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品”出来的“牌”

2005-06-09 23:13 来源 : 中国质量新闻网 作者 : 王支援

  古代的造字先生很聪明,品牌之“品”,由三个“口”组成。今天看来,这三个“口”就是由生产者的口、经营者的口和消费者的口组成。对某个产品,大家一起来品尝、咀嚼,就像品茶、品酒一样,品出味道来为“品味”,品出本质来为“品质”,品出级别来为“品级”,品出一种美妙的感觉,居于“品级”中最高端的东西,大概就是“品牌”。因而,它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和公众认同度,是市场制胜的法宝。

  品牌,是“品”出来的“牌”。在“品”字的三个“口”中,最“牛皮”、最具有决定影响力的“口”,是消费者的口。这不仅是因为生产是为了消费,生产者的口味必须绝对地服从消费者的口味,而且按“口”的总量来说,与熙熙攘攘的芸芸众生相比,生产、经营者不过是沧海一粟。所以,归根到底,品牌,是由消费者“品”出来的“牌”。

  然而,在现实的品牌创建过程中,太多的事实违背了这一朴素的道理:

  最野蛮的现象———无视消费者的口味,强行树品牌。现实中许多单位或个人抱着“不创品牌,毋宁死”的慷慨悲歌,不惜重金“买品牌”,不择手段“吹品牌”,浑身解数“耍品牌”。如组织各种媒体狂轰滥炸,动员大批“名嘴”摇唇鼓舌,出动香车美女招摇撞“市”,扳动政府或社会机构“权威认定”。当无数的金杯银杯、金奖银奖摆满单位的会议室或装满老总办公室的时候,品牌创建,大功成矣。其实,这样树起的品牌根本就不对消费者的胃口,老百姓不以为然,说“金杯银杯,不如市场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百姓的夸奖”。此话,颇为深刻。

  最迂腐的现象———将过去的品牌硬说成是现代的品牌。消费者是活生生的人,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对同一个产品,过去的人品起来是个“香饽饽”,现代的人品起来未必有滋有味。任何品牌,都跳不出它的生命周期,就像再好的搓衣板要被洗衣机取代,最王牌的算盘也要被计算器取代一样,品牌需要升级换代,推陈出新。尤其对文化产品而言,必须日日新、月月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选择,一代人有一代人自己“品”出的“牌”。

  最可悲的现象———酒不醉人人自醉。品牌的市场目的是要让消费者陶醉,让其尽情享受品牌的“美味”。但奇怪的是,消费者还没有品尝,或认为不屑品尝时,品牌的所有者自己却“一品而醉”。具体表现为:一是“陶醉”。当看到报上有名、屏上有声,鲜花奖杯一齐涌来的时候,就武断自己拥有“世界一流”的品牌,于是,陶醉了。或当品牌还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时,就忘乎所以,急功近利,杀鸡取卵,胡乱开发,对品牌缺乏必要的扶持、呵护和栽培,结果,越搞越糟。二是“麻醉”。有些单位,老祖宗的确留下了丰厚的品牌遗产,一评估就是多少个亿。生活在其中的人躺在老品牌温暖的怀抱里,吃香的,喝辣的,不思进取,对变化了的外部世界麻木不仁。这是种十分危险的现象,因为不论其品牌有多“牛”、含金量有多高,也不论是什么“皇帝女儿”、“龙子龙孙”,如果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故步自封,一旦消费者品出的味道不对,就会被无情地唾弃。

  歌云:“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为了品牌,要时刻记住一个简单的道理:品牌,是市场“品”出来的“牌”。因而,要与市俱变,与时俱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