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茨中村学酿葡萄酒

2007-01-22 11:32 来源 :  《时尚旅游》 作者 : 

分享

  茨中为藏语的音译,是六座村庄的意思。一百多年前,两个身穿中国布衣、操当地方言的法国传教士来到这座澜沧江边的村落,一边倾心传教,一边教当地百姓种植葡萄和酿造葡萄酒。近乎原始的生活状态与来自法国的葡萄酒文化——本是毫不相干的两样事物就这样被意外地结合在了一起。此地的葡萄酒土法酿制,野味十足,比著名的茨中教堂更让人难以忘怀。值得一提的是,著名的国宴用酒“云南红”正是以茨中的“玫瑰蜜”为葡萄种源。要想体会葡萄酒的整个酿造过程,大约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但如果只是想掌握其工艺程序,一天即可。

  客车沿着澜沧江在德维公路上行驶了两个多小时,过了燕门乡在一座横跨澜沧江的铁索桥边停下,司机师傅告诉我过了这座桥再走两三公里就到了。一下车,一股湿润的暖风迎面拂来,海拔表上显示这里还不到2000米。过到西岸,跨过几条山上流下的小溪,前行不远,一座沃畴层叠、美丽幽静的小山村映入眼帘,这就是茨中。

  路两边是金灿灿的稻田,间或有葡萄架穿插其间,兼具纳西族和藏族风格的民居错落有致,掩映在果树和花团锦簇之中。远远的,一座不中不洋、造型有些怪异的建筑显得格外醒目,那一定就是耳闻已久的茨中教堂了。

  兴致勃勃地步入村中,却发现村子里没有旅馆也没有饭馆。好在村民都很好客,很多人家里也提供食宿。我选择了教堂边的刘文高家,村子里的人都叫他刘校长——那是他退休前的职务。

  刘校长和爱人都是藏传佛教的信徒,与他们一墙之隔的堂兄刘文增却笃信天主教。在茨中,像这样一家人,甚至夫妻俩信仰不同的事情屡见不鲜,村中的风景也处处体现着“宗教融合”的和睦景象:一边是教堂,一边是玛尼堆;一家的房顶上竖着十字架,邻居的屋檐旁飘扬着风马旗。

  民族、宗教的界限在这里变得异常模糊,宛然一处自由奉爱的乌托邦。刚进刘校长家,他的家人就捧出了自酿的红葡萄酒来款待我们——果然是葡萄酒之乡啊。但与我平时喝的不同,我感觉这里的红葡萄酒味道更加甘甜,有点像略经发酵的鲜榨葡萄汁。更让我大开眼界的是,这里的白葡萄酒也并非通常意义上的用绿葡萄酿制的酒,而是用做红酒剩下的酒糟蒸馏而成的,酒力强劲,和二锅头无异。

(原文作者不详,中国葡萄酒资讯网向本文作者表示感谢,欢迎读者提供原作者)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