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茵河两岸的葡萄园

2012-06-02 11:08 来源 : 番禺日报 作者 : 

  在莱茵河的中游,两岸的葡萄园很容易让人看做是河的点缀,但在我眼里,它却不是。

  这是世界上纬度最高的葡萄园,它们长在河两岸的山坡上,大片大片的,酒庄掩映在葡萄园中,葡萄树被整饬得条块分明,错落有致,八月的阳光洒在坡上,放眼望去,竟有一种童话的意境。

  与我所熟悉的葡萄园不同的是,这里的葡萄园都是沿着山体竖排种植的,而不是像国内那些在梯田上种植的植物,一层一层傍着山坡横排种植。听说,这里生产出的葡萄有一个很威风的名字,叫“雷司令”,名字倒也符合葡萄树的形象,矮矮的,看不到藤儿蔓儿这些拖泥带水的东西,外形上敦实厚重,很有些矮锉将军的味道。它们在阳光下,低矮成阵,赫然成林,静静守护着莱茵河,那些断壁残岩,因为有了葡萄园,从而有了风情,变得柔软与舒缓,而莱茵河也因有了葡萄园,有了葡萄酿成的美酒,从而使它的河水有了酒的血性,成了德国人心中的父亲河。

  有葡萄园的地方,就会有神话、传说,就会有诗歌,当然也就会有音乐。就像我的家乡吐鲁番一样。只是在莱茵河的世界中,人们更容易认为,所有的神话、传说、诗歌和音乐都是献给莱茵河的,但是,谁敢否认,它们就不会是献给河两岸的葡萄园?以及那些山峦、峡谷、教堂、古堡、酒庄的?要知道,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呵。

  当我行进在这儿时,文学作品中的那些传说和故事就在我的心底复活了。

  我想起了大学时所读的《尼伯龙根之歌》,这是一部德国中世纪的英雄史诗,读大学时,外国文学里介绍过,它讲述的是古代勃艮第国王的故事,人们把这篇史诗称为德语的《伊利亚特》,因为它和希腊著名史诗《伊利亚特》一样,追溯到极远的上古时代,把渺远的神话中遗留下来的历史片段和历史人物结合起来,成为了一部体现本民族品格的伟大诗作 。

  而德国著名诗人海涅的《罗勒莱》诗,则给予这浪漫之地一些沉重,“不知道什么缘故/我是这样悲哀/一个古老的童话/我总是不能忘怀/天色晚/空气清冷/莱茵河静静地流/落日的光辉照耀着山头”。

  在海涅的诗里,罗勒莱用歌声蛊惑着过路的水手,她妖媚而神秘,人们称她是女妖。而在她家乡人那里,罗勒莱就是一个邻家少女,红颜薄命。在传说中,罗勒莱是一个穷人家的女孩,很不幸和一个富家子弟相爱了,但是由于地位悬殊,使他们不可能生活在一起。每天的清晨和黄昏,罗勒莱登上山崖的最高处,坐在一块大石头上梳着金色的头发,唱着动听的歌谣,希望爱人的游船从山崖下经过的时候,能看到她的身影,听到她的歌声。终于有一天,爱人的游船从山崖下驶过,罗勒莱从山上一跃而下,将美丽的青春和无望的爱情一同埋进了莱茵河。从此,每逢清晨和黄昏,人们总能看到罗勒莱坐在山崖上飘渺的身影,她一边梳理着长长的头发,一边唱着歌儿,歌声低回婉转,如泣如诉。

  所以,我从来就不认为罗勒莱是女妖,我更愿意相信她的眼泪,相信她的歌声,她是一个忠贞于爱情的好姑娘。罗勒莱使莱茵河变得离奇与忧伤,却使河两岸的葡萄园变得迷幻与甜美,从那以后,那里就推出了一种名为“罗勒莱的眼泪”的葡萄酒,所采用的葡萄距罗勒莱山崖只有几百米远。

  我的思绪漂洋过海回到了家乡吐鲁番,吐鲁番的葡萄美名远扬,而那儿的葡萄园所产生的爱情同样也让人沉醉。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脍炙人口,歌中的克里木与阿娜尔汗的爱情,伴随着吐鲁番的葡萄,伴随着美妙的乐符,四处传唱。

  吐鲁番的葡萄园和莱茵河的葡萄园可不一样,它搭着高高的藤架,专门供葡萄爬蔓绕藤,在吐鲁番严热的夏季里,走在葡萄架下,丝毫不会感到暑气的逼迫,倒有些清爽的凉意,看着成熟的葡萄悬垂在自己的头顶上,那种甜蜜会不由自主地从心底泛上来。吐鲁番的葡萄也用来酿酒、榨汁,但由于它浓缩了天地精华,所以它更多的是用来鲜食或制成葡萄干。

  而莱茵河的葡萄园生产的葡萄却主要是用来酿酒,所以它沿岸就多酒窖,多硕大粗拙的橡木酒桶。吐鲁番干燥少雨,它的葡萄含糖量很高,适合制成葡萄干,吐鲁番就多晾制葡萄干的“荫房”和“晾房”。当然,吐鲁番也有建设葡萄酒生产线的规划,什么干型葡萄酒、甜型葡萄酒、保健葡萄酒、冰葡萄酒诸如此类,相信不远的将来,与莱茵河最有名的“雷司令”葡萄酒可有得一拚。

  只是吐鲁番的葡萄我年年可以品尝,可莱茵河的葡萄园却只能如同它所酿的美酒一样,在我的记忆深处闪烁它的光芒了。
 

(中国葡萄酒资讯网向本文作者表示感谢,欢迎读者提供原作者及出处)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