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原起
2011-11-26 11:23 来源 : 好心情原创文学网 作者 : 林影秋
从无中来,往无中去,往无中求,潞城邑边的原起寺,该是这般心境应去之处。
原起,原本、起初的意思,简单的两个字,却禅蕴横生,意味隽永。原本,起初,这个世间,谁能说得清楚?就像唐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所云“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照初人?”涛涛江水边,没有人知道原本、起初是什么模样。于是,江畔月色下,张若虚就有了这样的千古一叹:“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照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样的日子寻觅原起寺,何尝不是怀着与张若虚一般的惆怅,“白云一片去悠悠,清风浦上不胜愁”。
原起寺位于潞城和平顺交界处的凤凰山上,据传,是长治境内遗留至今最古老的寺庙,始建于唐朝。“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尚未登山,杜牧这一句诗词已经在心头缭绕。烟雨苍茫,一千多年之中,有多少春日鸟啼的日子,有多少秋天空廓的景象,而这风景的世界,又有多少悲欢的往事,又有多少生灭与存亡。人于这般的山山水水,这山间的古寺,这山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只是云端的匆匆过客,行云流水间,或许连一朵浪花都不是。今时今刻,临这一幽静之处,和原起古寺相对,未尝不是生命对生命的抚慰,命运对命运的宽勉。
清晨,浓雾弥漫,雾锁深秋,斜挂的太阳在浓郁的烟岚中形同缟素。启程,一路寒烟,衰草凄迷,这般的天气寻觅原起,心底未免沉郁。过微子镇,过刈陵,迷雾渐消,阳光开始有了盈盈的笑意,抵达原起寺的时候,天怜幽意,雾散云消,又一个朗朗的清秋。
购得门票,一行小字跃入眼帘“雾迷塔影烟迷寺,暮听钟声夜听潮”。万古江山意,千年词客心,读这词句,恍惚间,我仿佛与这里亲近了很久。在山下眺望塔影,阳光下,清风里,彼此相望,仿佛两个相同的生命互相致意,默契,微笑。
寺矗立于山崖之上,山下是一个小村庄,农人都在忙着收秋,墟烟飘渺,山寺更添幽幽古色。拾阶而上,秋空辽阔,天老,地老,树老,花老,老气横秋。进得寺内,其规模极小,只一方角亭,一座砖塔,两间瓦舍,还有就是零落于各处的古老石头。原本,起初,这些石头也曾青春过,是雕栏,是磐石,人们在它的身上赋予了自己所有的想象。岁月的剥蚀,使它们失去了旧有的模样,可是也能这样去想,流年的打磨使它们还原了石头的本质。人从繁华深处走出,可否于青山里的原起找到本我?
古老的山寺没有庙祝,照料山寺的是山下村里的老妪。老人非常热心,给我们讲述寺院里所有一切的来历。角亭边上,有两方石碑,一块较为完整,另一块则是半截的残碑,就碑碣的年份,老人是半疑半惑,原起寺里,她也在寻觅原本、起初的原委。完整的碑碣上年代比较好确认,一块老碑,从清嘉庆年间,在几代人的手里被打磨、被重新刻过,新刀痕压旧刀痕,深深浅浅的刀痕,都是岁月的流苏。那块残碑年代就不好确认,在我看来,碑身上一个又一个十公分见方的佛龛造型,完全是北魏时期的形制,老人也这样告诉我们,有北京来的一个教授也说是北魏时期的造像。如果是这样,问题就出来了,这个寺院院志记载是始建于唐天宝六年,出现魏碑,那么始建的年代就要推翻,就要往前推进200年。风雨苍茫,杳杳年华,谁能说清原本、起初的模样?
一阵风铃的清脆打破了山间的寂静,老树苍松在秋的清风里摇落一地光影,徐徐回应风铃的音韵,铃声是从砖塔的飞檐下传出。这是一座宋塔,小巧玲珑,塔名“青龙”,我倒觉得谓其“玲珑塔”更为恰当,它是原起寺的玲珑之心,是整个寺院的神韵所在。该塔建于宋元佑二年,千年风霜相欺,依然兀自独立,但见塔身八角七级,层层飞檐斗拱,斗拱累累叠叠,累累叠叠的斗拱不是木质结构,均磨砖对缝而成,一把泥土,在水中胶着,在火中煅烧,成型,成器,成大器,一个人的人生大抵也是如此,只是成器者比较寥寥而已。水火交融之后,依然尘是尘,土是土,回到原本起初。这里斗拱砖是成器之物,也是其能抵御千年风雨侵蚀的原因。巧妙的匠心,为后世的青山绿水写就了千年塔影,凄迷的塔影又引来多少文人墨客心灵的远游。
塔边是角亭,角亭由四根石柱支撑,石柱上雕刻着我一见倾心的古诗:雾迷塔影烟迷寺,暮听钟声夜听潮。
是谁,由万丈红尘中走来,在烟雾迷离里将息,由晨钟暮鼓的蕴底,听潮声在时光中远去,为这山,这水,这千年古寺,留下荡气回肠的绝句。没有人知道他是谁,从那里来,来自于哪个年月。昔人已杳然而去,白云千载,只有氤氲的雾塔烟寺。
一声钟磬,我从神游中惊醒。暮听钟声夜听潮,山崖之上,潮声会从何而来?我问打理寺院的老人,老人告诉我,在山脚下,就是漳河。
步出原起寺,寺边是一片松林地,林色幽寂,秋虫潜伏,凄凄芳草传出它们一声声,一阵阵的秋鸣。踱步至崖边,山崖对面,青山绵绵,漳河夹行于两山之间,盈盈一水间,架着一座二十四孔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站在这里,我有一种时光倒流的感觉,如果真有前世今生,前世我定是一个白袍书生,于恋恋红尘而来,望世事随风而去,做桥头客,只惜取云外塔,日边霞,树头鸦,读水亭山阁,任日西斜。
今生,于原起寺里觅原起,原起无意,山水无声,凡事均起于心源,生命从原起之时,就蕴含了无限的悲哀,没有人知道自己从那里来,又要往那里去?没有人知道自己真正的乡关在那里?茫茫宇宙,连生命的原起都只是迷。
雾迷塔影烟迷寺,迷雾茫茫,或许在生命的另一枝,我们能找到原起。原起,缘起,一切皆是缘,既来之,则安之,半窗知我月,半窗芊芊月色,安顿生命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