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佳乐酒庄:铸造半个世纪的辉煌
2012-08-10 16:51 来源 : 《中国葡萄酒》 作者 :
分享
此次寻访的吉佳乐(E.Guigal)酒庄位于法国罗讷河谷北部有名的罗第产区,从难被驯服的蛮地到法国著名的葡萄酒产区,吉佳乐家族为罗第产区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在罗第南面的小城昂普依(Ampuis)起家,吉佳乐家族只花费了短短三代人的时间,就建成了法国屈指可数的重量级酒庄,并且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今每两瓶罗第葡萄酒中就有一瓶来自吉佳乐家族。
罗第(Cete Retie)位于法国罗讷河谷(Cete duRhone)产区最北部,靠近历史名城维耶讷(Vienne),距离里昂(Lyon)不过半小时车程。这里是法国日照时间最长的地区之一,罗第在法语里的原意就是“炙烤之坡”,两个字母“o”上的长音符号像是头上的两顶帽子,提醒来这里的人们在出门前一定要做好防晒准备。
今天的罗第是法国最著名的(当然也是最昂贵的)葡萄酒产区之一,可就在半个世纪前,罗第的面貌还与今天有着天壤之别。20世纪60年代末,产区葡萄园总面积不足70公顷,不到现在的1/3,最大原因是这里山势陡峭。只有采用和我国云贵地区一样的梯田方式,将葡萄栽种在用条石围出的小块台地上,才有可能保持住水土。所以,酒农的田间工作也异常困难,有些地段葡萄收获时,甚至需要在工人腰间系上安全带以防不测。这些额外开销都让这里的种植成本太过高昂,所以产区一直发展不起来。直到70年代中期,人们终于克服种种不利条件,让这里独特的风土条件绽放出光彩。葡萄园在这一时期获得极大发展,出产的葡萄酒被世界各国买家竞相求购,罗第因此一举超过埃米塔日(Hermitage),成为了罗讷河谷北部的头号产区。在这期间,有一个家族对此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们就是吉佳乐家族。
非凡的创业历程
吉佳乐家族的发展过程,更像一个法国版的“美国梦”。1923年,家族第一代成员埃蒂安·吉佳乐(EtienneGuigal)搬到了罗讷河谷北部的小城昂普依居住。那时他只有14岁,在两次世界大战间短暂的和平岁月里,年轻的埃蒂安将全身心投入到当地的酿酒业中。最开始他为当地最大的酒商维达尔-福勒里(Maison Vidal-Fleury)工作,这家老牌酒庄的历史可追溯到1781年,是当地酒业的领袖。埃蒂安在这里工作了整整15年后,于1946年创立了吉佳乐酒庄。起初一切都很顺利,但60年代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让埃蒂安的双眼几乎完全失明,家族事业也因此陷入了困境。他年仅17岁的儿子马塞尔·吉佳乐(Marcel Guigai)临危受命,接过了父亲的工作。在马塞尔的努力下,吉佳乐酒庄一步步发展壮大,成为今日庞大的酒业帝国。马塞尔不仅是一名才华横溢的酿酒师,还同时兼具非凡的商业头脑,出道以来,他似乎总是能走在时代的前列。
60年代,初出茅庐的马塞尔大胆采用全新橡木桶来陈酿葡萄酒,这在罗讷河谷产区是破天荒的第一次。很多酒农激烈地指责他,甚至说他的做法违反了产区法规,这让年轻的马塞尔承受了很大的压力。但几年后,吉佳乐酒庄出色的成果,就让很多酒庄群起效仿。马塞尔还做过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和一些酒庄主一起,反对城市化进程侵犯农用土地。他们最终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这对整个产区未来的发展,具有极深远的影响。
70年代,马塞尔最先对当时滥用化肥和杀虫剂的行为提出抗议,提倡用传统的方式来管理葡萄园。这种注重环境保护的观念,直到80年代末期才被人们普遍接受。事实证明,马塞尔的葡萄树在不使用化学药剂的情况下,根扎得更深,酒也酿得更为醇厚。相反,很多酒农在未来20年里,却为土壤里不能降解的化学物质和自家淡而无味的葡萄酒头痛不已。
80年代,在同行仍沿用传统的、无法控温的木质大桶进行发酵时,马塞尔最先采用了新型的、可控温的不锈钢酒罐进行发酵,同时还为酒庄引进了拣选葡萄的传送皮带。这些新产品在当年非常稀罕,价格也不菲,而且很多人也对使用效果持怀疑态度。如今这两样已是酒庄的必备设备,它们保证了葡萄酒品质更加稳定,无论年份好坏都能酿出出众的酒。
除了酿造高水准葡萄酒外,并购是吉佳乐家族在短时间内迅速壮大的另一个重要原因。马塞尔进行的第一项重大并购颇具象征意味。1984年,他全资收购了他父亲曾为之工作过的老牌酒庄维达尔一福勒里;2001年,他先后买下路易·格雷帕酒庄(Domaine Jean-LouisGrippat)和瓦路易酒庄(Domaine deVallouit),这两家酒庄都在罗讷河谷北部产区拥有许多优质葡萄园;2006年,马塞尔又买下罗第产区第二大酒庄波瑟里(Domaine de Bonserine),这些并购,保证了吉佳乐酒庄出产的葡萄酒无论是在产品质量上还是产品种类上都在当地稳居前列。
