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酒有关之:高尚者出局

2005-03-19 15:15 来源 : 梅州日报 作者 : 高 虹

  那年,出于对葡萄酒的热爱和对刚看过的美国大片《生死时速》中基诺·里维斯的着迷——这个句子表现出来的意思活像我是个酒色之徒——我自觉地看了里维斯主演的另一部影片《云中漫步》。电影里大片大片的美丽的葡萄园给人印象深刻,尤其是半夜时分的驱霜场面,那简直是只应天上有、人间哪里寻的景象:人们燃起行行篝火,披戴着纸扎的宛如蝴蝶的大翅膀,优雅轻柔地慢慢舞动。而男女主角在霜雾火光中翩翩起舞,含情脉脉,他们的旁边是已经果实累累的丛丛葡萄……
  被导演看中,从而制造出的浪漫如仙境的场面,那其实正是十万火急的时刻。要知道葡萄一经霜冻,表皮变薄,果汁浓缩,葡萄内的水分会结成冰。天亮后气温一回升,退冰的葡萄就会烂掉,人们一年的劳动也就烂在地里了。在这样的情景下,心急如焚的葡萄园主及其工人是不会浪漫的,只有不谙农事的园主的美貌女儿和她带回的外来的帅哥情郎例外。
  从种植到收获,从酿制到勾兑,葡萄酒来到人间,每一滴汁液都充满了艰辛和劳苦,心机和计谋,但人们不会去表现这种过程,人们天生对恶性的于身心不利的东西具有“迅速遗忘”的机能。就如同《云中漫步》导演看中的是葡萄园形式上的人间仙境一般,人们只管对那玉液琼浆的葡萄酒一往情深,用诗化的语言去陈述原本平常的事实。比如说吧,真正的威士忌酒的生产是需要用橡木桶存放20年的,酒中的杂质异味通过橡木的呼吸而被去除,同时又让酒液饱吸橡木的清香和颜色,历经悠悠岁月,酒的体积就只有了以前的一半。对此,苏格兰芝士华兄弟公司调酒师艾伦是不会好好陈述这个事实的,他充满诗意的解释是:“酒的另一半奉献给了天使——所以它有点贵。”记住,当你的杯中洋溢着苏格兰威士忌时,请别忘了,天使在与你共饮,当然你会很乐意为天使买单。
  事情还不止于此。苏格兰威士忌的名满天下,据说还与“逃税”这一绝对负面词汇有关。最初的威士忌,因口味不佳而少有人问津。18世纪末,英国政府加重了酒厂的赋税,有的酒厂业主开始酿制逃避税赋的私酒。为避人耳目,他们躲到了人烟稀少的山区或者森林里去,燃料就地取材,利用草炭来代替;容器也用现成的木材制成桶,而酿成的酒不敢公开大量地销售,只好密封后长年收藏在山洞中。岂料无心插柳柳成荫,木桶装酒并多年窖藏,加上熏蒸过程中草炭的香味,竟然形成了一种独特佳酿。如此一来,新威士忌酒出山以后,很快就畅销英伦,誉满天下。
  近些年来我们听多了明星逃税的丑闻,明星笨啊,看人家苏格兰威士忌,逃税不但酿成了天下美酒,还被传为人间美谈。也正是缘于这段佳话吧,我关于葡萄酒的概念中,于是就有了橡木桶的固定意象,以至于对法国葡萄酒中的布里翁高地略微有些排斥,认为布里翁高地充满了葡萄酒新世界的气息。是的,葡萄酒的酿造是要分成两个世界的:欧洲当然是老牌的旧世界,而美国、澳大利亚及新西兰只能是葡萄酒的新世界。布里翁高地的新世界气息,不仅仅因为该酒庄由美国资本支持,还因为它在酿造过程中,居然是用不锈钢来代替木桶发酵。那闪闪发光的极富美国特色的不锈钢啊,或许并不应该灼伤我们过于精细的感官,影响我们对其实相当出众的布里翁高地的公正评价。
