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萨斯酒乡之旅

2011-09-27 17:03 来源 :  中国国家地理 作者 :  美和

分享

  地处法、德、瑞士三国交界的阿尔萨斯,融合了拉丁民族的开朗和日耳曼民族的勤奋。今天,莱茵河将阿尔萨斯与德国分隔开来,但在以前,这条边境线曾几易其位:在长长的20个世纪内,这一地区共变换了17次统治者……最终归属了法国。迷人的混血文化背后,隐藏的是阿尔萨斯人200年来不断更换国籍的沧桑历史。这些说来都太抽象,对于中国游客来讲,对阿尔萨斯最初的印象就是19世纪法国小说家都德的《最后一课》了,这篇小说正是以此为历史背景,描述了普法战争法国战败后,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割让给普鲁斯之际,在阿尔萨斯一所小学法语老师上最后一堂法文课的情形,触人心弦的悲凉画面正是发生在这块土地上。

  不过,今天的阿尔萨斯早已没有了战争的困扰,这里以盛产白葡萄酒而闻名,处处美酒飘香,宁静而祥和。
  
  170公里的葡萄酒之路

  走一段葡萄酒之路,对很多游客而言可以说是既浪漫又神秘的体验。穿过迷人的葡萄园小径、阴凉的小酒馆、古老而神秘的大酒窖,品味酒乡独有的韵味。在这里,不仅可以深入了解当地居民的生活形态,还能亲身体验葡萄的生长情形与葡萄酒的酿造过程。所有这些令人难忘的经历,使得阿尔萨斯葡萄酒之路成为法国酒乡之旅的必游之路。

  这段葡萄酒之路全长170公里,几乎涵盖了阿尔萨斯全境,从米路斯西郊开始,一路往北延伸到史特拉斯堡。阿尔萨斯所生产的酒都是法定产区(AOC)酒,充足的阳光、较低的降雨量、丰富的土质适合白葡萄的生长,这里94%的葡萄酒均为白葡萄酒,和法国其他产区不同,阿尔萨斯葡萄酒不是以产地命名,而是以酿酒所用葡萄的名字命名。而且,这一产区的酒,多以单一葡萄品种酿制而成,酒味纯粹干净。最盛产的葡萄酒由雷司令、白品乐、灰品乐、黑品乐、琼瑶浆、麝香等六大葡萄品种酿造,香味浓郁,且带着水果和鲜花的香味,清新爽口,雅致细腻。

  阿尔萨斯的旅游资料上介绍,这里有72座花朵般的酿酒小镇,500多座酒窖,38条山庄小路。在这些路上,可以闻香揽胜,欣赏历史悠久的古堡和教堂遗迹,以及藏品丰富的博物馆。其实,我们没有刻意追寻,只是一路开车过去,170公里的葡萄酒大道,光是满山遍野的葡萄园已经够风情万种了。一垄垄泛黄的葡萄园,随着山势高低起伏,一望无际的乡野美景,一座座古老的酒庄点缀其间,还时不时地有不知名的乡间小镇突然闯进视野,彩色的木屋和蔓延路边窗台的野花,都叫人心醉神怡。葡萄已经采摘,新酒也已酿好,从一个酒庄到另一个酒庄,一路美景天成,美酒飘香。

  随便在哪一座酒庄停车,看到的都是主人热情的笑脸。我们在一座古堡式的建筑前下车,果然,这座酒庄已经有将近500年的历史了,古老的酒窖至今还在使用着。在地窖里,那些巨人般的橡木桶排得整整齐齐,每一个桶身上都标明了它出生的年份、桶径和容积。有的桶都有上百岁了,还在使用着。酒桶的木栓更加有意思,厚重的木栓雕刻成鱼美人的图案,精美细致,每一个刀刻之下都有着岁月的闪光。

  酒窖上层是主人用作展示酿酒历史的博物馆。在这里,可以找到从久远年代到现今的各种各样的酿酒工具,从葡萄榨汁机、装瓶器、酒栓、酒娄到制作橡木桶用的铁勒、疏松砂土用的犁耙等应有尽有。

