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中国的“Terroir”
2012-10-31 16:24 来源 : 中国葡萄酒资讯网 作者 : 郭松泉
做专业术语的翻译,是一件严肃的事情。1979年前后,笔者在河北沙城工作时,按照统一安排负责翻译进口的13个酿酒葡萄品种的名字,以方便项目使用和规范这些品种的中文名称。除了可以借鉴的名称外,还根据原文的发音和行业惯用的名字进行了翻译,其中包括:歌海娜(GRENACHE)、宝石解百纳(RUBY CABERNET)和增芳德(ZINFANDEL)。
据了解,在各种葡萄酒书籍和文章中,法文常用的专业用词——“terroir”至今也没有被准确地翻译成中文。
Terroir这个词主要是针对葡萄酒的术语。简而言之,它是指土地(土质成分、土壤结构、表土层颜色等)、地形(海拔、坡度、日照朝向等)、地理位置(附近的山脉、海洋、河流、湖泊等)、气候特征(日照时间、降水量、有效积温、昼夜温差、湿度、风向等)以及微生物等自然条件甚至人文环境的总和,通过葡萄,再加上农艺和工艺的后天条件给予产品的特殊特点。
笔者认为“terrior”是葡萄酒的精髓,解释不了这个词就无法正确理解什么是好酒和好酒的成因是什么。我想,“区域化”这个词应该是对terroir的准确注解和恰当翻译。长期在中文里找不到恰当译文的原因是对中国行业历史和知识的认识肤浅,也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了区域化工作在业内是多么的薄弱和困难。
据《新中国葡萄酒业五十年》一书记载,区域化一词首次在行业里提出是在1973年。历史如下:1974年12月在烟台召开的《葡萄酒和酿酒葡萄品种研究技术协作会》,讨论了葡萄品种区域调查和各地区目前可发展的葡萄品种。为了适应目前急需发展酿酒葡萄的要求,在去年北京会议讨论的“关于葡萄品种区域化问题的初步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适于各地区发展的葡萄品种的初步意见”,为了进一步为品种区域化积累资料,商定从1975年起组织“优良酿酒品种的区域酿酒试验”。
中国葡萄酒行业从发现区域化的重要性和安排有关工作至今已35年有余,由于种种原因其发展缓慢且基础薄弱,起码没有与国产葡萄酒的产量同步发育,而对炒作品牌和年份酒这些虚无缥缈东西的不遗余力又远远大于对区域化这样基础工作的踏实肯干,可见其脱节现象的严重。这样的主流无论如何都是令人担忧的。一个葡萄酒产区或单位没有对“terrior”——区域化的深入理解、研究和运用,要想做好酒是无稽之谈。只有踏踏实实按部就班地做好区域化工作,才是中国葡萄酒发展的出路,否则会在几十年的肤浅和迷茫后把原有的地位丧失殆尽。
发表时间——2009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