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槟社会学
2013-11-08 15:37 来源 : 新周刊 作者 : 陈旧
相对于干邑、红酒在中国市场的红火,中国只是香槟市场的第三世界。原因没有别的:香槟还未打动中国女人的心,或者说,中国女性还缺乏选择酒精市场的意愿与能力。
提到干邑,你会首先想起人头马、轩尼诗、马爹利,想起“十三,路易的,吐,我舍不得”。提到红酒,你会想到拉菲、拉图或波尔多,想起宋丹丹语:“我请你喝拉菲”。提到香槟,什么会是你联想起的第一品牌?酩悦、白雪、库克抑或唐培里侬?
在二次发酵法诞生的300余年历史里,这种香味芬芳、气泡绵密的气泡酒一直与节庆、时尚与浪漫联系在一起,向来被认为是最具女性气质之酒,它与干邑被认为是葡萄制酒业的两极。在一场品酒会上,来自中国的法语女翻译皱着眉头抿完一口干邑,说:“真难以想象,怎么会有男人喜欢这样难喝的酒。”
她不了解中国式饭局的特色:在这些官商眉来眼去的所谓商务饭局里,要紧的不是吃喝,而是勾兑。既然是拉关系,最好在晕晕乎乎的状态下进行。中国人又向来腼腆,饭局时长有限,如果不能在半小时内让酒精燃烧,主客都不好意思直奔主题。
所以香槟的不受待见,可以想见。商务宴请,它酒精度太低,喝上两小时只算微醺;馈赠礼物,又显得过于轻浮,毕竟领导大多都是男士;产量有限,本有成为奢侈品的潜质,但又不耐储藏。种种限制之下,中国大陆的香槟进口量,竟然比不上香港。但好在高端香槟本身产量有限,不需怎么推广,便一卖而光。一位高端香槟品牌经理说:“每年中国发货只几百箱,还不够一个VIP用户买的,还要推广做什么?”
但不是所有香槟都有如此高的品牌美誉度。在一些中低价位的香槟与气泡酒市场,也面临着激烈的市场搏杀。在假酒泛滥的夜店,也常见某些品牌香槟出没,但点者寥寥。
根据法国香槟协会(CIVC)统计,2010年香槟酒出货量3.195亿瓶,其中法国本土消费了1.84亿瓶,2010年英国人消费了3550万瓶,美国人进口1690万瓶,中国排名第20,只有区区100万瓶。
在巴黎街头,不乏点一杯香槟呆坐一下午的无聊之人,以单身女性居多。从口感、气味与精神气质上,香槟毫无疑问都是最适合女性之酒。甚至香槟瓶子,也是模仿女性的体型而制。1745年,当时法国路易十五的情妇蓬巴杜女侯爵就说“唯一能够在饮用后赋予女人美丽的是香槟!”。相对于干邑、红酒在中国市场的红火,中国只是香槟市场的第三世界。原因没有别的:香槟还未打动中国女人的心,或者说,中国女性还缺乏选择酒精市场的意愿与能力。
中国酒精市场的领导品牌,都是极具男性气质的,如白酒中的茅台,是国酒、军酒与党酒;几个干邑品牌,级别越高卖得越好,强调“生命之水”的时光价值;度数稍低的拉菲,口感也极冷峻。曾有白酒企业,研制出适合女性饮用的果味低度白酒,但一败涂地,果香浓郁的博若莱新酒,最适合女性饮用,但也远不及波尔多或勃艮第葡萄酒如此成功。
中国的酒窖、超市与烟酒店里,在酒柜台逡巡的,99%是男性。中国女性都不饮酒?也不尽然。中国女性几乎掌握了购房、买车、日常用品的一多半控制权,却在酒精市场的控制权上全线退让。还是法国香槟协会的数据,从中国人购买和消费香槟的目的看,26.5%用于庆典,23.4%用于聚会,18.5%用于赠与他人,17.2%用于日常饮用,14.3%为因公购买……中国人饮用香槟的场合,不外乎庆典、聚会、馈赠与情感约会。当然了,买单者多是男人。
求教专程来中国推广其2002年份两款香槟的唐培里侬酿酒师Vincent Chaperon:“如果让您选择一种广告策略,您会选择说服女性为自己买一杯香槟,还是说服男士为自己的另一半买一杯?”他笑:“我得说,在中国,大多数为香槟买单者,确为男性。他们可能是为了情人节的聚餐或为博取女友欢心。但在法国,很多收入良好、受过教育的女性都会经常为自己买上几瓶香槟,她们认为这是对自己的最好犒赏,就像吃一顿好食物、做个SPA、一次长途旅行一样。”
香槟的流行,离不开一个名流阶层或者女明星圈层的推动。香槟在法国的流行,离不开路易十六之王后玛丽·安东尼特,她因过分奢侈而导致夫君亡国;香槟在美国的流行,离不开玛丽莲·梦露、伊利莎白·泰勒为代表的一批大明星。她们都成长于物质丰裕年代,而且都带有一种纸醉金迷、不加节制的略带粗俗的气质。
这种气质现在中国倒一点都不缺。但中国的女明星们都干什么去了?无论经济抑或精神,都依附于权贵阶层,她们还缺乏引领生活方式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