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徐葡萄酒产区报告
2007-07-02 11:34 来源 : 华夏酒报 作者 : 尚宝铎
分享
发展历程
山西清徐不仅是中国最早种植葡萄的地方之一,也是中国最早酿造葡萄酒的地方之一,素有“葡萄之乡”美称,民间流传着“清源有葡萄,相传自汉朝”的说法。境内葡萄栽培历史可上溯到2000年之前。汉朝时,清徐马峪边山一带有一姓王的皮货商人,从大西北贩皮货,带回葡萄枝条在当地栽植成功。之后,栽培渐广,清徐人根据酿醋的原理酿出了葡萄酒。
三国时期的山西,是魏国的属地,魏文帝曹丕非常喜欢喝清徐葡萄酒。他在《诏群医》中写道:“三世长者知被服,五世长者知饮食。此言被服饮食,非长者不别也……中国珍果甚多,且复为说葡萄……又酿以为酒,甘于鞠蘖,善醉而易醒。道之固已流涎咽唾,况亲食之邪。”
到了唐代,清徐葡萄已享誉海内,鲜葡萄及葡萄酒、汁、干等加工品也远销四方。《唐书》记载“太原平阳皆作葡萄干,货之四方”。
唐太宗李世民人称“太原公子”,他在太原多年,与他父亲李渊在此完成了称霸中原的各种准备,因而太原也称“龙兴之地”。当时的晋阳交通四通八达,经济富庶,手工业、商业十分发达,晋阳硝石、清徐葡萄酒都是当时享誉全国,朝廷钦定的贡品。《太平御览》记载,在山西期间,李世民就特别钟爱清徐的葡萄酒,不仅把它作为招待最高贵客人的礼品,还亲自用清徐的龙眼葡萄酿造葡萄酒,他当皇帝之后,念念不忘清徐葡萄酒,并将清徐酿造葡萄酒的作坊统一御封了“李氏作坊”的名号。
宋代大文学家、《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也是山西人。他写有“山寒太行晓,水碧晋祠春,斋酿葡萄熟,飞觞不厌烦”的诗句。可见当时人们喜欢清徐葡萄酒的程度。
在元朝,太原清徐葡萄园已是全国仅有的也是最大的葡萄庄园之一,甚至有了检测葡萄酒真伪的办法,据记载“至太行山辨其真伪,真者下水即流,伪者得水即冰矣”。这在全国首屈一指!
马可·波罗在元朝政府供职十七年,他所著的《马可·波罗游记》记录了本人在元朝政府供职十七年所见所闻的大量事实,在描述太原府时这样写到:“出太原府,过桥三十里(公里)有大片葡萄园,还有很多酒……”这里的葡萄园指的就是清徐的葡萄园,酒就是清徐“李氏作坊”酿造的葡萄酒。
元代的中国葡萄酒生产发展水平应该是达到了历史最高峰。但随着粮食白酒的发酵技术,特别是蒸馏技术的日臻提高完善,蒸馏白酒自明朝开始成为中国酿酒产品的主流。而葡萄酒生产由于具有季节性,酒产品不易保存,酒度偏低等特点局限而日渐式微。但山西清徐葡萄酒的酿造一直在继续,明朝洪武皇帝“辛酉谒禹庙,有以葡萄酒见饷者,其甘寒清冽……”此时清徐葡萄酒的质量还是相当不错的。直至清雍正年间,清徐葡萄酒在山西仍有一定的生产销售:“向晚葡萄有酒熟,醉乡有梦不分明”。
近代的1921年10月,在持续几千年葡萄与葡萄酒生产的著名产区山西清徐,由山西人张治平建立了新记益华酿酒公司,成为当时全国仅有的几家用机械设备大规模生产葡萄酒的酒厂之一。当初建厂的动机是振兴民族工业,想用自己生产的葡萄酒代替舶来品,建厂之初曾购进法国设备并建有地窖,容器均为当地李氏作坊自制的瓷坛。产品有炼白酒、高红酒、白兰地、葡萄纯汁、葡萄烧酒等。抗战时期清徐沦陷,公司遭到严重破坏。在旧中国,最终难圆重振山西清徐葡萄酒的梦想。
解放后,该厂更名为山西清徐露酒厂并被收归国营。自50年代初至80年代末期,该酒厂一直是我国七大葡萄酒厂之一,所生产葡萄酒系列产品,曾先后多次获得省、部级大奖,为山西清徐葡萄酒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1982年,清徐县又建立了一家大型葡萄酒厂——清徐葡萄酒厂(现名清徐葡萄酒业有限公司),年生产能力3000多千升。随着清徐葡萄酒发展,先后出现了田府等不到十家葡萄酒公司。
经过千年的历史演变,清徐葡萄留下了五十多个品种,其中最著名的优质品种为白瓶儿、黑鸡心、紫龙眼三种。
在1997年至1998年期间,山西怡园酒庄开始大面积在清徐产区种植欧洲种酿酒葡萄,并生产高档葡萄酒。目前主要品种及栽种比例是:赤霞珠38.9%,品丽珠23.4%,梅鹿辄29.0%,霞多丽7.5%,雷司令1.2%。
到目前,清徐产区共种植葡萄7万亩,其中酿酒葡萄4万亩。
现状分析
清徐产区作为我国老四大产区之一,产区优势明显,具有“光照强、温差大、降水适中、水可控”的特点,且清徐产区多年的酿制葡萄酒历史,使其名声远扬。不过当地葡萄企业数量却不是很多,主要有三家:怡园葡萄酒庄、清徐葡萄酒业公司、清徐葡萄庄园。怡园庄园以生产高档酒而全国闻名,其他两家则名不见经传。
虽然山西地产葡萄酒数量不多,但是企业在全国都有影响力。
1997年建厂的山西怡园酒庄定位于高端,始终坚持“小众市场”的概念,把精美的佳酿做给真正懂酒的人,为此它把2000多亩的葡萄园,每亩产量严格控制在350-400公斤,坚持葡萄分级筛选、压榨,各档次酒分罐储存,橡木桶坚持2-3年一换。
王朝董事局主席白智生曾经说过,王朝开发的高端产品大部分原料都来自于宁夏。而怡园创始人陈进强则通过全国产区考察最终将目标锁定在了优质葡萄产区清徐产区,为此,他始终坚持成品酒以质取胜的发展道路。