  在见惯了“第三世界葡萄酒”之后,这种对布里翁高地的过分挑剔不仅不应该,简直就有些矫揉造作成分了。“第三世界葡萄酒”的提法由我独创,它专指遍布于中国市场、在各大超市的货架上堆满了的闪闪发光的玩艺儿,那些可疑的葡萄酒由根本不种植葡萄的葡萄酒厂家生产,这种厂家或许只上了一条灌装线,进口一些被称为“洋垃圾”的劣质原汁,兑上水以后就开始分装。整个制造过程中,最重要的事情是把包装做得漂漂亮亮和把广告打得轰轰烈烈。国内一些大厂尚且如此,更有遍布神州大地的乡镇企业及专门制假的各种窝点,在极其恶劣的生产条件下生产出“三精一水”的所谓葡萄酒——糖精、香精、酒精加自来水。
  数年前,我曾偶然读到一位名叫李华的葡萄酒专家的文章,感到他的气质介于科学家和艺术家之间。在他的笔下,葡萄酒的孕育与产生的过程被介绍得十分感性又十分在理。比如他说:“葡萄酒在更精确的意义上说是一种手工艺品,它是人和自然关系的产物,是人在某一地,某一年,某一气候,某一种土壤条件下,采用某一种栽培技术,种植某一种葡萄,并通过某一种工艺进行酿造的结晶。它集合了天时地利,是自然和人工最完美结合的产物。”
  后来我得知李华先生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院长,而且他正致力于自己的品牌葡萄酒打造。他们种植自己的葡萄,引进了特别适合酿酒的各种葡萄品种——顺便一提,这些葡萄品种连名字都取得十分美艳而灵动:赤霞珠,品丽珠,梅路特,黑比诺,霞多丽,增芳德等等——因为李华先生的观点是:
  一个葡萄酒酿酒师的作用,是如何使葡萄的完美质量更完整地体现在葡萄酒中。在国外,一个优秀酿酒师一年中主要的工作时间是在葡萄园中度过的,而不是在酿造车间。因为他们知道,好葡萄酒是“种”出来的而不是酿出来的。
  这些话是那么对我的口味,我读得如痴如醉并且开始憧憬,以中国为代表的“第三世界葡萄酒”的真正希望正由此冉冉升起,“李华牌”的葡萄酒将会带着东方的优雅跻身于波尔多、慕当和拉妃之列,让“三精一水牌”的伪劣品从此从中国市场上滚蛋!
  李华先生对每一个生产环节都有着他的见解和要求,让我们接着看他除了专业要求以外,对酿酒师的个人风格还有什么说法:“像所有历史悠久的传统工艺品一样,酿酒师的个性也深深融入到葡萄酒的个性和风格中。法国很多庄园酒都有自己独具一格的风味,与他们酿酒师的风格是一致的。”
  不安渐渐在我心头升起。这些充满了优雅和智慧的言说如何能在我们这块土地上实现?我太知道自己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国度,而这个国度又正处于怎样的浮躁、急功近利、利欲熏心的时期。在如此这般的大气候大环境中,像李华先生这样的绅士,是打不过那些一株葡萄也不栽,根本没有自己的葡萄生产基地,没有任何工艺,没有任何酿酒师的企业的。他的品味上的高贵与精致,他的技艺上的挑剔和严格,或许只能给他赢得一个纸质的美名而赢不来市场。眼下这个市场的潜规则是:高尚者出局。经济学上不早就有著名的伪币驱逐良币一说吗?
  果然,这么多年过去了,无论我怎样望穿秋水,我还是没有能在各种商场看到李华牌葡萄酒。
  其实,波兰诗人米沃什的话更加准确到位。这位1980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平静地说:“我不会碰巧看到正义的凯旋。”

Baidu
map