喜欢上喝葡萄酒。还好,公司里有近千种酒,且风格不同,所以要找到自己爱喝的酒并不困难。香甜可口且不酸不涩的,就是那时我爱喝的酒(就是现在,也会和新酒友们一起喝)。
麝香葡萄(Muscat)是那时必喝的。其实说它具有玫瑰般的香甜更为恰当,那浓郁的香味是令人难忘的,感觉像是鼻子埋进一束盛开的玫瑰花里。口感也极为可人,微甜微酸,好像都是恰到好处,美妙而不招摇,细致但不复杂。那时喝的一款迈克。基阿罗酒庄(Michele Chiarlo)的Moscato(Muscat的意大利名字)d’Asti,中文名叫山中云阿斯蒂莫斯卡,带有细微的气泡,一直非常喜欢喝。每次介绍给刚接触葡萄酒的朋友们,都改变了他们葡萄酒又酸又涩难喝的看法。
颜色也是喜欢鲜嫩的粉红色。那时喜欢的一款美国贝灵哲白仙芬黛粉红葡萄酒。浅如玫瑰花般的红色,冰过后瓶子上带着诱人的水滴,微微的甜,淡淡的酸,入口清新,冰凉,可口,推荐给女孩子没有一个不喜欢的。问同事仙芬黛是红葡萄,加个白字怎么变成粉红了?然后才知道,粉红酒大多是用红葡萄汁和葡萄皮的短暂浸渍(时间为短短的12到36个小时),以此来获得那漂亮的玫瑰红色。
为了尽快获取葡萄酒知识,我也参加公司里和行业的各种品酒会。不过作为初学者,大多数酒喝起来都不知所云,从葡萄品种到产区和等级,全是一无所知。所以那时从不当众评论葡萄酒,知道一开口就露馅了。最惨的一次,老板和我去南方介绍公司新进的旧世界葡萄酒,一看到满桌的法国,意大利葡萄酒就昏了,名字是肯定发不出,更不用讲产区和等级了。最后老板实在看不下去,只好亲自出马,解了我的围。
不过,每次参加酒会,对那些香味明显的酒都是情有独钟,因为那些酒是可以和别人去描述的。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次法国阿尔萨斯婷芭克世家的品酒会,老庄主给我们喝了款他家的琼瑶浆,扑鼻而来的是荔枝的香味,虽然他说了很多香味,如白色的玫瑰花,柠檬,桃子的味道,但是我们告诉他其实最像的是荔枝的香味。在给他尝了荔枝后,他也不断的点头称是。所以,那时有一段时间,我非常喜欢向朋友推荐琼瑶浆,因为知道如何描述她的香气,看着他们点头称是的样子,我也过了把红酒专家瘾(当然是冒充的)。
进公司快半年的时候,老板叫我去参观拜访法国和意大利的酒庄。三个经典的产区,波尔多,朗克地区和托斯卡纳,都是一般人梦寐以求想要去的地方。临行前,我不禁有些担心,像我这样的菜鸟去参观酒庄不会洋相百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