在销售方面,怡园酒庄采用葡萄酒专卖店形式直接开拓终端。在山西太原怡园酒庄酒占据了60%的高端市场。在福州、上海等地都已经能够看到专卖店身影,怡园全系列葡萄酒展示在宽敞的橱窗, 室内挂有怡园最新的图片和信息,专卖店内酒具、酒杯等用品一应俱全。除此外,还联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爱好者协会,与葡萄酒爱好者面对面交流。
目前,清徐产区的葡萄酒企业多以成品酒销售为主,山西省清徐葡萄酒有限公司,始创于1982年,位于清徐县马峪乡,占地面积10080平方米,建筑面积6268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2000万元,流动资金1000万元,现有职工300余人,其中,中高级以上技术人员占12%。该公司已有20多年葡萄酒生产历史,是专门生产葡萄酒的老厂,是清徐县葡萄酒产业的龙头企业,其主导产品有“马峪”牌葡萄酒。清徐葡萄酒有限公司在政府的撮合下,曾经与汾酒集团联营,2005年企业改制,成立了清徐葡萄酒有限公司,其始终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的企业宗旨,在产品质量合格的前提下,以超市为窗口,积极开拓市场,市场主要在山西,计划在2009年进入北京等东部沿海葡萄酒主要销售区域。
由于企业数量少,产量低,目前清徐产区的企业没有考虑作为原酒生产企业销售原酒,这些企业都准备依靠原料优势,生产优质产品,开拓独特的市场,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
主要问题
有业内人士总结了清徐产区近些年发展缓慢的原因。
清徐产区产品品质得到广泛认可,但是产业群发展缓慢,产区美誉度逐渐降低,直接影响发展,为此如何培养产区有号召力的品牌,促进产区产业群发展将是首要问题。
我国葡萄酒行业最初分为四大产区,后细分为九大、十大产区,这些产区依靠当地政府推动、龙头企业带动,快速发展。
我国长城、张裕、王朝、威龙四大品牌,分别在昌黎产区、怀涿盆地、胶东半岛产区,这些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在我国市场占有率达到了50%以上,由于这些企业的带动,产区知名度一再提升,昌黎产区、胶东半岛产区已经遥遥领先于清徐产区。在当地企业带动下,葡萄种植面积逐年增多,同时政府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给予了资金、税收、土地等优惠政策,出台了产业发展政策,在当地政府的推动下,葡萄酒企业数量也逐渐增多,这些企业开始走品牌路线,使产区的葡萄酒品牌数量增多,集群效应越发明显。
而清徐产区,虽然政府支持葡萄产业发展,使农民增收,但是由于焦化、金属镁、原煤、洗煤、暖气片五大支柱产业是当地财政主要收入,葡萄酒财政收入很少,没有过多考虑支持葡萄的深加工项目——葡萄酒发展,当地政府对葡萄酒业发展推动作用不明显,另外,当地缺乏量产葡萄酒名牌企业带领,为此,葡萄种植面积逐年下降,葡萄酒行业发展缓慢,产区知名度也随之下降。
有些县成立了葡萄促进会,但不是考虑如何带领当地企业发展,而是想办法在企业身上榨取利润。
企业决策者意识也影响着发展。清徐地区企业数量少,多数企业缺乏和外界的交流,固步自封。
清徐地区除怡园酒庄外的企业,由于与其他产区企业交流较少,对整体发展形势掌握不够,我国张裕、长城、王朝、威龙四大家族控制着50%以上市场份额,同时国外产品大量涌入,企业不发展便会被大企业兼并,市场不快速增长,便会被其他品牌占领,清徐产区企业处于内忧外患的局面,但是有些企业决策者对此认识程度不够,为此,决策准确性不高,存在小富即安,不求大的进步。
我国西部产区企业都在加紧和东部产区合作,走供应原料维持发展,发展品牌增加利润、做大做强自主品牌的发展道路。2006年,王朝向御马注资1.6亿元,成立了王朝御马有限公司,同年,张裕与宁夏农垦集团签订意向性协议,双方将在3年内合作建设3万亩酿酒优质葡萄种植基地,总投资达1.1亿元。
在走联合发展的道路同时,御马开始在陕西、甘肃、宁夏等西部省市销售成品酒,国风、紫轩等也都在推广自有品牌,寻找着自己的出路。
但是,清徐产区多数企业发展思路不是非常明确。
清徐地区企业多为民营,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内部管理混乱;用人机制滞后,有些企业不兑现合同,拖欠工人工资;在销售中,缺乏整体策略,销售时常受阻,这也是发展缓慢的原因。
另外,农民优质酿酒葡萄种植技术的掌握也成为了产区面临的主要问题,许多农民为了增加收入,放开葡萄的亩产量,有些亩产高达2000斤,高产葡萄要酿出好酒比较困难,用何种手段让农民对葡萄进行限产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清徐产区葡萄酒企业要快速发展需要政府推动、需要龙头企业带动,需要企业决策层加强对外交流、调整企业管理体制、制定合理的营销策略,需要借鉴怡园酒庄经验,动员农民限产,生产出高质量葡萄酒,从而实现老产区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