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佳法国侍酒师大赛阅卷总结

2010-08-05 11:34 来源 :  李德美葡萄酒博客 作者 :  李德美

    2010年中国侍酒师大赛由SOPEXA、香港侍酒师协会(Hong Kong Sommelier Association)与法国食品、农业和渔业部(MINISTERE DE L’ALIMENTATION, DE L’A-GRICULTURE ET DE LA PECHE )共同组织的中国最佳法国酒侍酒师大赛初赛已经落下帷幕,本次大赛在中国大陆区分为北京、上海和广州三个分赛场,每个赛场有31-32名参赛选手参赛;大赛分为理论考试和盲品两个部分,初赛的优胜者(每个赛区的前几名)进入复赛的环节。最终获胜者将有机会参加10月份在香港举办的2010年香港国际美酒展(Wine & Dine)活动之第一届大中华区侍酒师大赛。届时,所有获胜者将有机会在2013年4月由国际侍酒师协会(ASI)在日本举办的国际最佳侍酒师大赛上代表其国家参赛。

  通过初赛的试卷评判,总结以下几点集中的问题,或许给大家以后学习会有帮助:

  1、理论学习的系统性
 
  一个明显的现象就是能够参赛者的学习背景(葡萄酒方面的)参差不齐,在这种大赛中如果要拿到好的成绩,必须是经过系统学习——当然不是说必须到学校学习。

  参加大赛的人有几种背景:

  酒商家的销售人员——这些人实际品尝酒的机会很多,看书的时间也应该不少,但是也会有些局限,比如说不做到一定的职位,实践品尝的酒往往局限于是自己公司那些。

  酒店餐饮工作人员——实践的机会很多,尤其是在服务以及配餐方面,但是对于酒的体验机会,不见得比酒商工作的销售人员机会多多,除非是有一定声望的侍酒师。这个群体的人员还有一个不足:工作时间太长,少有时间学习充电;我见过一个小朋友,晚上在工作,白天充电,可是经常打盹。

  国外学习回来的,尚未进行职业规划的人。——他们的经验是在国外学习获得,通常来说该是比较系统,他们的不足或者说风险是:如果长时间不习练,记忆中的知识就会渐渐褪色。

  2、语言基础

  参加这种大赛,外语需要一定的水准,至少是英语——试想,如果外语过关的话,如何参加国际大赛呢?当然如果有些法语的基础,会更好。因为大赛中有些试题直接就是法语表述,或者了解法语基础对于掌握那些晦涩的名称有很大帮助。

  大赛结果也支持这个观点。

  3、关于盲品

  盲品其实也有些技巧,比如品评报告的撰写,肯定是有一定的规范的,至少,在视觉、嗅觉与味觉特点描述时,需要从哪些方面落笔首先要心中有数,必须把这些方面的主要特点描述清楚。

  另外,报告的前后也是有逻辑关系的:比如说酒龄/或者说年份与香气或者色泽之间。

  没有缺陷的方面其实没有必要重复的,比如说:无混浊、无沉淀物。

  盲品中,最重要的是首先判断品种/或者产区——本次大赛选用的两款酒,应该说还是比较简单(单品种,知名产区)。至于年份,需要更多的经验才能判定,尤其是有些特殊的年份。至于生产商,在很大程度上是猜测了,大赛组织者如果不想过分难为大家,就找几个规模较大的生产商的产品,否则,题目本身也就失去意义了。

  4、关于试题

  总体来说,试题的难度还是比较大——我是说,很多题目比较生僻,或许作为初赛要考虑不同地区(比如说中国与法国)的区别,考题的目标是把参赛者的知识能力能够区分开,过难或过于简单都不是成功的试题。

  5、严谨性

  我们平时在谈论或者查看一款酒或者某个方面知识时,作为中国人往往在使用中文,有些专用词汇尤其是名词的原文拼写,就可能把握不够严谨。作为合格的侍酒师,肯定需要在两种语言或者文化间流畅切换(话说的容易啊!)。
 

  相关链接:李德美葡萄酒博客

发表评论

      作者介绍

      德美

      任职于北京农学院,担任《酿酒工艺学》、《葡萄酒文化与欣赏》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以及葡萄酿酒科研与生产工作,法国ESA大学客座教师。
      曾求学于美国、法国,走访了美国、法国、智利、葡萄牙、意大利以及澳大利亚等世界葡萄酒产区。还担任中法政府合作葡萄种植与酿酒示范农场首席酿酒师,中国葡萄学会葡萄酒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葡萄酒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葡萄酒产品质量认证评委,国家级葡萄酒评委,联合早报-葡萄酒评论杂志葡萄酒挑战赛评委,2008中餐配葡萄酒国际大赛评委,亚洲侍酒师协会杰出会员,获得法国香槟协会荣誉证书。

      作者其它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