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中葡萄的味道
2011-04-26 17:36 来源 : 李德美葡萄酒博客 作者 : 德美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酿酒师何尝不是!如要酿造出有滋有味的葡萄美酒,即使技艺高超的酿酒师也必须拥有符合要求的葡萄才行。葡萄作为酿造葡萄酒的基础前提,影响着葡萄酒的风味质量,所以也就产生了“葡萄酒的质量,3分在于工艺,7分在于葡萄”以及“葡萄酒的质量先天在于葡萄,后天在于工艺”之说。那么从葡萄入手,识别葡萄酒的品质与风格,显然是正确的必由之路。
说来容易,做起来难。葡萄作为一种经济作物,有超过8000多个品种,作为常见的酿酒品种,也有几百个之多,如何下手却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到底是“橘”还是“枳”,应视产地而定,了解酿酒葡萄的风味特点,将其与特定的产地联系起来就容易多了。
葡萄的味道
《诗经·豳风·七月》记载“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在殷商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知道应季采集并食用各种野葡萄了。
酿酒师也经常会在葡萄田里尝试葡萄果实,了解葡萄的生长情况,了解其成熟度。你知道如何分辨不同葡萄的味道差异吗?要吃明白葡萄首先要了解葡萄的结构。
葡萄果实分为果梗和果粒两个部分,而果粒又分为果皮、果肉和种子。对于酿酒葡萄而言按照重量计算,果梗大约占3-6%,果皮占8%,果肉占80-85%,种子占3%。我们尝到各种葡萄的不同风味,就是由果皮、果肉中所含的不同呈味物质引起的。
葡萄的味道主要是甜味、酸味。甜味主要是源自果肉中葡萄糖和果糖,酸味主要是源自果肉中的苹果酸和酒石酸。葡萄糖与果糖的甜味值不同(同样的浓度糖所带来的甜感不同,果糖的甜味值大些),酒石酸与苹果酸的酸味值也不同。品尝那些分析检测结果糖酸含量无差异的果实,却感到其甜/酸感不一样时,千万不必怀疑自己!
咀嚼果皮甚至葡萄籽,这时能感受到葡萄的另外一种味道——涩,这是由多酚类物质提供的一种口感,正是这些多酚物质提供了人们常说的一些特殊保健作用。有研究表明,葡萄皮与籽中含有的花青素、单宁,再具体一点来说是葡乐安、白藜芦醇,能够清除体内自由基,起到抗氧化、软化血管、祛斑等作用,于是“葡萄籽胶囊”、“葡萄系列化妆品”就应运而生了。因此,在保证果皮没有农药的情况下,“吃葡萄不吐葡萄皮”是有科学依据的。
葡萄果实还具有一些特殊香气,形成了识别葡萄品种的依据,葡萄香气物质主要是来自果皮,有些香气在完整的果实中也能识别到——这类香气是那些直接具有挥发性的香气物质提供的。细心体会,你会发现:将葡萄带皮咀嚼后,与完好的果实相比,香气不仅更浓郁,其复杂性也大有改变,这是由于果实经过破碎后,部分原本不具有挥发性的物质转化为挥发性物质,增加了香气的浓度与复杂度,这是葡萄酒比葡萄的香气更为复杂的原因之一。
从葡萄到葡萄酒
酸甜可口的葡萄涅槃为美味适口的美酒佳酿,神秘但是并不复杂,在葡萄酒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人,主动地干预、调控这个发酵过程,才有不到200年的历史,相信跟200年前的老祖宗相比,我们任何一个人都有超过他们的技术手段,有条件来酿造葡萄酒。
但是,真正要成为酿造葡萄酒的大师,有一个是技术而又非完全技术因素的关键环节却不是人人都能拥有——葡萄酒的调配。当面对一桶桶、一罐罐的原酒,如何将其组合调配在一起而成为伟大的作品呢?好比手把璞玉,将其雕成玉器就已经不容易,要琢成宝玉更是难上加难。进行葡萄酒调配时的酿酒师,又好比是登上舞台的乐队指挥。
“调配”(法语中Assemblage,有时也称为Coupage,对应英语为Blending),是葡萄酒酿造工艺中的重要环节。抛开葡萄酒工艺,字面的意思可以理解为“混合”之意,中文中有人将 Assemblage译为“勾兑”,“调配”,“掺混”,“掺和”。“勾兑”一词由于在中国传统的白酒工艺中广泛使用,而被人们所熟悉,容易使人联想到“兑水”,“兑香精”等; “掺和”与“参合”谐音,偏于贬义; “掺混”一词有部分台湾人使用,另外,中文中“掺”与“搀”近意,使人易于联想到“搀假”、“搀水”等。所以,本人倾向于使用“调配”,作为葡萄酿造工艺中的“Assemblage/Blending”中文表达。发酵结束之后,进橡木桶陈酿之前(大约在冬季)酿酒师充分展示自己才艺的时机。
