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酒
2013-11-30 11:37 来源 : 经济观察报 作者 : 齐绍仁
不斯文、不学术、不走高端也不拐弯抹角,因为才疏学浅品行不良,我更喜欢直接表白。很多人品酒时会举起酒杯先看看颜色,然后开始大做文章,这颜色发紫,该是新世界,这淡雅红宝石色泽该是旧世界Pinot Noir(黑皮诺)。
但我要说的是,说得再出彩,没喝之前,大部份的判断都是错误的,判断一款酒,味道才是主要依据,颜色可以作为最后分析的辅助。再说了,酒窖和餐厅里自然光线不足,谁能真正看得出来是什么颜色?
闻香时,可以先摇杯也可以先不摇杯,不摇杯先闻,想想,摇杯再闻,想想,两者可有更多对比。通常第一感觉的正确率很高,第二个答案是理性分析出来的,不过两者对比了之后再说,会更准确。
为了确认,喝一口酒吧!
很多人都抿一口,那真是又酸又涩难喝之极。其实喝酒的量最好是五到十毫升,没概念?小时候咳嗽喝的一瓶盖的药水,就这个量。喝了别咽下去,先让酒体在口中跑一跑,转遍整个口腔,稍微吸点气,心里默数到五,然后缓缓咽下。
这样的程序可让你有更多的感受,体会到更多的酒香:果香、花香、胡椒、动物、香草、老家具木材、皮革、森林里雨后的气息……慢慢地呈现在口中,配合着味蕾记忆,刻画出各自的形态。
若记不住,有位朋友点醒:望闻问切,中医诊疗也可以作为品酒的标准程序,好记又实用。
别被其他人高深傲娇的行话吓住,其实对于大多数装得很懂行的人来说,只要你背下几个关键词,也能到达这个水准。比如,“橡木桶太多”;“这个不行,二氧化硫太多”——天知道如果不放二氧化硫,一定运不出产地,放点二氧化硫比喝坏掉的酒好吧?还有这个,“采收不够熟”;最装腔作势得离谱的是,“酒农没洗手酿酒,酒窖不干净”——真正喝过好酒的人知道,那些昂贵的酒,在橡木桶边试饮时,喝不完的都得倒回去,这样算起来,DRC的一桶酒得有上百个人的“痕迹”在里面。
这其实是个有意思的话题,如何来炫耀自己,现在说拉菲已经过气了,人为忽略掉DRC一年还不到一万瓶产量的事实,要和别人说,“我家每天都喝这个呢。”或者巧妙道出自己在念Diplo-ma或master of wine,其他不解释。
一旦喝上了,饭桌上总有喜欢劝酒的人,想想,如果是好喝的酒还用人劝,先为自己多添点都来不及。或许是忘忧的好方法,也许是想赶紧回家,很多人是想把对方放倒因此来个先干为敬,总之,喝别人的酒不肉疼,喝吧!不过,葡萄酒的魅力是慢慢品,喝不醉有点微醺带有稍许的断片但又不失控的记忆。如果喝太快,痛苦也难以让人忘怀,特别是红葡萄酒。
一个被验证过的论点是,若是要慢慢喝,越到后面越重要。出现这种情形通常是懂酒人的群体聚餐,前面都是垫底的,所以速度慢,先把几个凑数的分母喝好了,后面就可大快朵颐剩下的好酒,因此,这样的菜系尽量清淡,以法餐或是粤菜为上着。
若是冲锋杀阵,前面的菜很重要。以品酒之名行畅饮之实,不用想太多,酒不会太好,因此先把自己吃好了再准备上阵,这样的饭局以北京烤鸭或是川菜最好,何时何地都可以搭配。葡萄酒就是这么简单,剩下的,就是葡萄酒浩瀚的知识,没有捷径,请努力。
(齐绍仁系法国酿酒师与葡萄酒讲师,勃艮第大中华区官方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