颇有规模的酒窖
尽管吉佳乐家族在1995年就从市中心搬到罗讷河边的昂普依城堡居住,但是酒庄的总部――酿造和贮存中心依旧在昂普依市中心的酒窖。这也是此次酒庄之旅的重点。酒窖紧邻N86国道,交通便利且离葡萄园很近。酒窖的地上部分分建在国道两侧,而地下部分则通过一个地道连成一体。
酒庄专门负责对外接待工作的史蒂芬·克罗赞(Stephane Ctozet),带领大家参观酒窖的各个部分。经过多年的经营以及前后多次扩建,酒窖目前的占地总面积已有3公顷之多。发酵和贮藏区位于地上,发酵区在公路南侧,放置着数十个容积1万升的大型不锈钢酒槽。葡萄在收获后都被送到这里,经过拣选、除梗破碎后,进入不锈钢罐中进行发酵。发酵完成后,酒汁被取出,并通过地下隧道送入公路对面的贮藏区。在这里,有经验的酿酒师会将自流汁与压榨汁或不同品种葡萄酿的酒汁按照比例进行勾兑,并在低温下静置3周左右,让酒的状况稳定下来。之后所有的葡萄酒都会被送往酒窖的地下部分,放置在全新的橡木桶中,完成最后的苹果酸一乳酸发酵和陈酿过程。
相比地上,酒窖的地下部分可以说是各个时代的混合体。靠近公路的酒窖是老庄主埃蒂安于1957年修建的,这也是酒窖最初的部分,现在这里存有不少老式木质酒槽,用来陈放一般的罗讷河谷地区级AOC葡萄酒。往南一点是90年代初修建的部分,这里采用了先进技术,温度常年控制在12℃,湿度为87%,酒窖里还安置了防震装置。最新的酒窖在2000年前后完工,这是地下最大的部分,占地1.5公顷,相当于将原有面积扩大了一倍。而我们最后参观的部分位于公路另一侧的地下,这是酒窖里最古老的部分,建成于两个半世纪前,有着天然的良好贮藏条件,与上层现代化的不锈钢设备相映成趣。
独一无二的佳酿
数十年来,吉佳乐酒庄出产的葡萄酒,得到全世界的拥趸,其中包括著名酒评家罗伯特·帕克(RoberrParker)。他早在80年代中期时就曾这样写道:“过去26年我参观了无数酒庄,拜访了众多酒农,可没有一个人像马塞尔·吉佳乐一样如此狂热地关注葡萄酒的品质。”1985年到2005年之间,吉佳乐酒庄葡萄酒总共赢得了帕克的21次满分评价,这在全法国范围内也是最多的。
如果说上面的介绍是他家之说,那接下来对于吉佳乐酒庄酒品的品尝,则更能代表笔者的亲身感受。在酒窖的品酒区,笔者品尝了酒庄的多款酒品。先品尝了酒庄酿造的3款白葡萄酒和5款红葡萄酒,均有相当高的水准。高潮在这之后,就是品尝来自罗第的三大王牌酒:拉多纳(La Ladonne)、穆里纳(La Mouline)和图尔克(La Turque)。1995年,在买下昂普依城堡后,马塞尔成立了昂普依城堡酒庄(CMteau d’Ampuis),将最高端葡萄酒进行统一管理,其中最核心的就是这三款酒。拉多纳、穆里纳和图尔克其实是酒庄在罗第拥有的3块顶级葡萄园,都位于昂普依城北面向阳的山坡上,穆里纳所处的地方被称作金色坡(Cote deBlonde),图尔克来自于棕色坡(Cotede Brune),而拉多纳葡萄园则位于一处坡度达45。的陡峭山坡上,地势最为险峻。
这次品尝到的三款王牌酒中的两款,是2004年份的穆里纳和图尔克。这两款酒均采用了罗第独一无二的混酿方法,即在90%左右的西拉(Syrah)红葡萄酒中混入10%左右的维奥涅尔(Viognier)白葡萄酒。两款酒都有迷人的颜色,中心部位是明亮的宝石红,边缘则围着一圈紫罗兰色,相对而言图尔克的颜色要更为集中一些。穆里纳带着好闻的丁香香气,酒体柔和,单宁精巧细致。穆里纳酒体并不够丰满,对口腔的冲击力也不是很强,但胜在骨肉匀称,平衡感极佳,用音乐作比的话,穆里纳不是交响乐一类的,而更像是莫扎特的室内四重奏,结构小巧而严谨,曲调轻松愉快又充满着活力。图尔克的香气明显更为复杂,蓝莓、樱桃等浆果香气,花香加上更为突出的香料气味让酒带上了一点儿东方气息,不知道这是不是图尔克这个名字的起源(法文Turque就是“突厥”的意思)。可能是因为图尔克中维奥涅尔的比例相对较低(约7%),所以口感更浓郁集中,单宁也相应更加紧致一些。但这不代表图尔克让人产生丝毫沉重的口感,充足的果香加上适当的酸度,都让其优雅依旧。有人说吉佳乐酒庄的葡萄酒常常既强健又美丽,这个评价用在这款图尔克身上也恰如其分。
如同波尔多的列级名庄或者勃艮第的大酒庄一样,像吉佳乐这样的酒庄,除非是来了特别的客人或者是家族的朋友,一般情况下是很难见到庄主本人的。酒庄有专人负责接待,各司其职。所以令人惊喜的是,在此次访问将要结束时,笔者却意外发现酒窖中头戴着便帽、正和几个酒窖工人一起对橡木桶进行挨个儿检查的老人,他就是现任庄主马塞尔先生。当时正是星期六的中午,已经过了吃饭时间,马塞尔依然工作得非常投入,没有丝毫停下来的意思。于是笔者在匆忙中抓拍下一张模模糊糊的照片,用以勉励自己:年过六旬的老庄主凡事都亲历亲为,勤奋工作,我们这些后辈还有什么懒惰的理由呢?
(中国葡萄酒资讯网向本文作者表示感谢,欢迎读者提供原作者及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