“调配”就是将不同批次(可能因品种、产地、地块、前工艺、年份等而区分)的葡萄原酒,根据其自身特点、目标成品要求以及各批次原酒的量,按照适当的比例制成具有特点、特色的葡萄酒。是葡萄酒工艺中的重要环节。如果说葡萄种植技术决定了葡萄酒的先天质量,那麽,“调配”是葡萄酒质量的后天表达系列工艺中的重点。
简而言之“调配”是为了加强或减弱原酒的某些特点,最终使酒变得更好,如使酒符合标准、酒体平衡、风味丰富、经济上最优化;另外在一定的限度内,纠正原酒缺陷也是调配目标之一,如原酒过酸/或酸偏低,酒精度过高/或过低,单宁不足/或过强,风味过于平淡等等。但是,对于存在严重缺陷的酒,是无法用来修正。有时候,某些风味过于浓烈的葡萄品种,常用一些平淡的品种加以稀释,使之怡人、可口。
欣赏音乐会时,看到指挥很潇洒,似乎也很轻松——筷子一样的指挥棒没有多重!但是,有多少看客真的了解指挥台下需要大量功课呢!读谱、研究乐曲创作背景以及时代或者作曲家间的差异,读谱时,要能用眼睛“听”出乐曲的旋律,还要了解不同乐器、不同演奏家特点,在脑子里形成演奏的效果,当然还有反复的排练。酿酒师也是一样。
从葡萄入手,识别葡萄酒的品质与风格,显然是正确的必由之路。通常酿酒葡萄按照其成熟时的色泽,被分为“红”“白”两大系列——“红”实为深红,多为黑色;而“白”实为黄绿,乃至浅黄色。
常见红色酿酒葡萄品种之风味特点:
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
赤霞珠与美乐是世界范围分布最为广泛的红色酿酒葡萄品种,其酿造的葡萄酒年轻时往往具有类似“青椒”、“薄荷”、“黑醋栗”、“李子”等果实香味,陈年后逐渐显现“雪松”、“烟草”、“皮革”、“香菇”的气息。
新世界的赤霞珠,比如来自加州纳帕山谷的与波尔多产区的相比较,更富有成熟果实的味道。由赤霞珠酿造的葡萄酒,受葡萄采收时果实成熟度影响很大,当果实未完美成熟,会显现出更明显的“青椒”以及“植物”性气味,相反,果实成熟完美,甚至是过熟状态,那么所酿造之酒会呈现出“黑醋栗酱”气息,口感似果酱。
赤霞珠的另外两个典型风味是“薄荷”和“桉树”气味:薄荷气味通常出现在那些足够温暖,果实中不会积累大量的“胡椒嗪”,但是,冷凉的产区,比如澳大利亚的库纳瓦拉(Coonawarra)产区,美国的华盛顿产区(Washington);另外似乎这种“薄荷”气味也与土壤有关系,因为出产于波亚克(Pauillac)的赤霞珠具有这种特点,而出产于温暖程度相似的玛歌(Margaux)地区的赤霞珠却不具有这个特点。赤霞珠中“桉树油”的气味似乎与当地环境中是否种植有桉树有关,比如加州的纳帕山谷(Napa Valley)、索诺玛山谷(Sonoma Valley)以及澳大利亚一些产区出产的赤霞珠就是很好的例证,尽管葡萄树与桉树在种植中没有直接的接触。
赤霞珠的典型产区:
波尔多左岸以及格拉芙(Graves)产区
加州以及南澳的Connawarra、西澳的Magrite
霞多丽(Chradonnay):
霞多丽作为世界上分布最为广泛的白色酿酒品种,其风味特色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夏布利(Chablis)为代表的冷凉气候,这种类型霞多丽葡萄酒往往具有青苹果、桃子以及矿质气息,口感清爽活泼,酒体中等;法国南部、澳大利亚以及加州等炎热气候类型霞多丽葡萄酒,往往具有菠萝、哈密瓜、甚至蜂蜜气息,口感厚实圆润;另外还有以勃艮第的朋丘(Cote de Beaune)为代表的气候类型下出产的霞多丽,这样的气候特点介于前二者之间,该产区的葡萄酒以蒙哈榭(Montrachet)、高登-查理曼(Corton-Charlemagne)以及墨索(Meursault)出产的最为知名。
霞多丽的另一个重要舞台是香槟。用于酿造香槟或者起泡酒的霞多丽通常生长在偏冷地带,在未达到完全成熟前就采摘,以保证其高酸爽口的特点,由此赋予了香槟清新的香气和活跃的口感。一般而言,霞多丽比例越高,风味越清新爽口,带有浓郁的果香与蜂蜜香。由霞多丽所制的起泡酒以法国香槟区所产最佳,区中以白丘(Cote de Blancs)最为著名。
相关链接:李德美葡萄酒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