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的滋味

2010-01-05 13:45 来源 : 榕树下 作者 : 文深特

  我一直认为对葡萄的品味是体现人性的一个媒介。大凡葡萄,无过乎酸、甜、涩甚或苦(例如烂的),总之不会像纯净水--不是白开水,因为现在的白开水也有味道。可惜如同许多事一样,要辩证地看。很多情形下,其味如女性的年龄,或只能猜测,或隐而不露,成为一个有趣而永恒的谜。

  吃不着的葡萄通常是酸的。固然“欲望是最好的调味剂”,使对葡萄的幻想层层叠叠,绕梁不绝,叫人辗转反侧,夜不能寐,口水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然而倾慕终竟还算是上进的表现罢,总比精神胜利法要实际,虽然由此丧失了继承阿Q 等祖先遗志的机会,有些不肖。但与诸众谈起来,即便是假装的博学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比懵懂受用些,因此吃了酸葡萄的经历被人知晓,宛如身经百战的将军指点着伤疤慨叹失败,是阅历或身份的象征。不曾历的事总是令人艳羡的:例如现在离婚的人总是很受敬佩和崇拜,虽然有些盲目。其实吃不着的葡萄酸的原因大多还是基于不屑,与上述相比,虽同为假冒,却平添几分“傲气”。这种理直气壮的无知曾是英雄主义的和反潮流的--以一九七三年的那份著名的高考白卷为标志;在平民中则是民族的和传统的,可以成为口沫横飞地指斥“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正所谓“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未知的东西有时或漏洞百出,当如舶来之物,“儿戏一般,何足道哉?!”或害人不浅,当如恶疾,“避之还不及,谁会惹火上身!”这种葡萄酸,宛如传说中的缘分,没人见过,却人人笃信,乐此不疲。

  除此之外,更有人吃着了葡萄,还说葡萄酸--除去葡萄本身未熟或其味蕾有疾之外,大概也是出于“护食”的目的。本来是昧着心思说“不是个味儿”,还要作出痛苦状,涕泪齐下,自诩“神农尝百草”,公而忘私。然而不得不承认,第一位吃螃蟹的勇士倘如此,一样会受人景仰--虽然因此少了一道美味,却多了一项应忌讳的毒物,仍是英雄者也!一如很少听卖盗版的说盈利,或者真的竞争激烈,或者确实检查得紧,或者就是为了垄断,盖莫能外。实际上倘果真是前两者,何不与人说“这行如何如何的赚钱”,诱其下水,临死也拉个垫被的。

  因之,凡遇葡萄,或亲自尝尝,酸也罢,甜也罢,受之默然;打掉牙往肚里咽,得了头奖则偷偷乐。或者干脆就深信传闻,人云亦云,让说者的良心来决定听者的下场。于是,我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葡萄可以本来没有味道而由人说了算,从而省去了许多繁文缛节。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