  古老的酒庄,不仅代代相传了美酒的浓香,还沉淀了独有的家族文化。

  葡萄酒之都科尔玛

  阿尔萨斯地处欧洲的中心,小城科尔玛则是中心的中心。虽然科尔玛是阿尔萨斯三大主要城市中最小的城市,但它却是葡萄酒之路的中心首府,也是阿尔萨斯葡萄酒中心。这个被葡萄园包围着的小镇,空气中都弥漫着醉人的味道。早在16世纪时期,科尔玛就是阿尔萨斯的葡萄酒贸易中心,市内的运河当时便用作运输葡萄酒,而今市内还有很多著名的阿尔萨斯葡萄酒厂,欢迎游客入内品尝。

  每年9月,科尔玛都有隆重的葡萄酒节日,为期两周的科尔玛酒节是酒乡中最负盛名的,届时白葡萄酒、德国啤酒和多种酒产品让参加庆典的人尽情品尝个够。

  不仅如此,由于科尔玛地处孚日山脉(Vosges)和莱茵河的终点,因此有许多法国中央单位的行政代表居住在此。不过,科尔玛并没有因为这些行政机构的设立而变得严肃刻板。遍地的彩色半木材屋和蓝色小河使小镇生动可爱,而利用孚日山脉粉红色砂岩所建造的教堂和建筑,在阳光照射下更显光华。

  半木材屋是欧洲中部最常见的建筑模式,以粗木条砌出支架,再填以水泥石砖成墙,令结构更加稳固。科尔玛的房屋大都承袭了德国中南部的建筑特色,墙身布满横、直、斜相间的木条条纹,漂亮精致,宛如童话中的小屋。因为这些美丽的建筑,科尔玛还获得了“街道艺术学会奖”的殊荣。

  科尔玛老城的范围不算很大,徒步走的话一个小时便走完。然而沿途实在有太多美丽的诱惑,每走几步便要停下来驻足欣赏,所以要逛一圈起码得花上半天。

  我们先去老城北端的旅游局拿了些地图及旅游资料,开始了这个浪漫的葡萄酒小镇之旅。

  旅游局附近就是著名的菩提树下博物馆。博物馆的前身是多米尼加女子修道院。修道院建于1232年,位于菩提树下的圣约翰礼拜堂侧。馆内展出中世纪末及文艺复兴时期以莱茵河一带为题材的重要雕塑及画作,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幅由德国画家马蒂亚斯·格鲁奈瓦德于1515年绘制的伊森海恩祭坛画,它是镇馆之宝。格鲁奈瓦德是与米开朗基罗和达·芬奇同时代的画家。馆内的回廊由54座建于13世纪的拱门组成,这是阿尔萨斯地区保存得最好的哥德式建筑。

  普菲斯特楼是科尔玛的城市象征。建于1537年,其文艺复兴时代风格的前院,哥特式窗户和凸肚窗甚为著名,其中“天鹅”屋将晚期哥特风格和美丽的沙岩凸肚窗完美地结合成弓形。现在,老建筑里开设了很多精致的店面,出售当地的民俗工艺品及美食,让人流连忘返。

  歌德式的圣马丁教堂(13至14世纪)前身是一座罗马式教堂。教堂内摆放着菲尔斯伯格风琴及席伯尔曼风琴(建于1755年,曾于1980年进行翻新)及诗班风琴。据说,在夏季,每逢星期二20时30分会举行风琴演奏会。

  旧城小巷弄之间,不时让人有新发现的乐趣,有时随便转入一个巷口,就会看到小巧玲珑的半木材屋,甚至可以看到知名作家伏尔泰在公元1754年曾经居住过1年的房子,以及全科尔玛最小,仅住得下1个人的房屋。

  当中的人头街不得不提。人头街19号有一栋建于1609年初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物,即名称极为特殊的“人头屋”,这是老城区最著名的房子之一。该建筑以其正面的105颗人面头像雕刻而闻名。头像表情各异,生动有趣。现一楼已成为餐厅,楼上则为四星级饭店。

  走到旧城东南角,只见一条小运河斜斜地流贯,建筑依河而建,一派水乡风情。当地人使用像威尼斯人的平底船,在河面上滑行作为交通工具,所以名为小威尼斯区。在小威尼斯城中,大小广场上都可见到名雕刻家巴托尔迪的作品,他也就是纽约自由女神像的作者。巴托尔迪于1834年8月2日生于科尔玛,古海关广场上有一座Schwendi的铜像喷水池,这座雕像是巴托尔迪在科尔玛的重要作品之一。这位艺术家的故居,现在已辟为巴托尔迪纪念馆,馆内陈列着巴托尔迪和自由女神像的相关资料。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