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喝酒

2010-05-27 15:12 来源 : 榕树下 作者 : 一渔夫

  一

  对酒,谈不上喜欢,也说不上怎么讨厌。平时在家里,我是滴酒不沾,可真的来了朋友,陪个二三两的应该也没什么太大的问题,偶尔还创造过喝四两到半斤的“辉煌”——“酒逢知己千杯少”嘛!

  我喝酒的历史很晚,年轻时几乎没沾过酒。从我的祖辈到父辈几乎找不到喝酒的,吾辈岂能嗜酒乎?每逢过年时,别人家都是成箱地往家买酒,我家是十几口人的大户人家,有十多瓶啤酒足矣。在农场中学当教导主任后,逢酒场常去坐陪,这才开始喝酒。喝点酒面红耳热,三劝两劝喝高了,常常在半途退席,扫了人家的酒兴,自己也觉得有点过意不去。从农场回到城里以后,朋友多了,喝酒的机会也多了,在酒桌上听来了不少关于酒的典故。什么碰杯是敌对双方借酒来威吓对方,显示自己的豪放啊;什么推杯换盏是表示诚意,告诉对方酒里没下毒哇,等等,等等,不一而足。听来的故事记在了心里,可酒量却没什么长进,我常想喝酒是不是也是一种天赋,有人天生就能喝酒,而有的人天生就不能喝呢?后来,有个明白人告诉我说,人体消解酒精的是肝,每个人肝的分解酶不同,对酒的承受力也就不同。其实,我何止是肝不好,胃更不行,常常疼得厉害,实在到了无法忍受的地步,只好去医院看医生。做个胃镜,查出来一大堆毛病。什么反流性食管炎,什么萎缩性胃炎,还有十二指肠溃疡,整个胃里几乎就没有个好地方。医生除了给我开一大堆药以外,还一再嘱咐我要忌烟,忌酒,忌浓茶!烟不好忌,忌酒、忌茶有何难哉?况且有了医生的这道“救命符”,再逢酒场自然没人劝酒了。在友情和生命之间,孰重孰轻,都能掂量出其份量。从此,再坐酒桌,心安理得地看着别人喝酒,体味着“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觉。

  人是理智动物,更是情感动物。真的动了感情,连命都豁出去了,况且酒乎!明知喝酒对我的身体很不利,可那次回到农场,和朋友在一起,酒还是没少喝。

  去年冬天的一个星期六,我突然有一股无法遏止想回农场看看的冲动,匆匆去了长途汽车站,蹬上了开往农场的客车。人的感情真的像是一枚怪味豆,有时连你自己都解释不清楚。

  回到农场,我先去看了几个朋友,后来又去看望曾在一起朝夕相处的老师们。上班一族,身不由己。他们都有一摊工作,陪不了我。下班以后,十几个老师陪我去了学校路口的一家小饭店。看着一个个熟悉的面孔,一张张热情的笑脸,你还能说自己有病,不能喝酒吗?在那时那刻,我只能看着老同事把我的杯子里斟满了酒。

  也是怪了,平时喝酒都是辣的,哽在喉间难以下咽。可不知为什么那天的酒却是甜的,酒的醇香中略略带点甜味,慢慢流进心头。我看着桌上的酒杯想,朋友之间的友情不正像这杯里的酒吗?存放的时间越长,味道越醇厚,越洁净。时间的筛网,把一切杂质全过滤掉了。

  那天晚上到底喝了多少酒,连我自己也记不清了。一次次碰杯,一次次干杯,连同友情和祝愿一起喝下去。也真怪了,那天我喝了不少酒,可是胃居然一点没疼。人真的高兴了,连病魔都会退让三分!

  那天我确实喝多了,走出饭店时脚步有些踉跄了,第二天坐到汽车上,脑袋里还是晕乎乎的,我仍沉浸在朋友相聚的热烈气氛中。带着那份挥之不去的友情,我回到了工作的城市。

  事情已经过去一年多了,可在我的记忆里仍十分清楚。真的,从那以后,我再没喝过那么好喝的酒。醇香中略带点甜味,真的很好喝!

  

  应该说,我是最没有资格谈喝酒的人。一个连茅台和五粮液都喝不出好的人,有什么资格谈喝酒呢?可现在的饭桌上,有几个不喝酒,不谈酒的呢?我的一个朋友说过这么一句话,一个男人一辈子不醉一次酒,那简直就算白活。我喝醉的次数并不算少,可也不能说这辈子就没白活!

  “知心的酒千杯不醉,知心的话万言不赘。”话是这么说,其实酒没有不醉人的。别管多么知心的酒,也都醉人。而越是知心的朋友坐在一起,醉得就越快。知心朋友敬的酒,能不喝吗?几杯酒进肚,面热心跳,有唠不完的嗑,说不完的话,越唠越投机,越投机就越喝酒。因此,喝醉的酒都是知心的酒。“话不投机半句多时”,又有谁能喝醉呢?

  要说在酒桌上喝不醉的,只有不喝酒的人,或是有特别控制能力的人,他们喝到一定的程度,任你怎么劝就是不喝,打死也不喝,这种人能喝醉吗?记得有一次我和几个同事出去吃饭,同桌的甲劝乙喝酒。乙说什么也不喝。甲说,这杯酒你要是不喝,我就倒进你的脖颈子里。乙说,你倒吧,倒我也不喝!结果甲真的把一杯酒倒进乙的脖子里。当时,我以为乙非得为这事急眼不可。没想到,乙却像没事一样,毫无反映,好像那杯酒是倒进了别人的脖子里,没灌进他的脖颈子里一样,真的令人拍案叫绝了!一个人要是“修行”到了这种地步,碰到什么样的酒场,也不可能喝醉呀!

