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酒客

2011-01-21 16:17 来源 : 好心情原创文学网 作者 : 梦客啸天

  前言:中国凉都——六盘水,贵州省第三大城市,素有西南煤都之称,地处云贵川交接,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宜人,有“凉都”之美誉!六盘水市现辖钟山区、六枝特区、盘县、水城县四个县级政区。市境东与安顺市相连,南与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接壤,西与云南省曲靖市交界,北与毕节地区毗邻。六盘水市位于贵州西部,地处川、滇、黔、桂四省结合部,是长江上游和珠江上游的分水岭。
  
  
  
  假如您计划外出旅游的话,凉都六盘水应该是要纳入计划的一站。
  
  凉都六盘水,这是一座您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不必说这里独特的喀斯特地貌,也不必说这里原生态的民族风情,更不必说这里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了,单是凉都人的热情好客,就会让您流连忘返。
  
  凉都人的热情好客主要表现在好吃上,可以这么说,好吃是凉都人的一大共性,凡是了解凉都人或者到过凉都的朋友,都会被凉都人的好吃所折服。因此,凉都人总爱研究出一些享誉四海的独特美食。然而,只要与吃有关的,有一样东西是凉都人的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尤物——酒。只要来到凉都,您就会感觉到“有朋自远方来,唯酒乐乎”的别样情趣!
  
  
  
  在凉都的乡村,每一个村子总有几户酿酒的人家,他们一般都有自己简单的酿造小作坊。这类人家,酿酒一般不是他们的主业,其酿酒大多是先解决自家的饮酒问题,顺便再利用酿酒的酒糟喂养几头骠肥的年猪,然后慢慢享用,酿酒也就成了他们的副业。在保证自给自足的前提下,偶尔也搞些零星的销售,但顾客几乎都是同村邻寨的熟人。
  
  凉都的老土酒,在我们贵州是相当出名的,几乎处处都能够买到。但要喝到真正的味道纯正可口的由乡村作坊酿造的包谷老白干的话,还真有些困难,在没有熟脚(指熟悉煮酒人家的熟客)引领的情况下,一般是买不到的。如若您非要想亲自出马体验一下,那必须得先找个熟脚才行,即便如此,购得的数量也不会太大,一般多则几十斤,少则几斤不等,凡是要购买超过百斤者,必须得提前半月以上订购方可如愿。因此,虽然其价格低廉,原始正宗的凉都“包谷烧”还是比较“珍贵”的,要轻易得到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作为为凉都人,无论男男女女,自然大多数都是会喝酒的,特别是那些酿酒的人家。这与解放初期以酒闻名全国的绍兴酿酒人相比,是大不相同的。绍兴酿酒的主人,多以营生为目的,他们生产的酒都是向客人销售的,主人一般都是“守口如瓶”,半滴不进的,而凉都的酿酒人家,其酿酒大多是自给之用,营生才是次要的,自然就以“海量”酒客居多。
  
  来到凉都,无论是熟人生人,只要一进家门,主人的第一反应自然是以酒待客。先取出几个常用的酒杯,有序地摆放在茶几上,再提出酒壶,一一斟满,然后寒喧几句,算是礼节,相互介绍一下,不用多问来龙去脉,随之便成了熟人。随后主人便邀请客人痛饮。此种情况者,一般以三盅为底线。与此同时,勤劳善良的农家妇女,便用最麻利的动作,热火朝天地准备了一桌丰盛的农家乐。因为要下酒,餐桌上总少不了这几道招牌菜,油炸花生米,油炸土豆片,腊肉,特制酸菜,炖土鸡,野芹菜等等都是常见的菜肴,也是客人最喜欢的菜系。若客人酒量不剂,喝酒的场面自然就会很快叫停,如若客人也能饮个半斤八两的,那场面自然就会热闹非凡,再若客人能够入乡随俗猜拳行令的话,邻里友人自然就会闻风而至,加入进来。于是,一阵豪放粗犷的猜喝声,就会地动山摇一般在山谷回响。同时,那些略微带点酒气的浑厚的猜喝声,定能穿透屋檐,从房前屋后的大树上轻轻滑落,在地上悄悄流淌。那声音虽不能说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但一定称得上经久不息久绝回环的,绝对让人陶醉不已。或许,就是这种常见的火热场面,造就了乡村酒客豪爽率真的性格,造就了凉都人热情好客的本色。
  
  包谷老白干的味道,于我而言,既有点甜,也有点酸,似乎还略有点涩,但大多以辣味见长,只要一杯下肚,流到体内的哪个器官都绝对能感觉得到。因为我不好喝酒,也不太懂得酒道,自然就很难用最贴切的词语来形容这特别的“包谷烧”入口后的味道了。如若您想知道,务必亲自体验一下,方能知道其中之味之趣之乐。
  
  四
  
  至于喝酒的高雅情趣,乡村酒客是不大讲究与追求的。他们不喜欢那些繁琐的礼节,不喜欢那些地位的尊从,更不喜欢那些假惺惺的虚伪与礼让。只要您性格直爽,平易近人,他们一般是不会强求你多喝的,因为乡村酒客喝酒最讲究的就是气氛与氛围。
  
