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与女人情绵绵

2006-04-12 16:55 来源 : 中国酒网 作者 : 

    甘甜喷香的酒是谁发明的?在甲骨文和金文里已经有了“酒” 字,不过“酒”字不从水,而是写成“酉”字。据考古学家考察,这就是最早的“酒”字了。酿酒的历史要追溯到文字产生之前的遥远年代。《战国策·魏二》记载:“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酒是帝女令仪狄制作的。帝女也罢,仪狄也罢,都是女性。帝女何许人也?一说是舜之女,一说是天帝之女。晋代郭璞在《山海经图赞》里说,天帝之女的面相是“蓬发虎颜”。蓬发犹可,而虎颜是否带一点古老的图腾痕迹呢?这说明酿酒业在中国肇兴得很早。酒的发明者就是帝女。后来有杜康之说,晚矣。此为男权社会的修改罢了。

  古希腊社会中的酒神家喻户晓。中国有酒神吗?《楚辞》中的 “山鬼”是女性,也有人认为她是中国的酒神。“披辟荔兮带女萝 ”,是说葡萄酒已经酿成,而用叶与蔓做成女神的冠环和美服。也有人说山鬼明明是木石之中的鬼怪,怎么可能成为酒神?其实人类发明了酒是受到自然界果实自熟自落的启迪。熟透的果实产生酒味,那么说徘徊于山木林石中的山鬼为酒神就没有牵强附会之嫌了。更不用说,这位酒神兼美与爱于一身了。


  夜奔当垆的卓文君

  汉代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爱情故事被传为千古佳话。她们是如何相识的呢?原来,卓文君之父卓王孙思慕司马相如的名声而大摆酒筵。主雅客勤,个个微醉。司马相如应邀抚琴助兴。美丽多才的卓文君在屏风后面倾听到司马相如的琴声,一曲《凤求凰》拨动了她不甘遵循封建礼教而终生寡居的心扉。有酒才有诗,好诗借于酒兴。那么可不可以说这美满的琴瑟合音借助于酒为媒呢?大家闺秀卓文君只身夜奔司马相如。卓文君之父为汉代的首富,但是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不给女儿半文财产。卓文君夫妻只好开了酒店。淡妆素抹的卓文君,亲自站在置放酒瓮的土台上卖酒,不卑不亢,神态自如;为了爱情永驻,司马相如亦不抚琴,他与酒店的伙计一样身着短脚裤,提壶洗碗干杂活,谈笑风生。

  在封建社会里,女人重情,男人薄情。为追求婚姻的自由,身为显贵的卓文君当垆卖酒,没想到司马相如后来要纳妾。卓文君把酒赋诗:“……今日斗酒会,明日沟水头。蹀躞御沟上,沟水东西流。”她义正词严地谴责了司马相如,在《白头吟》中表达了“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的美好愿望。女才子卓文君不仅仅开过酒店,而且还会喝酒呢!


  借酒消愁的女诗人

  中国的志士仁人往往少立壮志以身许国,当其报国忧民的政治理想被残酷的现实击碎之后,他们往往借酒消愁,表现出风流倜傥、狂放不羁的性格。殊不知,借酒消愁的不独乎男子,中国的知识妇女往往也借酒消愁。汉代女文学家班婕妤多才多艺,曾被汉成帝宠幸,后皇帝移情他人,她自做赋曰:“顾左右兮和颜,酌羽觞兮销忧。”她既为爱情的毁灭而忧愁,更有自尊自重、自我解脱的方法:毅然离开了皇宫。在下层妇女中,借酒消愁的也不为少数。唐代的女道士兼女诗人鱼玄机往往借酒消愁:“旦夕醉吟身,相思又此春。雨中寄书使,窗下断肠人。山卷珠帘看,愁随芳草新。别来清宴上,几度落梁尘。”她愁思绵长,为了忘却这愁思而旦夕饮酒,以酒浇愁。在《寄子安》里,她写道:“醉别千卮不浣愁,离肠百结解无由。”这肠回千转的感伤可与“举杯消愁愁更愁”媲美了。这美妙的诗情缘于酒,没有酒,何能有如此豪兴?

  如果说前两位诗人抒发表达的是对那些朝秦暮楚的男性的谴责,她们借酒而一抒胸中的块垒还局囿于个人的感情,那么北朝北周赵王宇文昭的女儿千金公主远嫁到遥远的突厥,则更深刻地表现出妇女颠沛流离的命运了。“盛衰等朝暮,世道若浮萍。荣华实难守,池台终自平。富贵今何在?空事写丹青。杯酒恒无乐,弦歌讵有声。”虽贵为公主,但始终逃脱不了被支配的命运。在异国他乡,婚姻的痛苦和思国思乡的痛苦互相叠合着,剪不断,理还乱,已经达到苦不堪言,举酒亦不能消愁的地步了。


  “貂裘换酒也堪豪”的女革命家

  酒不仅激发了女才子的诗兴,也激发了女革命家的壮志豪情。面对封建社会对妇女身心的摧残、个性的压抑,激起了先知先觉的女革命家秋瑾的激愤反抗。在其《敬告中国二万万女同胞》的檄文中,她痛心疾首历数中国女性在封建礼教重压下的不平等待遇。她在诗中豪迈地写道:

  不惜千斤买宝刀,  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  洒去犹能化碧涛。

  秋瑾饮酒赋诗,酒酣诗浓,终于以红血化为碧涛,成为妇女解放的奠基人之一。

(原文作者不详,中国葡萄酒资讯网向本文作者表示感谢,欢迎读者提供原作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