  酒桌上流行着这么一套嗑儿,说喝酒最怕的四种人是:启瓶盖的、扎小辫的,红脸蛋的,吃药片的,对这句话我是在不敢苟同。启瓶盖的是陪酒的,张罗喝酒的,到了关键时候能顶上去,能冲锋陷阵,为领导保驾护航,这种人能不能喝酒吗?不能喝酒谁叫他呀!女士没个七两半斤的酒量轻易不敢端酒杯。只要敢动酒杯的女士,一般都有点酒量。要说女士坐到酒桌上的都能喝酒,也不尽然。我在农场中学教学时,据说有个女老师就特别能喝酒。一次他们同学聚会,她是抱着孩子去喝酒的。她喝完酒抱孩子回家的途中,要经过一条深沟。这位女士把孩子放在沟沿上,自己爬上沟后竟忘了孩子,一个人扭搭扭搭回家了。幸亏那天她丈夫在家,看她没抱孩子回来,忙出去找,从沟沿边把孩子抱回来。要是她丈夫那天不在家,大冬天的,还不知道出什么事呢,还能把这件事当笑话讲出来吗?在酒桌上吃药片的,开始多说自己有病不能喝酒,而后发制人,这种喝酒的人即使不是“心存险恶”,也非善良之辈!要说喝酒脸红的人都能喝酒,实在不能苟同。我喝酒就上脸,不仅脸红,连眼睛都红,可真的不能喝酒。望君今后在酒桌上碰到一起,千万不要苦心相劝,千万饶过洒家!

  酒桌上,也是人生个性张扬的场所,喝酒后的人不设防,各自的性格都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几杯酒落肚后,就会觉得飘飘然,熏熏然,连那些平素道貌岸然的人,也会绽出笑脸;一向沉默寡言的人,也会谈笑风生。再几杯下去,酒酣耳热,所有的苦闷和烦恼都抛之脑后,只觉得意气飞扬,不可一世了。有一句话叫做:酒仗熊人胆,连那些平时唯唯诺诺之人,喝完酒后也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张牙舞爪,乱吹一通,好像除了天老大以外,他就是老二了,比谁都强的人,有之;还有一些人喝点酒就哭天抹泪,把一肚子委屈全都借着酒劲发泄出来,亦有之。一个大男人,有什么委屈不能装在肚子里呢,难道非得当着别人的面痛哭流涕吗?
男儿有泪不轻弹,男人的眼泪宁愿流进肚子里,也不能让别人看见。

  喝酒不可怕,怕的是酒后无“德”,真的管束不了自己,又何必为那口“神汤”所累呢?

  故曰:酒不是什么好东西,在酒桌上不必苦苦相“逼”!我以为。

  

  据说,酒是周朝人杜康发明的,据今已经有二三千年的历史了。因此,杜康也就成了酒的另一个代名词——“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自从有酒问世以来,许多名人壮士多喜欢喝酒。且不说关羽温酒斩颜良,也不说张飞借酒智取瓦隘口,只说醉打蒋门神的武松,刚出道时途经景阳岗,连喝了十八大碗酒,并借着酒力三拳打死吊睛白额大虫,是何等的胆魄,何等的神威!而那些文人墨客更是一生都离不开酒,登高远望时,则说,“把酒临风,其喜洋洋矣”;离别乡愁,又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喜,以酒贺;愁,以酒解。人生岂能无酒乎?

  其实,酒不能解忧,只不过酒能令人在由兴奋到麻醉的过程中使人暂时忘记了一切。待酒醒之后,更是“借酒浇愁,愁更愁”。况且,酒后大病初愈的滋味,也真的不好受。

  现在的人坐在酒桌上,为了喝酒而喝酒的人已经很少了,不少的人喝的是“政治家”的酒,“经济家”的酒了。酒桌上有自己想说的话,想办的事,平时没法说,没机会说,可借着酒劲儿说出来。想巴结领导,也可以借着酒桌套近乎。碰到自己讨厌的人,还可以借着酒劲把他骂一顿。以酒盖脸,什么话都说了,什么难听的话也都骂了。骂也就骂了,跟一个醉得一塌糊涂的人还有什么好讲的,还有什么好计较的呢?甚至座中有自己喜欢的人,也可以借酒盖脸,甜言蜜语几句,哪怕有点过分亲昵的小动作,事后也可以归咎于酒------酒能乱性嘛!真是“成也酒,败也酒”,一个“酒”字把什么都包蕴了,都含概了。

  现在的酒桌上,或单挑,或围剿,言语相激,划拳猜令,大杯灌,小杯干,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想办法把对方陪好,把对方灌倒,好像不这样就不叫喝酒似的,早已改变了古人以酒会友,以酒论文的初衷了。其实,喝酒就是喝酒,用不着借喝酒来达到什么目的!
那年我刚调到一个新单位工作,年终单位聚餐,和我坐在同一桌上的一个先生也是新调来的。他在我们桌上喝了一杯酒后,就去了领导桌上敬酒了,而且再没回到原来的桌上。那时,我就知道这个人以后必定不可小瞧。果然,他不久就提升了,可我仍从心里瞧不起这种人。做人可以位卑,而不能心卑;应敬重别人,可不能去谄媚巴结;人不可以有傲气,可怎么能没有傲骨呢?!

  酒品亦见人品。或实在,或张狂,或狡猾,或奸诈,通过喝酒都可以略窥一斑,难怪很多人都喜欢在酒桌上交朋友。酒喝多了的人,很容易把自己交出去。而一个人在酒场上还能清醒如初,众人皆醉我独醒,就会使人感到他藏的未免太深了——即使他什么都没藏,别人也容易这么想,觉得这个人不太好交。

  喝酒就是喝酒,用不着借酒来达到别的目的!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