  乡村酒客喝酒与都市人是大不相同的。都市人喝酒多是出于应酬和礼节,一般应付成分较多,不是出自内心的真诚与渴望,即便是嘴里哥啊姐啊的甜蜜蜜地叫个不停,可那些言不由衷的表情与迫不得已的无奈却总显露无遗。
  
  乡村酒客喝酒则不然,他们不喝则已,喝则一定要喝个痛快淋漓,动作毫无半点遮掩与修饰,语言毫无半点隐蔽与虚伪,心情毫无半点暗藏与保留。于是,三杯两盏下肚,自然就会让人兴奋起来。或刺激,或陶醉,或麻痹,或狂欢,或沉默,或高亢。拉话匣子,掏心窝子,家长里短,抚肩搭背。山南海北,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全都在酒精的催化下给摞了出来。然后,昏昏然睡去,一时万事皆空,不快全抛之脑后。而一觉醒来,揉揉双眼,打个哈欠,笑两个哈哈,浑然忘却一切烦恼。然后,依旧干自己该干的活,做自己该做的事,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过。
  
  都市人就没这“雅量”了。他们喝酒,目的明显,爱恨情仇全都隐藏起来,自我保护意识强。既不想伤感情,又不想伤身体,更不想让喝酒误时误事。他们总在金钱与利益中计算着,万不得已,才醉上一次,伤身一次。与乡村酒客相比,虽然他们喝的大多是好酒,但少喝有裨于健康的训诫总是铭记于心的。他们失恋了喝,失意了也喝,总想让酒精麻醉一下自己快要崩溃的神经,缓解一下自己的生活压力,多属“借酒消愁愁更愁”型。因此,一喝就醉,一醉就歇斯底里。或痛哭,或大笑,或独坐,或骂娘,或仇恨,或非为。内心的孤独与纳闷儿尽显,自欺欺人之窘境尽露,谦谦君子之盲态尽失。虽不彻底这般,但十有八九定是如此,错也不会错得太远,真是让人不够痛快。
  
  五
  
  除了正规的酒席和吃饭之时,乡村酒客也有一个人独酌的时候。
  
  每每赶集做事之时,为了节约时间,不误正事,乡村酒客大多是忙里偷闲,喝“快餐”酒。临街靠柜,唤一声“来五毛钱的”,待店家酒勺一倒,便脖子一仰,一饮而尽,随即一挥衣袖,咂咂唇,抹抹嘴,兴冲冲地消失在人群里。如若没有要事,只要有点闲情逸致,便可独自踱进临街不太豪华的小餐馆,捡个没人的空桌,要两个小菜,或一碗羊肉粉,或一个蛋炒饭之类,外加二两“包谷烧”,慢慢享用起来。吃毕,微醉,便慷慨解囊,给老婆孩子买些糕点或粗布服装,兜里定然一个钱子儿也不留。一幅满足知足的样子,似将军胜利凯旋之势,似衣锦还乡荣归故里之态,悠哉游哉地往家赶。若是没有事情可做,感觉心情流浪孤寂者,便会多吃两杯,倾囊买醉,然后,踉踉跄跄,牢骚满腹,遍街谩骂,寻衅生非,在麻醉中打发着他们凄凉的岁月,在昏沉中消磨着他们没有方向的意志。
  
  倘若再属相对多有闲钱或略有地位之辈,便三五成群地邀约知己,前呼后拥地走进街口相对豪华一点的酒家,捡个包房,叙叙旧,打打牌,要了好酒好菜,然后山呼海啸地大吃起来。这类人知道,喝酒不能大口大口地牛饮,只有低斟浅酌的吃法才适合他们。你看他们慢慢吃着,慢慢谈着,慢慢聊着,知心话也一股脑儿地被白酒挤出来,谈话越多,酒兴也就越好,这一喝,一般都要喝到日落黄昏,才肯罢休。一幅“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之态,那种满足感,使人觉得他们早已踏上了生活的绿洲,飘然远离了庸俗,离开现实的理想境界。这几年,农村渐渐富裕了,这一类喝酒的人也越来越多了,几乎每一个小镇上都能看到。
  
  六
  

  其实,酒从先师杜康的手里研究出来,就是一种滋生养性的补品,就是一种疗伤治痛的圣物,就是一种舒筋活血的药膳,我们不应该抹杀了它原本的初衷。
  
  酒作为五谷杂粮的精华,作为历史文化留给人类的产物,自然有它的神奇之处。我也主张喝点酒,但切忌“滥”和“烂”为佳。有朋远方来,节日聚会,家人团圆等场合适量饮之又何乐不为?为什么非要来个晕头转向拼个你死我活?难道只有硝烟弥漫觥筹交措直至现场直播方显英雄本色?
  
  “物极必反”的哲理是众所周知的。我建议“酒客”们不要抹杀了酒的真谛,一定要品出酒的“滋味”来,一定要喝出健康与文明来,至少要对得起杜康师傅吧!
  
  唉,乡村酒客,怎一个“酒”字了得!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