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葡萄酒悖论
2009-10-09 13:35 来源 : 李德美博客 作者 : 李德美
“法国葡萄酒悖论”,不是指那个路人皆知的French Paradox——“法国人健康与饮食的矛盾现象”。
我们讨论葡萄酒,不管是关于生产技术还是销售与消费的话题,总是绕不开一个国家,那就是法国。无论是作为中国或者日本葡萄酒消费者膜拜的神,还是作为美国、澳大利亚葡萄酒业者揶揄的对象,无论如何,法国葡萄酒都被作为了一种标准,可见法国葡萄酒的影响力之大。
但是,在这种强大形象的背后,却又频频传来令法国业者沮丧的消息:在英国葡萄酒市场中,澳大利亚葡萄酒取代法国葡萄酒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位置;在美国葡萄酒市场,如果说当初被意大利葡萄酒超过法国人还似乎不太在意,现在“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位置”让给澳大利亚时却值得令人深思;近处说,在中国葡萄酒市场,多年来(包括到目前)进口瓶装酒,法国葡萄酒一直高居第一,但是,在这个第一的位置上,也隐藏一些危机:尽管市场占有率一直遥遥领先,但是,市场占有率绝对值确在下降,法国葡萄酒进口量的增长速度远低于紧随其后的几个国家,很难预测这种势头将会持续到何时。
是什么原因导致法国葡萄酒在市场中享有极高声誉,却在销售中呈现颓势的悖论现象呢?
尽管法国葡萄酒的历史不算最为悠久,但是,由于法国人的不懈努力,尤其是法国葡萄酒发展的重要时代,适逢法国国力最为强盛之时,连教皇都搬到法国,接受法国国王的庇护,法国出产的葡萄酒能不受到推崇吗?如果你说这个理由有些臆想的成分,那么,法国人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发现酵母并揭示酒精发酵的原理,推动了现代葡萄酿酒的新篇章;1855梅多克酒庄分级一直对今天的行业仍然产生着广泛的影响;创立于1935年的AOC法律体系,给予世界各地葡萄酒行业立法的久远影响。。。。。。所有这些,不正是造就法国葡萄酒美誉的具体原因吗?
法国葡萄酒美誉在国际市场中的传播,还与法国葡萄酒行业协会的强有力推广密不可分。法国各地葡萄酒行业协会,可谓大名鼎鼎:CIVB(波尔多葡萄酒产业协会),UGCB(波尔多列级酒庄联盟),CIVC(香槟协会)等等被大家熟知,每年在世界各地进行大量的非赢利性推广活动,大大提升了法国葡萄酒的影响力。历史的积淀与当今的推广,法国葡萄酒在葡萄酒世界享有极高美誉也就不足为奇了。
但是,也正是法国葡萄酒行业协会这种孜孜以求的不懈精神,造成了法国葡萄酒在市场中空享有极高声誉,却在销售中呈现颓势的矛盾局面。
首先法国悠久的葡萄酒历史,严谨的保护葡萄酒风格特点的酒法体系,既造就了法国葡萄酒的辉煌,也成为了推广法国葡萄酒的障碍:一方面,由于受到法律的限制,葡萄酒的生产不能够为消费市场而改变(新世界的葡萄酒生产者可供发挥的空间更大些,因而,可以针对目标市场进行调整工艺,调整葡萄酒的风味特点);另外一方面,法国葡萄酒标识以及等级识别过于复杂,入门级消费者难以逾越这道门槛,试想法国葡萄酒消费者都不一定搞得很明白的AOC体系,如何要求新兴市场中的消费者一蹴而就呢?
再者回到前文的关于AOC的话题。法国葡萄酒业者在宣传“AOC”葡萄酒之时,进入一个盲区:往往简单地把AOC葡萄酒当作“高质量”的葡萄酒进行宣传,没有给“非AOC葡萄酒”留下宣传的空间,相形之下,似乎“非AOC”产品就成为“低质量”的葡萄酒,AOC产品宣传越多,“非AOC”产品也就越不被消费者认同——法国各种葡萄酒中面临困境的也正是这部分“非AOC”产品。
把“AOC”产品简单地等同于“高质量”葡萄酒的简单宣传方式,也给AOC产品带来很大的危机:因为“质量”是可以量化的,可以衡量的,“高质量”的产品是可以复制的,因而,新世界葡萄酒大行其道,33年前“巴黎大赛”的结果,便是很好的佐证。
抛开“历史”与“传统”进行评价这些拥有悠久的历史与传统的产品,本来就是不公平的。“AOC”产品更需要宣传的是“传统”与“风格”,“传统”与“风格”是不可复制的,这样,一方面首先能够部分解决AOC产品与新世界葡萄酒的竞争问题;另外一方面,也可以给“非AOC”葡萄酒带来市场空间。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人们生活中不乏一些极具某种“传统”与“风格”的事物,比如中国的饮食——不同地区饮食文化千差万别,导致了不同地区的中国消费者口味倾向不同,这不正是法国那些“风格丰富多样葡萄酒”发挥优势的土壤吗?可以说,中国的葡萄酒市场不同于美国、澳大利亚等葡萄酒的新世界市场,以文化为先导进行推广与宣传,在中国葡萄酒市场是必需的、可行的。
美誉是历史积淀的,但在世界葡萄酒生产相对过剩的重压下,法国葡萄酒开拓新市场时,有意无意地丢弃了己之所长,不就是造成法国葡萄酒在市场中表现“悖论”现象的重要原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